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外交部表示,已经有102个国家及地区对韩国实施入境限制,对此,韩国外长康京和将向各国说明目前该国的防疫状况,希望不要采取过度的入境管制措施。
世界卫生组织周四表示,在全球范围内传播的新冠疫情可以被遏制,但必须得到各国政府的一致应对。
“鸡尾酒疗法”发明者、华裔科学家何大一周二在接受美国之音采访时表示,民众克服恐慌的最好方法是按照科学常识来应对疫情。但他同时表示,在纽约的社区里还有很多无形的感染者。
美国官员周四证实,华盛顿州新增一例死亡案例。美国的新型冠状病毒死亡病例升至12例。
新冠病毒在全球很多国家继续蔓延,多国政府加强防范措施,试图控制疫情。
虽然来自冠状病毒传播地的报道显示人们都戴着口罩,但健康专家表示,这并不是防止疫情传播的最佳方法,还有其他更有效的措施来保护自己和他人免受感染。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州长纽森(Gavin Newsom)3月4日表示,公主游轮公司旗下的至尊公主号游轮(Grand Princess)所搭载的11名乘客及10名乘务员出现新冠肺炎的症状。
美国政府部门的信息显示,美国已出现的新冠病例中大多数都是由于到中国旅行而感染的。这使得航空运输业在缓解病毒疾病传播方面将起到重要作用。美国国会参议院商业、科学和交通委员会3月4日举行听证会,讨论了航空业可以用于改善新冠病毒传播的战略。
意大利新冠病毒死亡病例上升到107例。政府即将关闭所有学校和大学,试图减缓疫情的进一步扩散。
发明治疗艾滋病“鸡尾酒疗法”的华裔科学家何大一,周二在接受美国之音专访时表示,他不认为新冠病毒有可能是被恶意制造出来,或是从实验室中释放出来的,但是他对这场流行病起源于中国则不表任何怀疑。
美国华盛顿州3月3日报告了三例新冠肺炎死亡病例,其中两例是在2月26日死亡,当时并没有确诊是新冠病毒感染。舆论质疑美国联邦疾控机构对新冠病毒的检测力度和范围。医学专家强调,最有效和准确的诊断方法,是必须依靠和扩大检测。
美中两国国防部长星期二晚间通电话,讨论中国的武汉新冠病毒疫情。这是全球两个最大军事强国的军方领导人首次就新冠病毒疫情交谈。
香港政府周三(3月4日)开始,连续两日派出4班包机,前往湖北武汉接走因新冠病毒疫情而滞留当地的港人。首班包机已在香港时间4日下午5时许返抵香港,接回109名港人。所有接回人员需要前往隔离设施,强制检疫14日。
长期关注公共健康的中国公益机构长沙富能发起行动,为在新冠肺炎中病逝的感染者和医护人员家属义务提供索赔和举证服务,向中国相关责任单位提出财产和精神损失的诉求。
中国星期三(3月4日)报告新增新冠病毒感染肺炎病例下降。与此同时,中国将控制疫情传播的重点转向输入性扩散。
CNBC报道,世界卫生组织干事长谭德塞3日表示,全球新冠肺炎致死率是3.4%,高于先前估计的2%,至于季节性流感的致死率则往往不到1%。
新冠病毒肆虐三个月,中国领导层在号召全国复工复产的同时,要求北京市“外防输入,内防扩散”。有学者建议北京市全力确保防疫第一,暂缓追求经济达标。这种严密控防的情况下,中国首都的小企业和劳动者能否很快重启原来的城市生活节奏呢?美国之音近日在北京市内走访中发现,市区的餐饮服务业远未回复到瘟疫爆发前的水平。
谷歌表示,已经取消原定5月在硅谷山景市(Mountain View)举行的Google I/O活动。相关声明指出,基于担忧新冠病毒疫情,决定取消今年在海岸线圆形剧场登场的实体活动。
美国感染新冠病毒的人数不断攀升,联邦政府采取措施加大检测能力。美国副总统彭斯星期二(3月3日)说,根据美国疾控中心新的指南,任何美国公民可以依医生指示检测新冠病毒。
意大利新冠病毒疫情继续扩散,政府表示可能增设隔离区,加强病毒检疫。
随着中国新冠病毒疫情形势的逐步减缓,中国国有企业已经接近全部复工复产。观察人士说,复工带来的大量人员流动和人与人接触,无疑会导致新的感染;全面复工复产在带来公共卫生风险的同时,使中国地方政府官员陷入两难境地,并且带来政治风险与压力。
中国政府的一个工作领导小组星期二(3月3日)说,中国决不能让今年的粮食产量下降。与此同时,人们担心中国政府控制仍在蔓延疫情的措施可能会损害这个世界人口最多国家的粮食安全。
七国集团的财政部长订于星期二(3月3日)开会讨论提振经济的途径,减缓不断蔓延的冠状病毒爆发所带来的影响。但预计这次会议不会特别呼吁要增加支出,或协调降息。
全球抗击新冠病毒疫情看来已经从中国转移到海外。周二(3月3日),伊朗人开始囤积医疗物资,意大利人敦请退休医生加入抗疫大军,韩国人拿出巨款防控疫情。
香港特首林郑月娥周二(3月 3日)首次面对媒体,并被多次追问报告内容,林郑并未否认报告的存在,但未正面回答记者关于报告内容的提问。 上月底有港媒取得一份声称是香港特首办公室向北京中央政府提交的“抗疫工作报告”,媒体引述报告称特首林郑月娥表示希望利用疫情,为亲政府的“建制派”在即将到来的9月立法会选举中营造“有利气氛”。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