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制造业联盟(Manufacturers Alliance)的一位学者指出,美中之间巨大的贸易逆差很大一部分来自中国制造业的出口优势。这位学者认为,中国的优势除了得益于技术革新和高技术产品出口外,也直接和中国的货币政策有关。但也有业内人士指出,汇率并非美国贸易失衡的根本原因。
*中国高技术产品出口增长快*
传统上,西方的消费者们在谈到“中国制造”的时候,往往会想起价格相对低廉的服装、玩具、日用品和家用电器。但是,美国制造业联盟的高级研究员厄尼斯特.普莱格认为,高技术产业才是中国制造业出口增长最快的领域。
*中国政府调整政策起了作用*
普莱格援引中国的统计数字说,2007年,中国出口了5千8百亿美元的机械产品和交通设备,占中国制造业出口总量的一半。同年,中国服装出口为1千1百亿美元,玩具出口仅为80亿美元。普莱格说,中国政府近年来的政策调整,对于中国高技术含量的制造业出口起到了推动作用。
普莱格说:“中国政府在2006年1月推出了独立自主科技创新的经济战略。这项政策的目标是在科技产品开发方面给予中国本土公司,而不是外来公司更多优惠。这基本上是一种‘经济民族主义’。但这也是中国政策的一个180度的调整。在改革开放初期,中国政府的优惠政策对象是外资与合资企业。”
根据中国官方的统计数字,2007年,中国制造业产品出口总额超过1万1千亿美元,比2000年时增长了5倍,现居世界首位。相比之下,美国的制造业产品出口仅由7年前的7千亿美元增长到去年的9千8百亿美元。
与之对应的是,中国的制造业产品贸易盈余在2000年到2007年期间增长了近10倍,而美国的制造业贸易逆差则在同一时间扩大了1千7百亿美元。
*中国收购美元获得竞争优势*
按照需求价格弹性的理论,出口价格弹性越大的产品,价格变动引起的出口量变化就越大。美国制造业联盟的普莱格说,由于制造业产品普遍价格弹性较大,因此汇率政策对制造业贸易总量具有决定作用。普莱格认为,中国政府大量收购美元外汇从而人为压低人民币币值的政策直接造成了中国制造业的出口优势。
普莱格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禁止任何政府操控货币,尤其是通过长期、大规模的央行收购外币的方式获得不公平商业竞争优势。从这个角度来看,中国对货币的操控是史无前例的。美国、欧盟、加拿大等因此受到损失的国家必须要求中国采取激进的方式减少、并最终停止央行收购外汇。”
普莱格估计,中国央行2007年收购了接近5千亿美元的外汇。预计随着中国出口盈余的加大,这个数字将在今年继续攀升。此外,普莱格说,人民币人为低估也增加了中国在其他主要出口市场的竞争力。2007年,中国对欧盟的出口首次超过对美国出口。
美国国会部分议员认定中国政府人为压低人民币币值,构成货币汇率操控,并希望通过立法采取惩罚措施。不过,美国行政部门在过去几年里多次拒绝把中国认定为汇率操控国。
*汇率并非美国逆差的全部原因*
支持自由贸易的美国民间机构美国外贸理事会主任威廉.伦斯克承认汇率因素对美国经常项平衡的影响。不过,伦斯克援引美日贸易的历史指出,过去30多年时间里,日元对美元的汇率从70年代初的300比1一路攀升,但是,美国对日本的贸易逆差却没有相应缩小,可见汇率并不是美国贸易逆差的全部原因。
伦斯克说:“我们需要考虑其他两个问题。一个是如何奖励、而不是惩罚我们的公司留在美国?另外,我们怎么样继续做我们过去两百多年来最擅长做的事情。我们怎么样在竞争中跑在前面,怎么样以超过对手的速度创新?”
今年4月中旬,世界银行发展委员会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货币与金融委员会将在华盛顿召开春季部长级会议。预计,汇率和贸易问题仍将是主题之一。不过,美国制造业联盟的普莱格认为,由于世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缺乏有效的冲突调解和决议执行机制,因此部长级会议很难在汇率问题上有所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