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观察家发现,中国一方面为中国崛起感到骄傲,但另一方面又强调百年国耻的爱国教育,显示出一种又悲观又乐观的矛盾。英国学者柯岚安( William A. Callahan )指出,中国这种容易受伤的心态影响中国的外交政策以及中国人看待西方的态度。
柯岚安(William A. Callahan)最近出版了一本书《中国,悲观的乐观主义国家》(China: The Pessoptimist Nation)。
*中国的骄傲和国耻只有一线之隔*
柯岚安说:“中国是个悲观的乐观主义国家,要了解中国正在增长的乐观,我们必须要了解它的悲观,反之亦然。中国的骄傲和国耻并不是相对的,它们之间只有一线之隔,可以很容易很快速地转换。”
柯岚安以北京奥运为例,当时海内外中国人都很乐观地认为,京奥可以让中国成为世界大国,得到尊敬和友谊,但因西藏事件和奥运火炬跑在各地受到强烈抗议,中国人的乐观立即转变成悲观,哀叹世界为什么不了解我们,不欣赏我们,为什么外国人批评我们。
*中国政府操作国耻,作为与世界发生冲突的解释*
柯岚安说,世界其他国家也都各自有觉得乐观和悲观之处,但是唯独中国政府把国耻和雪耻列入外交政策以及学生爱国教育,媒体以及电影、电视剧也到处反映出这种心态。一旦中国与西方发生冲突的危机出现,马上就解释为西方对中国不尊重,归咎于西方的野蛮暴力。
*中国政府的有些作为失掉世界尊敬*
柯岚安认为,中国想要得到世界的尊敬,但尊敬是要付出努力才能赢得的。中国政府有些作为失掉了世界的尊敬。柯岚安说,其中一项很关键的是1989年的六四天安门事件。
美国南加州大学东亚研究中心主任骆思典( Stanley Rosen ) 表示,在现今中国可以找到各种矛盾的现象,如果他想反过来写一本中国是乐观的悲观主义者的书,同样也可以找到很多佐证。
*中国留学生:悲观乐观的确同时存在*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中国留学生说:“中国现在80后很多是同时有多元的看法,有些人觉得中国什么都不好,非常悲观,但有些人认为中国都很好。”
这位女生认为柯岚安所说的悲观和乐观,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在现今中国年轻人中间都同时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