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链接

中国时间 1:59 2025年1月3日 星期五

日官员:靖国神社参拜是安抚亡灵


二战结束整整60年后,一些观察人士说,当年大规模交战的日本和中国并没有在岁月长河中抹平战争的创伤。时至今日,虽然两国有相当密切的经济和文化联系,但是有关历史的新帐旧帐,比如,日本的历史教科书和日本官员参拜靖国神社,仍常常成为中日两国纠葛的导火线。

谈起日中两国的历史恩怨,曾经在中国留学和工作过8年的日本外务省国际报导官千叶明认为,目前日中关系恶化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文化差异带来的误解。他还专门就此问题撰写了一本书,他认为,中国人在靖国神社问题上也存在很多误解。千叶明说:“日本人去神社参拜是为了安抚亡灵,不是为了军神,可是由于中国人对日本神道缺乏理解,往往产生误解。”

*多数中国人“厌日”*

日本目白学园大学研究日语和日本文化的陈力卫教授指出,目前中日关系最令人担忧的是双方国民之间的心理隔阂。中国进行的一项关于中国人对日态度的最新调查结果显示,接受调查的8700多名受访者回答“讨厌日本”,96%的受访者对于日本的历史认识感到不满。日本的有关民意调查也显示,日本国民的“厌华”情绪也大幅增加。

陈力卫教授分析道,中日关系恶化的背景反映出双方国民的心理失衡。他说:“中国经济崛起和日本经济10年低迷导致日本人心理失衡。”

陈力卫教授指出,在亚洲从来都是一雄称霸,没有出现过目前这种日本和中国并驾齐驱的现象。日本人心理上还没有适应这种局面。与此同时,中国民众在经济发展的背景下大国意识抬头,他们看不起日本的潜在意识导致中国民众中滋生与日本抗衡的心理。双方心理失衡带来的后果是,他们按照各自的立场诠释对方的一举一动,这样一来隔阂也就越来越深。

*去中国日本游客大减*

今年春天,中国各地发生大规模反日游行,在日本社会引起极大关注和震惊,许多日本游客取消了前往中国旅行的计划,让旅行社和航空公司叫苦连天,他们宣称今年暑假期间前往中国的游客大大低于往年。

日本公崎公立大学教授王智新认为,中国民众的情绪不是“反日”,而是不满日本政府在历史问题上缺乏反省的态度。他强调日本媒体的报导具有倾向性,突出了游行的“暴力”,忽略了游行者大多是中国普通民众。

日本外务省国际报导官千叶明认为,中国在历史问题上的指责方式不符合日本人的思维观念。他说,中国总是说日本是错的,一听这话日本就反感,因为日本人从来不直接说对方是错的。

*天安门事件影响日公众*

他同时表示,天安门事件是日本国民对华情绪变化的一个转折点,他说,1972年日中邦交正常化以后,日本人对中国的感情一直很好,可是1989年发生64事件以后,日本人对中国的好感急剧下降,日本开始认识到,中国是一个与日本完全不同的国家。

日本目白学园大学教授陈力卫认为,从长期来看中日关系迟早会得到缓解,就像欧盟一样,东亚地区也会实现统合。不过他对近期展望不报乐观。陈力卫说:“东亚统合,中日关系缓解短期内很难实现,日本国内有人认为,只有等中国政治体制改变以后才会形成对话的平台。”

日本外务省国际报导官千叶明表示,日中关系未来走向要取决于世界战略格局。他说,不能忘记1972年日中恢复邦交正常化的背景是当时苏联还对亚洲保持影响力,如今苏联早已不复存在,世界战略格局发生变化,日中关系过去、现在与未来都要受其影响。

美国之音中文节目预告

  • 7/23【时事大家谈】拜登退选中国网民热议 “把他赶下台”影射习近平?拜登退选牵动美外交政策 下届总统恐对中更强硬?嘉宾:美国“信息与战略研究所”经济学者李恒青; 美国《当代中国评论》国际季刊主编荣伟;主持人:樊冬宁

XS
SM
MD
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