无障碍链接

中国时间 20:39 2024年11月23日 星期六

聿文视界:马英九访中,北京的政治算计和布局


资料照:台湾前总统马英九与中国领导人习近平在新加坡举行会晤期间向媒体致意。(2015年11月7日)
资料照:台湾前总统马英九与中国领导人习近平在新加坡举行会晤期间向媒体致意。(2015年11月7日)

编者按:这是邓聿文为美国之音撰写的评论文章。这篇特约评论不代表美国之音的观点。转载者请注明来自美国之音或者VOA。

中国人都知道,要打败对手,先要了解你的对手在想什么,会出什么牌,这就是孙子兵法说的“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若对对手完全无知,或一知半解,在战略竞争中很可能落败,除非双方之间实力差距太悬殊,以致认为对方想什么做什么都不重要,不会改变事情的结局。

凸显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诚意”

台湾前总统马英九正在中国访问,台湾和美国需要了解中国当局此时邀马访中背后的政治算计。马此次中国行,是他卸任总统八年后的第二次西进,和第一次相比,多了些政治意涵。作为一个既无公职亦无党职,且在国民党内,其意见也不太得到党内高层认可和采纳的台湾前总统,北京原本用不着专门邀请他来访,一路上给他颇高礼遇,特别是可能安排他和习近平见面,进行所谓的“马习二会”,北京的目的,大概率是要借此凸显中国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诚意”,降低两岸目前剑拔弩张的局势。

对讲究政治规矩和政治礼仪的中国当局来说,习若见马,不会有2015年第一次“马习会”那样的正式会谈,而是一种“老朋友”的见面形式。但北京不会放过这个机会,由习当着马的面,亲自宣示“和平统一”,向台湾民众及国际社会显示中国对待台湾的诚意。和统是“新时代”中国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略和政策诉求,但在今年二月金门渔船事件发生后,台湾社会忧虑和统不再是中国优先考量的选项。

针对这种情况,习在两会参加政协联组讨论中重申了和统主张,让台湾社会稍感宽心,然而,如果习在国际舆论关注下,在马习会上亲口讲出“和平统一”四个字,其效果还是不一样的,会有更多的台湾民众以及国际社会听到北京的这个政策主张。

北京为何此时想让更多的台湾人和国际舆论知晓它的和统主张?这就不能不提中国当下面临的内政外交难题。如没有意外,中国未来几年的首要任务,还是发展经济,恢复经济活力,扭转经济下行趋势,重新让经济步入增长的轨道。要实现这个目标任务,对内要“少折腾”,类似三年疫情时期的封控措施这种荒唐的政策不能再出现,同时对民企和外资采取“友好型”态度;对外则要化解美国的围堵打压,塑造对中国有利的周边和区域地缘环境。

目前内政的难点是民众尤其企业的信心仍严重不足,经济并没有按照当局的设想有太大好转;外交的难点是美国的打压和围堵还在加强,中国周边的地缘环境,尤其台海和南中国海不平静,面对不驯服的台湾,北京的和统无从着落,对台独的压制效果不彰,两岸紧张情形有增无减,特别是号称“务实台独工作者”的赖清德上台后,两岸关系又将增加变数,在这个节骨眼上,金门海域发生渔船倾覆事件,进一步催高两岸对立态势。

对两岸紧张情形降温

相较外交,当局在内政上能够使力的空间更大一些,此乃外界从去年以来看到的经济政策的大调整。但这不是说在外交上就只能被动应对,至少在台湾问题上,中国当局若想做某些事,还是能做成一些的。北京常讲,解决台湾问题的主动权,“操之在我”,这或许有点夸大,可两岸实力的对比确实在向中国倾斜。不过,北京也不愿看到两岸关系的持续紧张,因为这显然对北京意欲营造的周边和国际形势有害,进而影响包括台资在内的外资进入中国的意愿,而中国眼下需要外资和外部市场。从这个角度看,只要台湾不继续刺激中国,北京要对两岸紧张情形进行降温处理,把两岸民众的敌意情绪降下来。

这就是中国当局处理金门事件遵循的逻辑,尤其考虑到今年是美国的大选年以及中菲南海冲突,更是如此。北京不能让台海和南海出现联动局面,将中国陷入两面冲突的“战略陷阱”,因此有必要把因金门事件导致的两岸对立加剧降温。

去年以来中菲南海冲突现在看来有恶化趋势,不排除发生小规模军事摩擦的可能。而今年又是美国大选年,反中是美国的政治正确,中国议题必然伴随美国大选,两党候选人在这个方面不可能对北京示弱,只会一个比一个强硬。美国大选对中国的外溢效应,表现在地缘政治上,就是台海和南海。在这两海的任一军事冲突,都会让美国卷入,不管北京怕不怕,都不希望出现两海联动现象,而相对中菲南海冲突,台海冲突的性质和后果更严重,所以,对北京来说能够避免就尽量避免。这乃是习和拜登日前通话的原因——针对美国大选年的预防外交。

显然,北京要实现上述目的,再没有比邀请马登陆,并以“老朋友”名义同习举行一场非正式会谈,效果更好的了。习如在这种场合宣示和统,虽然中国内部主张武统的民意肯定不高兴,但北京会强调,小道理要服从大道理,台湾问题不能影响中国的和平发展和经济崛起,是北京的大道理和大逻辑,可这也就需要习来压制中国内部的对台强硬民意。

为最后解决台湾问题布局

然而,千万别以为中国当局在经济恢复不力的情况下,会为了经济发展,而无限期拖延解决台湾问题。对北京来说,“马习二会”还有另一政治用意:把中国和统的“诚意”做足做够,做到官方舆论讲的“仁至义尽”,让台湾人民和国际社会感觉北京确实想用和平方式统一台湾并不是宣传。在中国对台展现出最大的和统“诚意”后,如台湾再不“领情”,硬要和中国切割,追求独立,北京届时用非和平方式统一台湾,道德上就可以自我安慰,显得有正当性。

那么,中国是否像美国军方所指的2027年做好武统台湾的准备,不好讲,但基于中共的历史使命,习对历史地位的追求以及他的年龄和任期因素,再考量中国民意对台失去耐性,以及台湾对中国的拒斥未来只会更强烈,随着两岸实力的进一步消长,北京其实有一个解决台湾问题的隐形时间表,大概在2030年左右,不会太远。

无论中国的经济是好是坏,北京可能都会走到这一步。在北京看来,未来几年经济好,在科技领域克服了美国的卡脖子,美国和西方届时对中国发起的经济制裁就作用不大;未来几年经济不好,科技上无法突破美国的卡脖子,打一仗的经济后果无非比现在对中国的经济打压程度上会更严重一点,但实质上不可能摧毁中国的经济和科技,相反,以中国的经济体量,北京的报复也会让美国和西方相当难受。

从这个角度看,北京要以经济为中心并为此争取一个和平的发展环境,为的就是在未来7、8年时间里,把经济进一步做大,底子做得更扎实,最好科技上能够打破美国的“小院高墙”围堵,各种经济和科技短板都补上;同时,在军事上准备得更充分一点,这样才不怕用非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时美国和西方的军事介入和经济制裁。

北京的这个如意算盘打得很精,可以说,马二进中国并可能和习见面,是北京在为最后解决台湾问题争取尽可能多一点的时间而做的总体布局的一步。马在此布局中被北京当作一个“棋子”使用,虽然他未必意识到这点,但台湾,特别是美国,要看懂北京的政治算计和布局。

  • 16x9 Image

    邓聿文

    美国之音特约评论员,曾在中国做过记者,现居美国,作者本人这样介绍自己说:“曾经在体制的边缘,因而更能洞察所谓‘新时代’的荒谬。”

评论区

VOA卫视最新视频

时事大家谈:中国就业供需失衡,毕业生怎么办?
请稍等

没有媒体可用资源

0:00 0:20:40 0:00

美国之音中文节目预告

  • 7/23【时事大家谈】拜登退选中国网民热议 “把他赶下台”影射习近平?拜登退选牵动美外交政策 下届总统恐对中更强硬?嘉宾:美国“信息与战略研究所”经济学者李恒青; 美国《当代中国评论》国际季刊主编荣伟;主持人:樊冬宁

XS
SM
MD
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