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和印度政府分别把技术引进与革新作为经济发展的重心之一。同时,科技进步也在推动两国的经济增长。那么中印两国竞争力的增强对于美国来说意味着什么?美国如何应对这两个正在崛起的经贸强国呢?
*开启亚洲信息技术产业新纪元*
2005年4月,正在印度访问的中国总理温家宝说,印度在信息产业软件方面具有优势,中国的强项则是在硬件。温家宝预言,双方取长补短,互利合作将开启亚洲信息技术产业的新纪元。
温家宝三年前的这番话勾勒出中印两国技术革新的前景。从2006年开始,随着印度政府的经济特区开放引资计划以及中国政府独立自主科技创新的政策调整,一场技术革新同时在两国悄然兴起。
*技术研发开支增长快*
美国制造业者联盟的高级研究员厄尼斯特.普莱格说,中印两国近年来的经济成就除了10%左右的GDP增幅和超过25%的出口增长外,也包括两国政府对技术研发的大力投入。
“从2000年以来,中国政府的技术研发开支年平均增长19%,印度是11%。相比之下,美国、欧盟、日本的研发开支每年只增长了大约4%。”
此外,在高科技人材培养方面,中印两国和美国的差距正在拉近,有些方面甚至超越美国。据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统计,2004年,美国的工程、电子、计算机、以及信息技术专业的本科及专科毕业生人数略超过22万人,印度是21万5千人,而中国则高达64万4千人。2004年,中国大学培养了6千5百多名工程专业博士,比美国多出一千名。
*培养人才多*
对于带动技术革新具有决定作用的外国直接投资也在大量涌入中国和印度。据两国官方统计,从2000年到2005年,两国外国直接投资增幅均超过70%。不同的是,从2006年开始,中国的外国直接投资开始出现小幅下滑;而印度则方兴未艾。
*未来军事超级大国?*
美国制造业者联盟的普莱格认为,中国和印度的技术产业革新的共同特点是政府主导以及军用技术和民用技术的相互渗透。在可以预见的将来,这两个新兴经济体将进一步缩小和发达国家的技术差距,其影响将远远超越经贸范畴。
“这是两个正在兴起的技术强国。这意味着中国和印度不仅会在经济、政治和金融领域获得巨大的影响力,而且会最终不可避免地寻求获得军事超级大国地位。”
华盛顿智库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南亚项目主任、印度问题专家特里丝塔.希弗指出,印度决策者非常清楚地意识到和世界主要经济体维持良好关系对于印度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印度的外交政策必须基于其扩展出口市场、吸引外资、拓宽能源供应渠道。这个前提将使印度更加倾向于和美国合作,并将减少俄罗斯的重要性,尽管俄罗斯仍将是印度的主要武器供应国。同时,这也将使包括中国在内的东亚地区对印度来说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
*美对华政策切入点*
美国制造业者联盟的高级研究员普莱格认为,在美、中、印三边关系中,尤其是在美国对华政策方面,经贸问题是最直接、最重要的潜在冲突点,因此美国的政策切入点应从经贸利益开始。
“在经贸关系当中,我们要关注两个方面。首先,开放贸易使得各方受益,特别是跨境投资和技术应用所造就的所谓‘动态效益’。这一点对大家都有利。但另一方面,三个国家的经济政策框架在最近几年出现严重失衡,导致美国出口的竞争力大大下降。我们需要改进这种平衡。”
普莱格认为,中国政府利用外汇储备大量收购美元资产从而人为压低人民币币值的政策直接造成了中国制造业的出口优势,也是美中贸易失衡的主要原因。
至于印度,在贸易增长的促动下,印度央行在2004年至2007年期间进行了大笔外汇采购,目前印度外汇储备已经增至3千多亿美元。但与此同时,为了对抗通货膨胀,印度政府在2007年主动把卢比升值了12%。不过,普莱格担心,由于中国和印度对海外出口市场和外国直接投资的争夺、以及中国对印度出口超过60%的年增长速度,印度政府近期将不会希望卢比升值速度超过人民币。
*鼓励美国技术创新和企业留美*
支持自由贸易的美国民间机构美国外贸理事会主任威廉.伦斯克指出,面对中国和印度日渐增长的经济实力和竞争力,美国的应对策略不应该只局限于货币政策和贸易壁垒。伦斯克认为,政府制定出有利于美国企业技术创新、鼓励而不是惩罚美国企业留在美国才是保持美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最佳途径。
伦斯克说,回顾过去的一个多世纪,美国的农业、钢铁、能源、交通、信息产业的一次又一次崛起,都和政府的激励政策有关。
“如果你逐个通过不同领域来研究美国经济,你会发现,从19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到20世纪的20、30、40直到50年代,美国政府从决策角度出发对一系列经济领域采取了鼓励政策。今天回过头来再看这些领域,美国仍然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产品和技术。在过去的20多年里,美国的领导人似乎忘记了这一点。美国应该做美国最擅长的事,就是如何在技术创新的竞赛中跑在最前面,如何更快地把产品投放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