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链接

中国时间 9:51 2024年11月17日 星期日

香港六四晚会人数创伞运后新高 教师传媒人新书唱片传承历史


香港支联会统计,2019年6月4日六四30周年维园烛光晚会有超过18万人参与,是2014年雨伞运动后的新高数字。
香港支联会统计,2019年6月4日六四30周年维园烛光晚会有超过18万人参与,是2014年雨伞运动后的新高数字。

据香港支联会统计,今年六四30周年维园烛光晚会有超过18万人参与,是2014年底雨伞运动后的新高数字。支联会主席何俊仁表示,参与人数反映香港人“记忆战胜了遗忘”。不过,最近有传媒的街头访问调查发现,香港本地的中学生对六四事件了解不多,甚至与列强侵华混淆。有中学教师及传媒人,趁今年六四30周年,分别出版新书及唱片,希望以不同的形式接触学生及年青人,传承六四历史。

过去30年,每年6月4日晚香港支联会都在铜锣湾维多利亚公园举行六四烛光悼念集会,而香港亦是全世界唯一一个城市,每年都有数以万计市民以及来自世界各地的人士,在六四屠城当日集会,一齐点起烛光悼念死难者。

支联会说18万人参加烛光晚会,港警称只有37,000人

今年六四30周年维园烛光晚会,据支联会统计有超过18万人参与,维园6个足球场以及旁边的草坪都不够容纳参加者,人群挤满维园附近的天后及铜锣湾一带的马路,警方一度实施封路措施。

香港民众聚集维园 烛光悼念六四死难者
请稍等

没有媒体可用资源

0:00 0:02:09 0:00

不过,据警方估计,六四30周年烛光晚会高峰期只有37,000人参与。翻查纪录,2012及2014年,六四23及25周年烛光集会,即是反国教及雨伞运动爆发前夕,支联会统计同样有超过18万人参与,警方当时估计的数字则分别是8万5千以及9万9,500人,与今年估计的数字相差极大。

“记忆战胜了遗忘”

今年适逢香港当局强推被民间称为“送中条例”的《逃犯条例》修订,反“送中”的口号及标语都有在六四30周年烛光晚会出现。支联会主席何俊仁在晚会后接受传媒访问表示,今年晚会人数创新高可能与《逃犯条例》修订有关,但他认为,集会的参与者主要仍是就六四30周年表态。

何俊仁又表示,今年六四烛光集会人数创近年新高,反映香港人“记忆战胜了遗忘”。

何俊仁说:“我们看到香港人的记忆是战胜了遗忘,我们的勇气是克服了一些人的恐惧,我们亦都相信我们坚持下去,民主的理想是可以实现。”

六四烛光晚会为6月9日反“送中”游行热身

何俊仁表示,香港人在未来的日子还有很多挑战,尤其是《逃犯条例》修订会带来恐惧,不过,他见到这么多香港人参与六四30周年烛光集会,团结地走在一起,拥护香港人对民主自由的价值,争取公义的坚持,他说对香港充满信心,又呼吁香港人下星期日(6月9日)参与反“送中”大游行。

何俊仁说:“我们呼吁6月9日大家一齐要再走出来,记着我们维护着香港的自由,以及争取中国的民主,我们反对恶法,以及反对六四的镇压,都是基于我们对独裁管治的抗议,这个抗争的精神是一致的。”

调查发现香港中学生把“六四事件”与“列强侵华”史实混淆

据香港《苹果日报》6月2日公布的街头访问调查发现,该报记者5月在新界上水、天水围、中西区共访问30名香港本地中学生,有25人表示听过六四事件,但当中只有12位学生能准确描述六四事件,5人错误描述,包括以为事件是1964年在九龙发生,当时有坦克车驶入香港;亦有上水的学生将六四事件与列强侵华混淆。

调查发现6成受访学生表示,就读学校有教六四事件,但只有一半本地学校学生听过维园烛光集会,而且无人参加过。问卷调查过程中,约有3分之2本地学校学生拒绝受访,有学生甚至表示“可以讲(六四)的吗?”

香港独立作家出版有关六四事件的新书

香港中学历史科教师许伟恒筹备了10年,今年趁六四30周年,最近半自资出版新书《六四十问》,将坊间100多本有关六四的书籍辑录成一本有系统的、全面介绍六四事件爆发前因后果的书,帮助读者认识六四事件的来龙去脉。

许伟恒接受美国之音访问表示,5年前六四25周年他已经写好这本书,亦找到出版社替他出版,整个筹备出版的程序已经接近完成之际,但该出版社突然在无解释之下叫停,他怀疑与当时政治气候有关。

许伟恒说:“刚好当时是雨伞运动差不多爆发之际,突然之间出版社好像很积极,但突然之间再回一个电邮,就说他们不出版了。当然他们没有解释原因,但我的感觉是有可能同雨伞运动出现,或者六四的题材因为同雨伞运动有些相似,他们突然之间觉得敏感就会不出,我觉得有可能有一点关系。”

香港作家担心《逃犯条例》钳制出版与言论自由

在北京驻港机构中联办旗下的“三中商”(三联书店,中华书局,与商务印书馆)垄断香港的书籍出版、发行,以致零售的大环境下,许伟恒表示,出版这本有关六四事件的新书,要战胜很多恐惧及困难,今年虽然有出版社愿意出版,但是没有中国设厂的印刷商愿意印刷,而香港印刷商就算愿意接单,但是不愿意在该书的出版页上公开印刷商的名字,反映近年受中资垄断影响,香港言论以及出版自由的空间不断收窄,他担心《逃犯条例》修订通过之后,香港无人再敢出有关六四或者政论方面的书。

许伟恒说:“我觉得最难克服其实是那种恐惧,即是近这几年我们见到铜锣湾书店的事件,或者其实再早几年,其实晨钟书店的老板都在大陆被人抓了,其实他们都是因为出了一些敏感书所以变成有压力,另外特别是今年‘送中条例’,这些我想对很多出版界、印刷界的人都是带来很多的恐惧。我想甚至是这些条例通过之后,再过10年之后还有没有人写这些书呢?其实有可能都是一种很大的压力。”

许伟恒表示,这本书的读者主要对象是香港人,也包括近年因为身份认同等问题,认为不需要悼念六四的本土派人士。许伟恒认为,香港人传承六四的历史有很大的意义,因为中国内地刻意淡化六四,香港是中国统治之下,唯一一个地方在一国两制之下,仍然可以公开讨论及纪念六四,他形容香港是中国的灯塔。

许伟恒说:“曾经有人讲过,香港某程度是一个灯塔在中国,我很认同这个讲法,所以我觉得继续守护着(六四)这段记忆、或者继续将这段记忆承传下去是很重要的一件事。我知道有不少大陆的人来香港,有可能他们特别是来香港找这段历史,或者买六四的书,或者去了解,亦都同一时间很多(中国)内地的人会来香港交流也好,甚至来香港定居,好像我的学生一样,我觉得纵然我们未必很想他们来,有某些人讲,但是我觉得既然他们来了,我们就倒过来影响他吧,可能我们香港作为一个六四记忆的输出的一个地方,反而影响大陆,其实这个地是正面积极的意思。”

许伟恒表示,香港中学的历史以及通识教科书,普遍对六四事件的描述不会太详细,他认为主要是靠老师本身的教学方式,向学生讲解六四事件。许伟恒表示,他在课堂上很少使用教科书,大部分都是用自备的笔记以及教材,他又说在课堂上教授六四事件,学生都很感兴趣,甚至可能比其他历史事件更吸引。

许伟恒说:“因为我想六四他们怎样都会听过,因为新闻年年6月4日都有烛光晚会,他们一定未必很清楚是甚么事,但是他们怎样都会听过六四事件,看报纸或者网上媒体都大概接触过,他们会好奇,可能接触过一些影像,看到军队开枪,会很震撼,他们会有兴趣去知,也很踊跃发问。”

1989年在北京采访八九民运,亲身经历六四事件发生前后的前《文汇报》记者、时事评论员刘锐绍,今年六四30周年出版一本名为《炸醒我的六四、背后和感悟》的新书,讲述一些当年的亲身经历,尤其是一些未有公开而有发人深省的故事。

刘锐绍:出版六四歌曲唱片吸引下一代注意这段历史

刘锐绍接受美国之音访问表示,除了出书他今年也趁六四30周年自资出版有关六四的唱片,其中很多歌曲是他作曲、填词,也有买版权改编、重新填词的《一点烛光》,就是纪念六四事件的歌,亦有批评地产商和富豪的RAP歌,他期望用不同的方式与年轻人以及不同阶级的人士接触,令他们有兴趣去接触以及了解六四的历史,以及香港的时事,“将一分钟的生命变为永恒”。

刘锐绍说:“我不是要做歌星,我希望用不同的方法去接触不同的人,‘将一分钟的生命变为永恒’,因为新闻只有一分钟就会被其他新闻掩盖”。

另有60名香港记者,最近出版一本名为《我是记者--六四印记》的新书,该书编辑委员会委员、香港记者协会主席杨健兴说,30年来社会对六四有很多扭曲,甚至把事件说成“屠杀解放军”,觉得“好离谱”(匪夷所思),希望透过此书重整过去30年的历史。执行编辑张结凤表示,编委会邀请过百名新闻工作者参与出版计划,最终有60人答应以文字或影片作纪录;她形容作者用真名毫不简单,但他们都是“用真名说真话”。

XS
SM
MD
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