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4月份的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幅达到12年来的最高水平。这是中国内需旺盛的象征,还是通胀之下呈现的虚假繁荣?专家对此作出了不同解读。
中国国家统计局星期二公布,今年4月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8千1百42亿元人民币,比去年同期增长了22%。这是中国消费品零售额自1996年2月以来最高的同比增幅。
这个增幅也超过了彭博新闻社综合27名经济学者的反馈作出的21%的预测。
从地域来看,4月份中国城市消费品零售额为5千5百多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接近23%;农村地区零售额接近两千6百亿美元,同比增幅20%。
一些经济学者指出,在全球需求疲软和人民币升值的背景下,出口和投资导向的中国经济转型的最佳途径就是扩大内需、增加消费。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日前在上海国际金融论坛上表达了这种观点;4月初访华的美国财长保尔森也告诉中国消费者要多去商店,少去银行。
在过去五年里,中国民众存钱的热情有增无减。储蓄占中国国内总产值的比重连年上升,目前在51%左右。
在过去一年里,中国政府采取了提高最低工资、扩大医疗保险体系,以及对农民家电消费提供补贴等措施,力图扩大消费、降低储蓄。
*温特斯:决策者对症下药*
英国萨塞克斯大学经济学教授艾伦.温特斯说,4月份的消费零售数据说明,中国经济决策者正在按照处方对症下药。
他说:“经济学家开出的处方就是中国应该,而且也能够增加消费者开支。我想我们已经看到了这种迹象。人民币缓慢的升值使中国人的收入增长超过了产出的增幅。中国政府也非常致力于刺激消费需求。所以,只要中国的物价水平不失去控制的话,我认为这是个积极的进展。”
*弗兰克尔:不能过早下结论*
中国的物价水平也正是一些观察人士并不急于对中国消费增加作出乐观判断的原因。4月份,中国的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同比增长了8.5%,仅次于今年2月份8.7%的12年最高位。CPI飙升也使中国连续17个月实际利率处于负值。
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经济学教授罗伯特.弗兰克尔指出,消费品零售额只有放在物价走势的背景下来判断才有意义。
他说:“如果物价上涨可以完全解释名义支出增加的话,这意味着实际支出的下降;或者实际支出的增幅没有国内总产值增长的那么快的话,我们就不能这么早得出结论,说22%的消费品零售额增长预示着中国经济结构正在重组。”
4月份,中国食品价格同比增长了22.1%。其中,粮食价格同比上涨7%,肉禽产品价格上涨48%。
华尔街日报的分析文章认为,中国4月份零售额的同比增长显示出在涨价预期和负利率的双重作用下,中国消费者被迫减少储蓄,增加对生活必需品的消费。
瑞士信贷集团最近指出,中国目前两千美元左右的人均国内总产值标志着消费支出正在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中国政府今年早些时候的报告也说,国内消费7年来首次成为最重要的经济因素。
*温特斯:外国投资者调整投资策略*
英国萨塞克斯大学经济学教授温特斯说,中国人消费意识的形成除了直接带动国内经济外,也会促使海外投资者调整对华投资策略,把关注的重点从出口制造商转向以中国国内市场为重点的产品和服务提供商。
他说:“过去六、七年里,世界各地的很多投资者都对这些企业跃跃欲试,尽管那时中国的国内消费增长并没有这么快。我想现在对于这些投资人来说,是采取行动的时候了。”
华尔街日报的分析认为,除了消费因素外,中国股市自从去年10月以来的大幅回落,也为投资者带来了进军中国消费类股的机会。
中国国家统计局说,今年1到4月,中国累计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超过3万3千6百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1%。
关键词:中国,消费,物价上涨,温特斯,弗兰克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