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链接

中国时间 8:26 2024年12月28日 星期六

专家乐观期望中印新一年经济发展


在美、欧经济走软的同时,中国、印度等主要亚洲国家却得到了专家们较为乐观的期望。

*中国:“四降二升”*

中国国家信息中心预计,2008年,中国经济在强大的国内消费需求带动下仍将保持两位数的高位增长,不过增幅略微降至10.8%左右。

香港文汇报援引经济界分析人士对2008年的经济形势做出了“四降二升”的预测,也就是说,国内总产值增幅、消费价格指数、固定投资增幅、出口增幅会出现不同程度下降;而人民币币值以及社会消费总额增幅将出现上升。

*中国:后奥运综合症可能性不大*

不少专家认为,外界所担心的奥运会之后中国经济可能会走软的问题可能有些夸大了。

美国维吉尼亚州欧道明大学管理学院教授李少民认为,有些中国媒体过高估计了奥运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他说,“我觉得在中国经济这么大的规模相比下,奥运经济的规模还是很小的,无论从它的收入来讲,还是开支来讲。如果说奥运能够影响中国经济,我觉得有点言过其实。”

摩根斯坦利公司的经济分析人士指出,如果奥运主办城市的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有很大比重的话,那么奥运过后经济疲软的所谓“后奥运综合症”可能会出现。但是,北京的人口只占中国人口大约1%,北京的生产总值也只占中国GDP的4%,因此,北京奥运成为2008年中国经济的“拐点”的可能性不大。

*印度:境外投资者青睐*

对于印度的经济决策者而言,利用奥运拉动经济显然不是近期的政策选项。但是,如何获得境外投资者的青睐却是他们亟待攻克的难题。在经历了连年增长之后,印度政府预测,2008年印度吸收的境外直接投资将翻一番,升到300亿美元;即便如此的话,这个数字也只相当于中国2007年境外直接投资的一半左右。

本月下旬,英国首相戈登.布朗和法国总理尼古拉斯.萨尔科齐将先后率领大型工商代表团访问印度。

彭博财经新闻指出,印度的年人均收入自2000年以来已经增长了一倍。到2025年,印度的中产阶级,也就是年可支配收入在4千3百美元到两万2千美元的这个阶层的人数将增加10倍左右。

*印度:基础设施落后*

一方面,中产阶级手中强大的购买力维系了印度经济接近10%的年增长率,也让美国、欧盟的跨国投资者对印度市场跃跃欲试;但另一方面,这些企业也不能忽略一个简单的事实:从印度出口到美国的货物整个行程需要24天,从中国大陆需要15天,从中国香港则只需要12天。

美国华盛顿卡托研究所的全球经济自由与繁荣中心主任伊安.瓦斯克兹这样评价中国和印度在支持出口的基础设施方面存在的差异。

他说:“在中国,出口相对容易。很多设施都是专门为出口装卸货物设计的。制造业在中国经济增长和就业市场里扮演重要角色。但是在印度,这个角色就小得多。此外,印度的基础设施远远落后于中国。举例来说,几乎所有的印度港口都由政府拥有,政府管理。这些港口的效率很低,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工会的影响。”

瓦斯克兹认为,业绩良好的公司、法制、民主体制等“微观”因素是印度经济的传统优势,目前,印度政府致力于弥补在境外直接投资、基础设施等“宏观”领域的不足,印度经济能否保持长期高速增长将取决于这种努力的结果。

*泰国:经济温和增长*

和中国、印度达到或接近两位数的经济增长预测相比,2008年泰国经济4.5%左右的增长预测并不醒目。但是,考虑到2007年泰国面临的政局变幻、油价上涨、泰铢持续走高等制约因素,泰国经济如果在新年里保持温和增长的话,也算差强人意。

2007年泰国大选前夕,流入泰国的外资增加,居民消费支出也相应增加,民间投资上升,这些因素都可望在2008年促进泰国经济进一步增长;但另一方面,上个月泰国选举结束后,泰国的政局并未因此明朗化。尽管胜选的人民力量党有望在近期实现和小党派联合组阁,但是,人民力量党多名主要成员面临的舞弊和诈骗指控使该党的公信度和执政能力大打折扣。泰国货币在2008年的持续升值预期可能会继续拖累出口增长。

*马来西亚:投资环境是优势*

而对于泰国南部的邻国马来西亚,分析人士对2008年的经济形势做出更加令人乐观的估计。由于国内需求强劲、通货膨胀控制得力、以及出口增加,预计马来西亚经济在2008年的增长幅度略高于去年的5.7%,继续向6%的关口迈进。

此外,世界银行2007年度的投资环境报告对马来西亚的投资环境,尤其是在保护投资者、信息透明度、信贷管理、以及跨国贸易方面做出积极评价。分析人士预测,良好的投资环境将继续成为马来西亚经济持续增长的保证。

VOA卫视最新视频

时事大家谈:管控经济舆论能否振兴经济、提升信心?
请稍等

没有媒体可用资源

0:00 0:19:16 0:00

美国之音中文节目预告

  • 7/23【时事大家谈】拜登退选中国网民热议 “把他赶下台”影射习近平?拜登退选牵动美外交政策 下届总统恐对中更强硬?嘉宾:美国“信息与战略研究所”经济学者李恒青; 美国《当代中国评论》国际季刊主编荣伟;主持人:樊冬宁

XS
SM
MD
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