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在英港人将集体到中国大使馆新址抗议 中方评估报告令伦敦警察在英国高层官员放行的情况下,中国在伦敦兴建新巨型大使馆的计划很可能将获得批准。对此,身在英国的香港倡议者正进行最后的努力,计划于2月8日下午2时组织一场大型示威活动,
人权组织“人权观察”(Human Rights Watch)近日发布《2025世界人权报告》,指出中国政府在过去一年内继续大规模、有计划地打压人权。报告强调,中国全国范围内的人权状况持续恶化,西藏、新疆维吾尔族地区的镇压尤为严厉,而香港的基本自由则进一步被剥夺。
英国外相戴维·拉米(又译林德伟)及英国内政大臣伊薇特·库珀(又译顾绮慧)星期二(1月14日)联名去信英国规划监察局,支持中国在伦敦兴建新大使馆的计划。不久前,英国财政大臣雷切尔·里夫斯(又译李韵晴)刚完成中国访问,行程换来中国未来五年投资六亿英镑,惹来一些人士质疑英国工党政府支持中国新建使馆的决定是受了北京影响。在英国的香港倡议者正在筹划下月示威抗议。
英国工党政府自今年7月初上台执政,至今已近半年。政府曾承诺全面审视对华政策,相关工作虽然仍在进行,但已有报道指出审视规模可能缩小,发布会被推迟,且只有部分内容会公开。此外,政府还计划寻求与中国建立更紧密的财金关系。在2025年来临之际,致力于推动英国政策改变的香港倡议者如何评价过去一年的发展?对于未来的走向,他们又抱有怎样的期许?
英国伦敦大学亚非学院在12月5日举行《中英联合声明》40周年研讨会,从法律、文化、经济、劳工等角度探讨香港多年来的发展,尤其是《香港国安法》实行后的变化。在研讨会上,约翰霍普金斯大学(Johns Hopkins University)社会学系政治经济学教授孔诰烽分析指,香港经济下运的主因不只是《香港国安法》,而是整个“国安秩序”令香港角色逐渐转变成“另类国际金融中心”。
在上星期六,身处英国利兹(Leeds)的香港人举行默站示威,抗议民主派初选47人案判刑。其间,有一名说普通话的华裔男子向集会参加者投掷饮料,并以粗言秽语辱骂港人及展示不文明手势。随后,有港人追着相关人员,要求他们解释,袭击者疑似打电话给中国大使馆求助,但对方似乎未有表明会协助,令袭击者质疑中国大使馆有何作用。不过,当地警方以证据不足为由拒绝检控,港人组织对此表示不解及失望。
欧洲议会最近以大比数通过不具约束力动议,呼吁欧盟国家撤销香港的特殊关税待遇、重新审视香港驻布鲁塞尔经济贸易办事处(经贸办)地位等,倡议者欢迎这种为香港政府施加不少压力的做法,但有研究员分析指这些建议需要欧盟27国全体同意才能达成,难度甚高。
2019年香港抗争运动的其中一个焦点事件是理工大学围城一役,当时示威者与警方在大学内外对恃,演变成长时间的围封。事隔五年,有港人组织在英国伦敦举行研讨会,商讨香港前途。
曾担任美国驻港总领事的香港自由委员会基金会(The Committee for Freedom in Hong Kong Foundation)主席郭明瀚(James Cunningham)在英国访问,他特别关注即将出庭作供的壹传媒创办人黎智英,希望推动英国工党政府就香港的情况采取实质行动。同时英国外交部政务次官韦斯特(Catherine West,又译卫倩婷)正在香港访问,她指双方贸易互惠互利,又关注香港的权利和自由。
前英国保守党国会议员史凯利(Paul Scully)近期加入外卖平台“通吃点餐”(All Eat),出任公司主席。由于该公司曾被指控为“中国海外警署”,此举令史凯利曾服务的选区的香港人感到忧虑,担心他手上与香港人的资讯会流出,亦令他们不相信政治人物。史凯利则坚称此举没有问题,他亦不会将个人资讯交给外国政府。
位于海外的“香港人权资讯中心”发布了《香港酷刑及不人道处遇报告》,指出近年来香港在防止酷刑方面的重要保障逐渐被削弱,香港市民正面临日益严重的警察滥权、审前拘留中的不当对待、以及监狱中的滥权与虐待现象。报告批评中国无视联合国的审查机制,五年来未按要求提交报告。因此,中心建议联合国酷刑问题特别报告员应赴香港访问,评估拘留设施及被拘留者的待遇状况。
英国人权组织“香港监察”(Hong Kong Watch)最新发布的报告指出,香港政府对数码权利的打压已不再局限于本地,甚至波及海外人士,形成了跨境镇压,使香港的公开信息愈发稀缺。
英国外交大臣戴维·拉米(David Lammy,又译林德伟)在本月中出访了中国,与中国国务院副总理丁薛祥及外长王毅会面。他返回英国后在议会上被质询,是否在访华期间讨论了新疆人权、黎智英案,以及中国对英国议员的制裁等问题。对此,拉米表明他已在多项议题上向中方传达了英国的关切,包括要求释放黎智英并解除对议员的制裁,同时提及了台湾、网络攻击和对英国民主干预等问题。
壹传媒创办人黎智英被囚多时,他的儿子黎崇恩访英国与官员会面,希望即将到中国访问的英国外相提起案件。黎崇恩又说,他的父亲在狱中无法领圣体,是一个精神折磨的“小器”做法。
美国之音星期六报道,有香港居民无法浏览海外香港人网上杂志《如水》,《如水》方面回应指,香港警方在9月3日发电邮至向《如水》提供网站托管服务的美国公司Automattic Inc.,指控《如水》可能触犯多条国安法例,要求将网站下架,但Automattic未有跟从,其后《如水》成员得知网站在香港被封锁。
英国于10月1日举行法律年度开启典礼,英格兰和威尔斯大律师公会主席汤恩德(Sam Townend)在典礼前一晚的欢迎晚宴致辞上,在香港的法律界代表面前提及香港,谈到法治情况恶化,又指对坚持公正和独立的香港法官和大律师表示同情和声援。
有香港读者对美国之音指,无法在香港境内连接海外香港人媒体《如水》,怀疑已经被官方封锁。如果封锁令是由官方下达,《如水》会是已知的第一间海外香港人媒体在香港境内被封锁。
在10月1日中共建政75周年这一天,有示威者在英国伦敦前皇家铸币厂(Royal Mint Court)聚集,抗议中国政府申请将原址改为新的中国大使馆,并批评中国政府打压人权。
香港终审法院再有在海外的非常任法官选择不续任,最新一人是今天完成任期的英国法官范理申(Nicholas Phillips),使香港最高法院只剩下六名海外法官。
人权观察(Human Rights Watch)和香港民主委员会(Hong Kong Democracy Council)共同发表了一份关于香港学术自由的新报告。报告访问了香港八所公立大学教授与学生,显示学者深深担忧会触犯《国安法》以及被学生检举,学者申请学术研究经费时经常自我审查;学院受到中联办压力,他们会审查学术论文;学生会组织亦不断被骚扰,举办和平抗议与集会的学生会被处分。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