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位在台流亡港人与香港青年团体等周六(3月23日)于台北发起街头集会,同声谴责当日生效的香港《基本法》第23条,他们还呼吁国际社会出台具体措施,制裁香港政府、立法会议员及香港法官。
台湾军方今年起恢复一年期的义务役,以应对中共威胁。首梯次陆军新兵在入伍受训8周后,展开为期1周的期末鉴测,除增加射击用的实弹数量外,野外战斗也搭配机枪射击和炸药爆破,营造更逼真的战场实况。军方人士表示,台湾参考先进国家的经验来修正训练方式,要让义务役士兵也能发挥更高的价值。
台湾公民团体与在台湾的香港人星期四(3月21日)联合谴责港府强推23条立法,呼吁港府立即撤回。他们还呼吁国际社会共同反对并研拟反制措施,保障香港⾔论自由与法治环境。
台湾国安局长蔡明彦星期四(3月21日)说,考虑到南中国海的缘政治形势和总统座机的飞行安全,现阶段不建议蔡英文总统赴太平岛视察。
一位美军高级将领告诉国会两党议员,尽管中国经济增速减缓,中国领导人习近平仍争取目标在2027年之前具备武力侵台的能力。他认为北京希望在不用发动战争的情况下统一台湾,因此正尽其所能采取咄咄逼人的军事恫吓行动。
根据台湾民意基金会新发布的一个民调,有大约一半的台湾人对国防部长邱国正最近关于台海两岸形势严峻,已经濒临中共动武状态的说法“没有同感”,显示他们并不认为台海目前已经面临中国可能犯台的危机。
据《华尔街日报》报道,台湾国防部长邱国正日前暗示,美军一直在金门等台湾离岛训练台湾军队。
台湾外交部长吴钊燮星期三(3月20日)表示,中国在距离太平岛不远的三个岛礁上建立了“非常庞大的”军事基地,每天还有军舰巡逻。他还说,必须思考如何和平解决,不打算进一步加剧这条战略航道上的紧张局势。
中国解放军近来在台湾周边海、空域的活动已成为台湾人必须面对的生活日常,不过多位美国专家呼吁台湾军方不要将台湾有限资源消耗在这种灰色地带手段的侵扰,而是要面对自己最终可能必须与中国一战的现实,认真构建台湾急迫需要的不对称防卫能力。他们说,这是因为被称为“戴维森窗口”(Davidson Window)的中国可能侵台时间表正在滴答作响地进入快速倒计时阶段。
台湾副总统当选人萧美琴(Hsiao Bi-khim)结束对华盛顿的低调访问后,星期二(3月19日)出现在欧洲,参加捷克一家智库举办的一场有关台湾与捷克关系的研讨会。台湾媒体报道说,萧美琴欧洲之行的行程对台湾媒体保密。
台湾的太阳花学运于3月18日屆满十周年,多个公民团体在台北的立法院前举办晚会,重申三大诉求:“拒绝中国政经胁迫”、“反对重启(两岸)服贸、货贸”和“政党公民政纲对话”。现场有上百名民众参与,其中不乏当年的声援者及更年轻的世代。他们告诉美国之音,台湾在政经层面都应与中国保持距离,以保有主体性。
中国政府星期一(3月18日)就韩国政府邀请台湾出席正在首尔召开的民主峰会表达抗议,并要求首尔停止向“台独”势力提供讲台。民主峰会由美国总统乔·拜登(Joe Biden)发起,目的是要阻止全球部分国家出现的民主倒退和人权与自由遭侵蚀的状况。
33月18日是2014年台湾学运人士为了阻止中国和台湾服务贸易协议生效而发起抗争,占领台北立法院的“太阳花学运”满10周年的日子。多位当年参与这场“公民不服从运动”的人士告诉美国之音,那次抗争扭转了当初两岸政府积极推进经济融合的路线。10年来,中国政治、经济情势的恶化,更证明台湾人当初做出了正确抉择。
3月18日是2014年台湾学运人士为了阻止中国和台湾服务贸易协议生效而发起抗争,占领台北立法院的“太阳花学运”满10周年的日子。多位当年参与这场“公民不服从运动”的人士告诉美国之音,那次抗争扭转了当初两岸政府积极推进经济融合的路线。10年来,中国政治、经济情势的恶化,更证明台湾人当初做出了正确抉择。
台湾海洋委员会海巡署星期六(3月16日)表示,四艘中国海警船编队当天上午进入金门禁限制水域,而台湾海巡署则派出舰船伴航监控,并且实施广播驱离。中国海警船在金门禁限制水域停留约为一小时。
美国参众两院两党议员本星期推出新法案,希望能在美国当前“一个中国”政策下授权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及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与台湾的国家太空中心(TASA)在民用太空事务上合作。
台北和北京之间的紧张局势一直在升温,尤其是在台湾控制的金门群岛周围海域,这个群岛距离中国大陆仅有几公里。当地居民过去曾经历过炮击和持续的军事威胁。然而,许多人现在觉得冲突不会蔓延到他们身边。
一艘中国籍渔船星期四(3月14日)清晨在台湾控制的金门岛附近海域翻覆沉没,6人落海。中国和台湾联合展开搜救行动,至午间已救起4人,2人生还、2人不幸罹难,另有2人失踪,两岸船只持续搜寻中。
美国国防部星期二(3月12日)说,它已授予位于加利福尼亚州的通用原子航空系统公司合同,为台湾生产四架MQ-9B“空中卫士”无人机,总金额不超过2.5亿美元。
台湾最大的在野党国民党提出立法议案,拟将中国籍配偶取得台湾身份证的年限由现行的6年缩短为4年,但引发“洗人口”和公平性等疑虑。多个台湾本土社团3月12日前往立法院抗议,要求中国籍配偶(陆配/中配)入籍比照其他外籍配偶通过归化考试,展现对台湾民主自由价值的认同。不过,也有陆配团体站出来声援修法,反对差别待遇。
拜登行政当局星期一(3月11日)提出了2025财年预算,在美国国务院及国防部的项目中都有涉台军事援助的项目,但国会人士及专家仍然担忧,美国在国防上的投资不足以应对中国可能的侵台威胁。
台湾副总统当选人萧美琴据报本周低调访问华盛顿,处理搬家以及探视亲人等私人事务,不过也很可能与她担任驻美代表时结识的美方高级官员举行会谈,就总统当选人赖清德5月20日就职后的政策方向交换意见。
有30国超过260名议会人士参与的对华政策议会联盟 (IPAC)上星期宣布,正式启动一个有关台海安全的“迷雾行动”(Operation MIST),呼吁全球各国评估台海危机对它们的影响以便为此做好准备。
台湾一位政府高级官员向媒体透露,台湾为应对中国大陆无人机威胁而研发的车载激光炮(台湾称雷射炮)研发工作在国际友人的协助下今年取得技术突破,并将于稍后进入实测作业。
台湾全国工业总会委托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由于地缘政治冲突、全球经贸局势变化以及中国经济下滑,在中国大陆的台商近期经历了订单和利润“减少”等冲击,对未来在中国市场的运作不甚乐观。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