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罗的海国家立陶宛将于5月26日举行第二轮总统大选投票,届时现任总统吉塔纳斯·瑙塞达(Gitanas Nauseda)将和现任总理因格丽达·希莫尼特(Ingrida Simonyte)再次对决,因为在星期日(5月12日)的第一轮投票中,两人都未赢得绝对多数。
选举委员会的数据显示,在第一轮投票中,59岁的总统瑙塞达获得44%的选票,而49岁的总理希莫尼特则以20%的选票位居第二。
瑙塞达在投票结束后接受记者访问时表示,他承诺将继续向立陶宛的西方盟友施压,以增加对乌克兰的军事支持。
瑙塞达说:“乌克兰总统弗拉基米尔·泽连斯基(Volodymyr Zelenskiy)已经说得很清楚。他们不需要我们的善意宣言,这对战事毫无用处,他们需要的是防空系统……在他们拥有防空系统之前,乌克兰将一直处于脆弱之中。”
在俄乌战争持续延烧之际,立陶宛的选民十分担忧这个曾经由莫斯科统治但现在是北约(NATO)军事联盟和欧盟成员的波罗的海国家,很可能会成为俄罗斯下一个侵略目标,因此所有主要的候选人都同意应该增加国防开支,以应对潜在的威胁。
瑙塞达和希莫尼特都支持将国防开支从今年计划的2.75%增加到立陶宛国内生产总值的至少3%,以支付其军队和基础设施的现代化费用,预算还将包含接收一个德国旅驻扎在立陶宛,柏林计划在2027年部署5000名军人在立陶宛并达到战备状态。
立陶宛情报部门三月份表示,俄罗斯正在沿着北约边境加强其军事能力。莫斯科则对西方暗示其可能考虑对北约成员发动袭击的言论予以否认,并称之为无稽之谈。
瑙塞达表示,他对胜出第二轮投票很有把握,不需要“任何策略”来对付希莫尼特。
希莫尼特是一位财政保守派,但在社会问题上持自由派观点,尤其她特别支持同性伴侣关系,这在天主教占主导地位的立陶宛仍然引起争议。这次是希莫尼特在2019年决选中输给瑙塞达后第二次竞选总统。
选前的民意调查显示,瑙塞达遥遥领先其他7名候选人,包括希莫尼特和著名律师伊格纳斯·维格勒(Ignas Vegele)。此次选举投票率超过59%,是自1997年以来最高的一次。
位于立陶宛首都的维尔纽斯大学分析师拉穆纳斯·维尔皮萨斯卡斯(Ramunas Vilpisauskas)告诉法新社:“希莫尼特受到保守党选民和自由派选民的支持,而瑙塞达在经济和社会政策方面是左翼候选人。”
此外,立陶宛与中国的关系也是大选中的辩论焦点。2021年,立陶宛政府允许台北以“台湾”名义开设事实上的大使馆,这与使用“台北”的名称以避免激怒北京的常见外交惯例不同,导致立陶宛和中国双边关系趋于紧张。中国因此降低了与立陶宛的外交关系级别,并禁止其产品出口中国,这导致一些立陶宛政界人士出于经济原因而敦促恢复两国的关系。
(本文参考了路透社和法新社的报道。)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