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三是中国当局暴力镇压学生主导的六四民主运动25周年,天安门广场布满了警察。身穿制服的警察和便衣警察加强戒备,检查路人的身份证,并禁止记者在天安门广场进行报道。
独立中文笔会和瑞典笔会6月4日发表联合声明,纪念六四25周年,并授予8位目前被拘押的中国异议人士为荣誉会员,其中学者徐友渔、郝建、维权律师浦志强、香港出版人姚文田、访民刘杰、维族学者伊力哈木•土赫提等6人为独立中文笔会荣誉会员... ...
星期三是中国当局暴力镇压学生主导的六四民主运动25周年,天安门广场布满了警察。
六四25周年终于来临。北京外媒圈称之为多年来在华采访最具挑战性的一天。天安门广场上警备森严,游人稀少。六四遇难者埋葬之地的北京万安公墓前,当局实行了交通管制,不许停车,不许外国记者下车,警方还出动防爆警车在记者车辆后尾随。部分“天安门母亲”和“六四”事件中遇难者家属,上午在警方的严密监控下,前往万安公墓对25年前遇难的亲人进行了祭拜。发起穿黑衣“ 重回天安门”活动的北京持不同政见者胡佳在家中被严密监控,不准外出。
在八九民运六四事件25周年的当天,香港泛民主派议员身穿素色衣衫在立法会会议厅为六四死难者默哀,并呼喊平反六四等口号。而香港特首梁振英则继续拒绝就六四屠杀事件表态。
在六四25周年前夕,中国当局对异见、维权人士以及访民等严防死守、拘留驱赶、软禁严控的力度超过以往。据悉,81岁的前中共改革派领导人赵紫阳助手、政治局秘书鲍彤上周五“被旅游”到外地,将在六四过后返回北京。
1989年“六四”天安门事件25周年之际,世界各地都举办了纪念活动。“全美中国学生学者自治联合会”(简称“学自联”)依据过去20几年来的传统,在中国驻美大使馆前面举行了纪念会。
今年是八九民运六四天安门血腥镇压事件的二十五周年,也是港人争取政治改革的关键时刻。在这个大环境里,香港六四前夕的气氛比往年更紧张。民间一方面在社交媒体推动各种民主的运动,但另一方面却有分析指出, 港媒今年对六四事件的报道出现自我审查... ...
抗议、反思和悼念构成了纽约在曼哈顿和法拉盛两地持续一天的纪念六四25周年活动。年轻人成了纪念活动的主力,他们在了解六四真相后加入了抗议队伍;对六四历史真相的研究,显示政府当年有能力用和平方式解决天安门事件;王丹指出,开枪绝不是为了夺回天安门广场,而是另有目的;民运理论家胡平表示,六四屠杀把中国引向邪路,即“枪声一响变偷为抢”;最后,在纽约时报广场上,与会者在夏夜的大雨中用烛光和歌声完成了对六四亡灵的悼念。方冰纽约报道。
台湾总统马英九6月4日早上发表六四25周年省思。他说,每年六四,他都有很深的感慨,中华民族的民主法治之路,为何总是漫长曲折?但是随着世局变迁,他开始审慎乐观,如果民主法治真有机会在中国大陆生根,当前似乎是好的时刻。
美国国会及行政当局中国委员会6月3日发表声明,纪念北京天安门事件25周年。这份声明汇集了该委员会成员对六四纪念日的感言。
在1989年6月4日中国当局以军队镇压天安门民主示威活动25周年前夕,设在华盛顿的民主自由团体自由之家六四死难者的家属表示衷心的问候。
祖籍山东青岛的杨海是与中国现政府持不同政见的“异议人士”之一,目前居住在古城西安,1968年出生。他在八九年参与了青岛地区的学运,后被捕,并被青岛市中级人民法院以“反革命宣传煽动罪”判刑。
前洛杉矶时报和国际合众社驻京记者桑万(Scott Savitt)是最早去中国的美国交换学生之一,在中国生活了20年,目睹并报道了1989年的六四事件。六四25周年纪念日前夕,桑万在华盛顿接受了美国之音记者莉雅的专访。他认为,中国在1989年就做好了实现民主的准备。他坚信六四这样的事件会再次在中国发生。
美国敦促中国政府在天安门广场镇压事件25周年前夕释放被拘押或被软禁的政治异议人士。
在美国华盛顿举行的六四纪念活动中,有一位日本老人的身影格外引人注目。他就是日本原经济产业副大臣、现在致力于推动中国和亚洲民主进程的牧野圣修。他近日接受了美国之音的专访,就天安门事件和中国的民主发展讲述了他的看法。
前美国之音驻北京记者裴新在1989年天安门事件后被中国政府驱逐出境。在“六四”25周年之际,目前派驻伦敦、最近在乌克兰基辅做过采访的裴新撰文回忆了这场对中国产生深远影响的学生运动。
在中国政府对媒体的严厉控制之下,记者的工作非常困难,尤其是在当局所谓的“敏感时期”。今年,中国政府血腥镇压天安门广场学生运动周年之际不仅是“敏感时期”,而且是“高度敏感时期”。
美国国务院发言人玛丽•哈夫星期二在回答记者有关中国天安门镇压事件25周年的提问时,呼吁中国政府释放六四周年前夕被捕的活动人士,并允许民众更多地讨论六四等政治话题。她说:“我们非常明确地呼吁中国当局释放所有在明天到来的天安门周年日之前被拘押的活动人士、记者和律师……”
前洛杉矶时报和合众国际社驻京记者桑万(Scott Savitt)是最早去中国的美国交换学生之一,在中国生活了20年,目睹并报道了1989年的六四事件。六四25周年纪念日前夕,桑万在华盛顿接受了美国之音记者莉雅的专访。他认为,中国在1989年就做好了实现民主的准备。他坚信六四这样的事件会再次在中国发生。
今年是八九民运六四天安门血腥镇压事件的二十五周年,也是港人争取政治改革的关键时刻。在这大环境里,香港六四前夕的气氛比往年更紧张。民间一方面在社交媒体推动各种民主的运动,但另一方面却有分析指......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