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正在加大力度呼吁国际社会筹集将近70亿美元的资金,以避免新冠疫情大流行带来的灾难性后果。联合国紧急救援事务负责人告诉美国之音,一个与新冠病毒作斗争的更新计划将新增9个国家:贝宁、吉布提、利比里亚、莫桑比克、巴基斯坦、菲律宾、塞拉利昂、多哥和津巴布韦。
中国阻挠台湾参加今年世界卫生组的一个重要会议,称台湾不是基于台湾人民的健康,而是出于“政治操弄”。中国的阻挠可能会让台湾的努力再次落空。
美中两国研发新冠病毒疫苗的竞赛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展开。一个中国科研团队日前在国际权威期刊《自然》杂志上刊登了新冠疫苗动物实验研究成果,显示中国在疫苗研发上所取得的进展。在目前没有有效治疗方案的情况下,疫苗是结束这场全球大流行病的关键,而谁能率先研发出安全有效的疫苗都将是一场巨大的地缘政治胜利。中国正在举倾国之力加入到这场研发疫苗的竞赛当中,而且已经抢占了一定先机。研发对于美中之间的战略竞争具有什么意义?它是否能成为21世纪中国从美国手中抢夺全球领导地位的一张王牌?我们请美国外交关系委员会全球健康高级研究员黄严忠来谈谈他的看法。
特朗普政府已经禁止66家中国公司向美国销售医用口罩,因为专家称这些口罩质量不佳。
纽约市将从下周开始推出免费新冠病毒抗体测试。对数十万人的抗体测试,将有助于纽约市了解新冠病毒对这个重灾区的第一响应者、医护人员和一般民众的感染状况,为重启经济提供依据。
美国人口最多的加利福尼亚州本星期开始采取第一阶段步骤重新开放。“居家措施”让加州的新冠病例保持相对较低,但新冠检测却有所滞后。州长和医疗保健提供者采取了新举措力图迅速改变这一状况。
美国总统特朗普收回了他此前所说的将逐渐停止白宫应对新冠工作小组的话。他星期三表示,工作小组将继续运作,但是会把重点转向重开经济和疫苗研发。
大型航空公司要求乘客在航班上佩戴口罩,以保护其他乘客和机组人员免受新冠病毒感染。作为临时措施,一些航空公司免费或收费空出中间座位,以增加乘客之间的距离。他们还暂停供应点心和饮料服务以限制接触。
美中两国高级官员继续就新冠病毒起源和疫情爆发的初期对策进行尖锐的交锋。北京指责美国国务卿蓬佩奥有关新冠肺炎起源于武汉一个实验室的说法是出于政治目的。蓬佩奥则要求提供更多信息。
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在瑞士日内瓦线上简报会上表示,如果各国不万分谨慎且分阶段地管理过渡时期,那么重新回到封城的可能性还是很大。
随着新冠疫情逐渐趋缓,美国各地逐步开始复工复产。一位华裔护士讲述自身经历,告诫人们仍要做好防护,不能轻视病毒。
这次疫情西方世界普遍遭灾,现在各国都在追踪大流行的起源,但北京至今不但不允许美国等西方国家的科学家,而且也拒绝了世界卫生组织参与对武汉肺炎起源的调查,这凸显了在大灾难导致巨大人员死亡和经济损失之际,国际社会要跟中国当局沟通甚至比正常情况下更难的困境。
英国科学家说,有可能永远研发不出针对新冠病毒的有效疫苗。美国医生表示,新冠病毒可能会长期与人类共存,希望届时人类已经有了群体免疫力。公共卫生专家认为,政治领导人将决策仅仅与疫苗进行捆绑是不明智的。
美国国务院国际组织事务局发出一系列推文,表扬台湾抗击新冠病毒疫情的成就,并且支持台湾参加世界卫生大会。美国驻联合国代表团也转推了相关推文。
两家制药公司星期二(5月5日)表示正在把他们的新冠病毒试验性疫苗送至美国进行初步人体试验。
美国参议院休会近六周后,参议员们星期一首次返回华盛顿,有议员担忧立法会议可能使议员和员工暴露在感染新冠病毒的风险中。
《路透社》报道,澳大利亚总理莫里森(Scott Morrison)周二表示,新型冠状病毒的最可能来源是中国的野生动物市场。
公共卫生专家说,保障美国各州逐步、安全重启经济活动,尽快建立并启动“接触者追踪”系统至关重要,美国至少需要10万名“接触者追踪员”。
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福克斯新闻(Fox News)于华盛顿林肯纪念堂制播的“市民大会”节目上表示,“我们深具信心今年年底就能有新冠疫苗”。他还指出,将敦促各大学及学校9月恢复上课。
美国国务卿蓬佩奥星期日表示,有“大量证据”表明,冠状病毒大流行起源于中国武汉的一个实验室,而不是附近的一个市场,但他拒绝说美国是否认为病毒是故意释放的。
白宫冠状病毒特别工作组协调员黛博拉·伯克斯星期天说,她担心大量美国人没有注意到持续发出的警告,与其他人保持安全距离,以防止这一大流行病的蔓延。
从美国到欧洲和亚洲,在对抗源自武汉的新冠病毒疫情的禁令逐渐放松及春暖花开气温上升之际,饱受居家限令之苦的全球各地民众终于可以逐渐出门,外出透气了。不过,一些国家的新冠病毒疫情甚至更加严峻。
纽约市西奈山医院等大型医疗机构发现,新冠患者死于中风的概率很高,其中很多是30到50岁之间的年轻人。这个惊人的发现意味着什么?科学家对新冠病毒的攻击性有了哪些新的认识?新冠病人脑血栓有什么特点?新冠病人脑中风后有哪些治疗手段?治疗新冠肺炎的新方向以及应该立即就医的红色警讯又有哪些?我们请台湾大学医学院心脏内科临床教授苏大成来解答相关疑问。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