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陶宛现任总统、并且有望获得连任的吉塔纳斯·瑙塞达(Gitanas Nauseda)日前在接受立陶宛媒体采访时提出改变驻立陶宛“台湾代表处”的名称,这再度引发外界对立陶宛对中国和对台湾外交政策走向的关注。不过,熟悉立陶宛的外交人士说,鉴于立陶宛的政治体制和权力架构,外交政策并不是总统一人能决定的。与此同时,立陶宛副外长埃吉迪尤斯·梅鲁纳斯(Egidijus Meilūnas)在接受美国之音书面采访时表示,立陶宛珍惜与台湾在众多领域的合作,并将继续扩大双边合作。
立陶宛国家广播电视台(LRT)此前报道,寻求连任的瑙塞达5月7日称,台湾在立陶宛设立的“台湾代表处”应该改名为“台北办事处”,以稳定立陶宛与中国的关系。“虽然原则上欢迎 (台湾)在立陶宛设立这样一个‘代表处’,但在稳定对华关系的背景下,我认为有必要更改其名称。”瑙塞达说。
瑙塞达一个人说了不算
不过,就算瑙塞达现在决定更改“台湾代表处”的名字,也并非易事。立陶宛的宪法规定,外交政策是同时由总统和内阁,即总理以及外交部长等官员来决定的。
保守党党魁、立陶宛外长加布里埃柳斯·兰茨贝尔吉斯(Gabrielius Landsbergis)执掌的外交部,在台湾以及与民主国家结盟问题上的立场,依然坚如磐石。
5月6日和7日,来自美国、欧洲和印太地区的共30个国家代表在立陶宛举行了“抵御经济胁迫2024”会议。兰茨贝吉斯在会议上呼吁建立民主国家联盟来对抗(来自中国的)“经济胁迫”。兰斯贝尔吉斯的祖父是立陶宛走出前苏联占领、再度独立之后的国家重要领导人。
立陶宛总理,也在角逐总统职位的因格丽达·希莫尼特(Ingrida Šimonyte)也是亲台湾的立场。根据立陶宛国家广播电视台,希莫尼特近日在接受波罗的海通讯社(BNS)采访时表示,台湾驻立陶宛办事处的名称是台湾人自己选择的,因为他们“根据国际法原则,拥有这样做的道义上正当的权利”。
她还告诉BNS,立陶宛大多数决策者已经意识到,立陶宛强迫台湾更改办事处名称既不明智又无用。而且瑙塞达本人在最近的一次外交政策辩论中也支持这样的立场。 她说:“如果他的立场发生变化,那将是令人惊讶和难以理解的。”
瑙塞达前后不一致
可是,这并不是瑙塞达第一次前后不一致。根据彭博通讯社5月7日的一篇报道,瑙塞他最近曾将中国称为“威胁”,因为它与俄罗斯结盟。
2022年1月,瑙塞达也曾说过,立陶宛政府允许台湾以“台湾”而不是“台北”的名义在该国设置代表处,是一个“错误”。他还抱怨说,他整个过程中既没有被咨询。
不过,他的说法当时就遭到立陶宛外长兰茨贝尔吉斯的反驳。兰茨贝尔吉斯说,这件事“每一步”(every step of the way)都有征询总统的意见,而且总统本人就包括代表处的名称等所有事宜都表示了支持。
台湾外交部政务次长田中光5月13日在接受台湾中央社采访时表示,瑙塞达此前的表态或许是选举上的一种语言。另外,台湾方面表示,如何称谓驻立陶宛代表处是双方中方之间达成的共识,希望各方能够“向前看”。
不过,熟悉立陶宛外交的人士告诉美国之音,如果保守派联盟在定于今年十月举行的下一届议会选举中失去多数席位,左翼政党得以组阁的话,那么,台湾代表处何去何从,或许会成为一个问号。
2021年,正是因为立陶宛允许台湾以“台湾”而不是“台北”的名义在立陶宛设置办事处,而受到来自中方的大规模政治、经济打压,另外北京还降级与立陶宛的外交关系级别。
“我们必须了解更广泛的地缘政治图景。降级两国关系的国家应该主动推动两国关系‘正常化’。”希莫尼特告诉波罗的海通讯社。 “我们试图以牺牲台湾为代价‘恢复’与中国这样一个威胁立陶宛国家安全,并帮助俄罗斯入侵乌克兰战争的国家的关系,我们不仅会冒着损害立陶宛在人们眼中声誉的风险,同时也会在强烈支持立陶宛立场的跨大西洋伙伴眼中也丢了面子。”
美国之音几次联系立陶宛总统办公室,但到截稿前为止,都没有得到回复。
中国提供的巨大商业机会和市场被大幅夸大?
兰茨贝尔吉斯的副手,立陶宛副外长梅鲁纳斯日前在接受美国之音的书面采访时说,告诉美国之音,“中国提供的巨大商业机会和市场的概念”被大幅夸大了。
梅鲁纳斯指出,过去五年内,中国从来不是立陶宛的一个主要出口目的地。“即便是在中方出台一系列针对我方产业惩罚性措施之前的2020年,中国作为立陶宛的外贸出口市场,排名只在第22位。”
梅鲁纳斯继续介绍说,对中国的出口,在2021年,只占立陶宛出口总额的0.8%,也就是说千分之八;2022年,也就是中方对立陶宛实施经贸惩罚性措施之后,相关份额下降到0.2%,也就是说千分之二,对于立陶宛总体经济来说,效果甚微。2023年一年,出口到中国的货物比2022年大幅上涨(涨幅为82%),但是只占立陶宛出口份额的0.3%,也就是千分之三。
梅鲁纳斯还指出,由于中方长期以来针对外资采取的政策,所有在那里运作的公司都面临非常困难的市场环境,并没有一个公平、正常的投资、运作环境,而且还要面对强制性的技术转让,或者是技术被盗。而之后,那些被迫转让或者是被盗窃的技术,很有可能被用来挑战那些将技术转让或者盗窃走的外国公司在自己本国的市场,电动汽车就是一个例子。
梅鲁纳斯告诉美国之音,立陶宛公众对于中国、包括中方对乌克兰实行经贸胁迫的看法,自从俄罗斯入侵乌克兰以来,已经是向负面转变。他说,中方被看作是帮助俄罗斯逃避制裁,而且强化了俄罗斯的战时经济。
他说,民间有越来越多的共识,认为中方不仅在用各种信息来扩充利益,而且和其他极权政府一起,更深地潜入信息空间,企图颠覆、重构现行国际秩序。
立陶宛珍视与台湾的关系
谈到和台湾之间的关系,立陶宛副外长梅鲁纳斯说:“我方珍视和台湾在诸多领域的合作,尤其是高端科技领域的伙伴关系,包括生物科技、激光产业、金融科技、绿色能源、半导体产业,等等,我们将进一步发展双边之间的合作和伙伴关系。”
梅鲁纳斯还介绍说,在中方针对立陶宛出台一系列涵盖外交、政治、经济领域的打压措施之后,立陶宛得到了来自美国、欧盟和世界各地民主国家的有力援助。
他特别提到台湾方面迅速做出反应,购买被中国海关禁止入境的产品,并于2022年一月宣布斥资两亿美元,设置投资基金,用于半导体、激光、生物科技领域的合作,并另外设置了价值10亿美元的信贷,用于支持立陶宛和台湾之间的合作项目。
本月早些时候,梅鲁纳斯在立陶宛首都主持了以“发展韧性经济、抵制经济胁迫”为题的国际研讨会。梅鲁纳斯对美国之音说,会议主旨是要鼓励民主国家之间的友谊和协盟关系,让民主国家之间的联盟向纵深发展。他说:“多一分努力,就多一分成效。”
梅鲁纳斯还介绍说,会议之后,得出几个重要结论,其中之一是:自由贸易的相关规则只适用于自由体制国家。极权国家倾向于诉诸经贸胁迫手段,而且很可能会继续做下去。我们需要拿出能够在这种特殊环境下产生效力的方案来;所谓的特殊环境,指的是单靠通常意义上的法治准则,恐怕不够。
立陶宛成功抵御来自中国的经济胁迫?
梅鲁纳斯告诉美国之音说,发展和美国之间强有力的双边关系是立陶宛本届政府的首要战略考量之一。“我们的战略目标是要尽可能强化立陶宛和美国之间在政治、安全、和经贸领域的合作关系。”
他还表示,美国在欧洲和波罗的海国家(其中包括立陶宛、爱沙尼亚、拉特维亚)的存在,对波罗的海国家的共同安全来说,至关重要。他说,美国军队和北约组织的军队一起在立陶宛,对于打消俄罗斯侵犯的念头来说,是一个关键因素。
梅鲁纳斯还告诉美国之音说,在包括美国和其他国家盟友的帮助下,立陶宛已经成功抵御了来自中国的经贸领域的胁迫性行为。
2021年,在中国时取消了和立陶宛之间价值大约三亿美元的出口信贷后(之前立陶宛的公司和企业用这笔信贷,来购买中国产品),美国国务院和美国进出口银行一起,同立陶宛经贸部在2021年秋季签署了一项合作备忘录,加强双方之间的经贸合作,并为立陶宛方面提供六亿美元,用于采购美国的产品和服务项目。
梅鲁纳斯在谈到美国对立陶宛的支持时说,除了政治和外交领域的支持外,美方还加大努力,以便更多来自立陶宛的商品和农作物得以进入美国市场。
美国国务院一位官员对美国之音表示,立陶宛2023年对美国的出口,比一年前增加了大约20%。梅鲁纳斯对美国之音介绍说,自从2021年以来,美国一直是立陶宛五大贸易伙伴之一。
2023年一年,立陶宛出口到美国和世界各地民主国家和友邦的服务类贸易总值,占据该国全部服务类贸易出口额的90%。
美国国务院负责经济事务的副国务卿何塞·费尔南德斯(Jose W. Fernandez)日前在接受美国之音书面采访时说,立陶宛的经历告诉我们,每一个国家都有能力抵御来自中方的经济胁迫。
他还说,除却经济和贸易领域,从更广的意义上说,立陶宛的行动为中小规模的国家创立了一个成功构建多元国际经贸关系、不受制于威胁和各种压力的模式。
“立陶宛在抵制来自中国的压力方面,展示出了不寻常的领袖风范,而这一领袖风范也给他们国家带来了经济上的好处,开拓了同新的、不随意动用贸易关系作为控制手段的伙伴之间的市场准入。”他写道。
立陶宛副外长梅鲁纳斯从首都维尔纽斯回复美国之音书面提问时特别指出:我们一定要记住,中国依赖民主国家的程度,“远远超过我们需要他们的程度。”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