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链接

中国时间 7:06 2024年12月24日 星期二

中国防疫封控松绑一周后,疫情飙涨令人忐忑不安焦虑不已   


一名女子走过北京街头一幅抗疫宣传画。(2022年12月11日)
一名女子走过北京街头一幅抗疫宣传画。(2022年12月11日)

中国政府在无预警、无准备和无计划的情况下突然对极端防疫封控措施松绑已经过去一周,但是部分民众对期盼已久的解封的欢呼与喝彩很快就被疫情飙涨以及药物和检测盒紧缺带来的恐惧所淹没,绝大多数民众更为担心疫情未来的走向,以及患有基础病又未接种疫苗的老年人如何躲过一劫。

中国官方并未公布防控措施松绑后中国重症病人的染疫人数,不过中国互联网和社媒上到处都有大批民众核酸检测呈阳性或迅速染疫的图文和证据。在疫情较为严重的北京等城市,各家医院和发热门诊门口大排长龙,感冒发烧与咳嗽药物以及快速检测盒也早已被抢购一空。澳大利亚等地的华人代购,已经开始在海外为国内的亲友和客户抢购感冒发烧和咳嗽等相关药品。

北京一家医院发热门诊外排长队的市民。(2022年12月14日)
北京一家医院发热门诊外排长队的市民。(2022年12月14日)

大批医护人员因为自己感染被迫居家隔离与治疗,而染疫之后核酸检测恢复阴性的人又重返医疗岗位,继续履行救死扶伤的职责。

新冠疫情爆发三年来,中国政府一直坚持“动态清零”的极端防疫封控措施,通过没完没了的全员核酸检测,几乎对每一例染疫者及其密接者都能进行追踪和控制。但是随着封控措施的松绑和全员核酸检测的终止,当局现在表示已经不可能像过去那样追踪确诊病例、无症状感染者以及他们的密接者。

中国国家卫健委星期三宣布,从当日起停止统计和公布新增无症状感染者的病例数。但是当局并未说明是否会或何时会公布新增重症病例的数量。

北京一家药店已经售光感冒用药。(2022年12月15日)
北京一家药店已经售光感冒用药。(2022年12月15日)

在中国的医疗体系中,北京、上海以及深圳这样的大城市对医护人员和医疗设施的投资比较多,医疗条件也相对要好。但是在二三线城市以及广大的农村,应对大规模疫情的医疗资源显然非常不足。

美联社在报道中指出,中国人出于各种各样经济和文化的原因,比其他国家的民众更倾向于依赖医院治疗疾病,包括那些并不严重的小病和轻症。中国政府已经一再呼吁轻症患者居家隔离治疗,让医院和医疗机构腾出手来,去处理和救治重症患者。

耶鲁大学全球健康政策与经济学教授陈希向美联社表示,如果中国民众没有听从政府的呼吁,坚持前往医院求诊,那就会给中国整个医疗体系增加巨大的压力。

“如果民众没有居家治疗的习俗,以便把医疗资源留给重症患者,那么就很容易瘫痪整个医疗体系,”陈希说。

北京目前已经把全市提供发热门诊的医疗机构从94家扩大到303家,一夜之间扩充了三倍。美联社记者在北京走访了多家医疗机构的发热门诊之后报道说,这些提供发热门诊的医疗机构气氛平静,秩序井然,基本看不到拥挤不堪的状况。

北京儿童医院里候诊的病孩和排队的市民。(2022年12月14日)
北京儿童医院里候诊的病孩和排队的市民。(2022年12月14日)

美联社报道说,北京一家儿童医院星期三下午大约有五六十人在排队,但是其他三家儿童医院的排队人数要少一些。在北京南部的一家诊所,有几位老人在打点滴,其中一位老人还戴上了氧气罩。

陈希认为虽然中国大城市的医疗机构目前看起来还能应付疫情飙升,但是目前还不清楚疫情高峰何时出现。他认为明年一月的农历新年将构成重大挑战,因为成百上千万的人将探亲访友或回家团聚。

“我担心春节会成为超级传播期,”陈希说。他还表示,选择在冬季松绑封控措施也增加了挑战,因为病毒在冬季更容易传播。

中国国家卫健委发言人米锋星期四在北京举行的一场防疫记者会上坦承,中国目前疫情防控的工作重心从防控感染转到医疗救治。

“社区、农村是医疗卫生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家庭医生、乡村医生是群众健康的守门人,”米锋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推进感染者分级分类收治、风险人群健康检测管理、老人和孩子等重点人群医疗服务保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北京市市中心星期四仍然相当冷清,仍然开门营业的店家和餐厅光顾者寥寥无几。很多人因为染疫而被迫居家隔离治疗,尚未感染的市民则选择待在家中,担心外出会遭病毒传染。

医学和经济专家早就预言,中国以动辄封城和反复全员核酸检测为标志的“动态清零”极端防疫封控措施很难持久,特别是在面对传染性更强、传播速度更快的奥密克戎变异株时。中国极端封控措施不仅影响民生、重创经济,而且引发了十分罕见的大规模抗议示威。

中国目前累计染疫死亡的人数为5235例,大大低于美国的110万死亡病例。但是专家担心,随着中国政府匆忙松绑防疫封控措施,中国的染疫死亡病例有可能快速上升,最高可达一两百万死亡病例。

评论区

美国之音中文节目预告

  • 7/23【时事大家谈】拜登退选中国网民热议 “把他赶下台”影射习近平?拜登退选牵动美外交政策 下届总统恐对中更强硬?嘉宾:美国“信息与战略研究所”经济学者李恒青; 美国《当代中国评论》国际季刊主编荣伟;主持人:樊冬宁

XS
SM
MD
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