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之音《 海峡论谈 》主持人
立陶宛总统瑙塞达称以台湾为名设立代表处是个“错误”,强调代表处名称已经成为影响立中关系的导火索,并指北京对立陶宛施加的压力等同于对欧盟国家的“攻击”。而台湾方面则是立即宣布对立陶宛增加2亿美元投资,台湾民众也买爆立陶宛的莱姆酒和巧克力。另一方面,台湾前驻尼加拉瓜大使被发现在台尼断交后隔日便入籍尼国,这样的行为被台湾媒体形容为是“叛变”。我们如何从这两起事件来看台湾的外交处境与美国扮演的角色?两岸是否在美中竞争的格局下再次掀起一场外交割喉战?
2022一开年就有两件攸关地缘政治的重大发展牵动着北京的敏感神经,首先是澳大利亚在1月6日与日本签署了一项历史性的防务《互惠准入协定》,允许双方军队互相自由进入从事联合训练和演习。澳大利亚总理莫里森和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在视频峰会后发表的联合声明中,除了对中国在南中国海以及东海的活动表达严重关切,也强调台海和平稳定的重要性,并对朝鲜5日发射导弹一事表示谴责。而在另一方面,位于中亚的哈萨克斯坦局势急遽恶化,连日来大规模的反政府示威抗议导致全国进入紧急状态,俄罗斯出动维和部队,美中两国也都在密切关注情势发展。哈萨克斯坦动荡与澳日防务协定对北京意味着什么?又将如何牵动美中关系与地缘政治的角力?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声称当今世界大势是“东升西降”,但是拜登总统警告说,打赌美国会输从来都是一个糟糕的赌注。虽然中国已快速崛起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并有预测认为中国经济总量将在未来十年内超越美国,但是不少问题也日益浮现:人口老化、能源短缺、地产债务危机,而国际主流社会则对中国观感恶化,抗衡中国不断扩张的影响力渐成共识。 面对内外挑战,中国是会步入衰退还是会“东升”?这又将如何影响美中关系?
今天海峡论谈节目为观众介绍两本最近推出的新书。节目上半场,美国之音记者方冰专访新书《病毒:新冠肺炎溯源》作者曾昱嘉(Alina Chan)。2021年11月,32岁的美国亚裔科学家曾昱嘉和英国科学作家马特·雷德利(Matt Ridley)合著的《病毒:新冠肺炎溯源》在美国上市,该书被誉为梳理病毒溯源各种理论最全面的著作之一。 节目下半场,美国之音记者江真专访《习近平 :全世界最有权势的人》一书作者佳杰思。2021年10月,两位德国前驻华记者佳杰思和奥斯特,联手撰写推出德文版《习近平 – 全世界最有权势的人》一书。
在美国和中国的对立对抗日益明显的当今世界,德国与中国、欧洲与中国的关系显得相对不那么引人注目。然而,随着德国新政府的上台以及欧盟在一些对中国敏感的话题上公开表示支持美国的立场,这种局面似乎开始发生变化。 德国新联合政府总理与前总理默克尔应对中国的问题上有什么异同?德国以及欧洲跟美国在对中政策上究竟会多么相近?欧盟在美国和中国之间在寻求一种什么样的定位或平衡?
备受各界关注的台湾“四大公投”结果出炉,包括重启核四、反莱猪(美猪)进口、公投绑大选以及珍爱藻礁四项公投案全部遭到否决。台湾总统蔡英文称这是公民意志的展现,反映台湾人民希望走向世界,国民党主席朱立伦则对公投结果表达遗憾。这次公投结果是否再次反映出台湾蓝绿政治的消长?各县市同意票与不同意票的分布能否作为2022县市长选举以及2024总统大选的风向标?如何解读四大公投背后的美中台三方角力?北京对公投结果的反应又将如何牵动台海情势?
美国总统拜登广邀全球110国举行的民主峰会才刚闭幕,未获邀请的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与俄罗斯总统普京随即举行视频峰会。习近平强调中俄之间有高度战略互信,两国关系经得起任何风浪考验;普京则表示他将会出席明年二月的北京冬奥开幕式,展现出力挺北京的姿态,而根据新华社的报导,两人在峰会上也谈到了台湾问题。与此同时,俄罗斯在乌克兰边境排兵布阵,部署了上千辆坦克,而解放军的战机也持续不断侵扰台湾的防空识别区。中俄之间的“背靠背”战略,是否会进一步升级为“联手抗美”,甚至是军事上的联合行动?美国是否有能力同时应付台湾海峡与俄乌边境的“双线危机”?
拜登政府邀请包括台湾在内的全球110个国家与公民组织召开首届“民主峰会”,中共对此祭出一系列反制措施,在民主峰会开幕的第一天,尼加拉瓜宣布与台湾断交,转而与北京建交。台湾外交部对此表示痛心、遗憾,但强调绝不会屈服于中共的打压;美国国务院也谴责奥蒂嘉政权选举舞弊,无法反映民意,并呼吁全球民主国家继续扩大与台湾交往。我们如何从尼加拉瓜的转向来看美中两强之间的博弈谁输谁赢?这是不是中共对美、台精心策划的一场外交报复?从全球民主峰会到“外交抵制”北京冬奥,世界格局是否逐渐裂解成以美中为首的两大阵营?相关发展又将如何牵动台湾的命运?
美国总统拜登广邀全球110个国家举行的首届“民主峰会”登场,峰会设定的三大主轴分别是:抵抗极权、打击腐败、促进人权,并特别邀请台湾与香港的代表发言,北京对此反应激烈,除了发动一连串舆论攻势,包括发布《中国的民主》白皮书与《美国民主情况》报告,对民主制度作出自己的诠释之外,并联合同样未受邀的俄罗斯扬言进行反制,而尼加拉瓜也在民主峰会的第一天就宣布与台湾断交,转而承认北京。民主峰会的三大主轴与安排台港代表发言是否踩到了北京的痛脚?由美国号召的全球民主大会师能否达成任何实质成果?拜习会才刚开完不到一个月双方就因民主峰会针锋相对,是否会进一步冲击美中关系并加剧美中两大阵营的对垒?
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与美国国务卿布林肯接连针对台海情势警告中共总书记习近平。安倍强调:“台湾有事就是日本有事、日美同盟有事”,呼吁习近平不要误判美日协防台湾的决心,并称“军事冒进等于走向经济自杀的道路”;布林肯则称中共武力犯台可能造成“灾难性的后果”,台海危机不符合中国的利益,希望习近平三思而行。此外,安倍提出“建构美丽的台湾”,布林肯称赞台湾是一个“创新性的国家”。
世界女子网球名将彭帅指控前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性侵事件持续发酵,国际女子网球协会(WTA)首席执行官史蒂夫·西蒙(Steve Simon)宣布即日起暂停一切在中国和香港举行的赛事,呼吁北京当局在没有审查的情况下调查彭帅的性侵指控;国际奥委会(IOC)则发声明表示,已经和彭帅进行了第二次的视讯通话,并同意明年一月份北京冬奥之前和彭帅举行会面。WTA的表态能否在国际体坛形成示范效应?国际奥委会的“静默外交”是否沦为中共的帮凶?彭帅风暴持续延烧,是否会进一步冲击即将登场的北京冬奥?中共官媒对彭帅事件一连串欲盖弥彰的操作是否自乱阵脚?焦点对话邀请芝加哥大学客座教授滕彪与政论作家陈破空深入分析。
众所瞩目的“拜习会”虽已落幕,美中双方在台湾问题上的交锋却未稍减。拜登总统称“台湾是独立的,可以自己做决定”,但随后又澄清“美国不独立台独”,掀起轩然大波;此外,美中双方也针对《台湾关系法》展开一场大"斗法"。拜登总统当年担任参议员期间对《台湾关系法》投下贊成票,强调一切“依法行事”;中共外交部则批判《台湾关系法》是“非法无效”的。如何解读拜登总统在台独问题上前后不同的表述?中共近来猛攻《台湾关系法》的背后是否包藏武统台湾的意图?我们又要如何观察美国政府长期以来对两岸的“双重吓阻”。海峡论谈邀请台湾政治大学外交系副教授黄奎博与台湾制宪基金会副执行长宋承恩交流不同观点。
十年前的11月,美国前总统奥巴马启程对亚洲进行了一次长达十天的历史性访问,并高调宣示美国重返亚太的政策,开启了美国自冷战以来意义最为深远的一次国家安全战略转向。十年后同样是在11月,美国总统拜登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美中关係剑拔弩张的情况之下举行了众所瞩目的视讯峰会,但与十年前相比,中国在亚太地区的影响力,无论是军事上还是经济上,都已不可同日而语。美国的“重返亚太”政策在过去这十年历经了怎样的演变?为何似乎並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眼前的局势是否比十年前更为紧迫?美中之间究竟是如何走到了今天这个局面?双方的关系是否再也无法回到从前?
众所瞩目的“拜习会”虽已落幕,美中在台湾问题上的交锋却未稍减。拜登总统称“台湾是独立的,可以自己做决定”掀起轩然大波;此外,美中双方也针对《台湾关系法》展开一场大"斗法"。拜登总统当年担任参议员期间对《台湾关系法》投下贊成票,强调一切依法办事;中共外交部则是连续多天批判《台湾关系法》是非法、无效的。如何解读拜登总统在台独问题上前后不同的表述以及美中双方在《台湾关系法》上的激烈交锋?中共猛攻《台湾关系法》的背后是否包藏武统台湾的图谋?
拜习会才刚落幕,拜登总统就在与加拿大总理特鲁多会面时证实,美方正在考虑对北京冬奥会进行外交抵制。与此同时,台湾议题也在拜习会后持续发酵,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会后连续两天严厉批评拜登总统在会中提及的《台湾关系法》“非法无效”。美中关系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任凭拜习会也难以扭转回暖?自奥巴马总统十年前提出“重返亚太”政策至今,历经美国三任总统调整对华战略,美中关系这十年来究竟是如何走到今日这个局面?美中之间的“结构性矛盾”日益尖锐,双方的关系是否再也回不去了?焦点对话邀请美国威尔逊中心基辛格中美关系研究所主任戴博与政论作家陈破空交流不同观点。
中共第十九届六中全会才刚落幕,“拜习会”随即登场。白宫发言人莎琪称这次美中领导人视讯峰会并非寻求达成特定成果,而是要为美中竞争设置规范;美国国务卿布林肯特别在会前先与中国外长王毅通话,强调台海和平的重要性,并敦促两岸对话;台湾驻美代表萧美琴則在回应美国之音提问时表示:“拜习会”是为了管控竞争,避免台海冲突。展望这场千呼万唤始出来的“拜习会”,究竟能否为台海情势降温、为美中关系破冰?拜登与习近平两人各自面临内政难题,究竟谁才能够掌控台湾问题的的主导权与主动权呢?海峡论谈邀请台湾淡江大学国际事务与战略研究所黄介正教授与台湾师范大学政治学研究所范世平教授二位专家为大家展望拜习会与美中关系的走向。
中共第19届六中全会通过中共建党百年来第三份历史决议,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展望明年下半年中共20大,习近平打破惯例继续连任是否已无悬念?和过去两份确立毛、邓地位的历史决议相比,第三份历史决议是不是习近平的“自我加冕”?他在巩固习核心、鼓吹习思想、开创习时代之后的下一步是不是还想要恢復并担任“党主席”?中共又要如何面对习近平长期执政后可能出现的接班人危机?焦点对话邀请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研究员宋鲁郑以及政论作家陈破空深入分析。
美国国防部发布2021年中共军力报告,外界聚焦解放军的核威慑能力、攻打台湾的方案以及北京“以战逼谈”的策略。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马克·米利将军在出席阿斯彭安全论坛的时候表示,解放军毫无疑问正在进行武力攻台的准备,但他研判两年之内不太可能付诸行动,并同时强调美军绝对有能力保卫台湾。此外,美国的媒体也注意到,中共似乎正在启动对民间的备战宣传,不但发出通知要求地方政府确保充足的粮食供应,造成民众的抢购潮,甚至还有一些地区的民众收到政府发放的战备应急包和民兵集训通知。
世界职业女子网球名将彭帅11月2日在微博上发表文,控诉自己遭到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性侵,并在其妻康洁的默许下与他保持多年情人关系。彭帅指张高丽对她始乱终弃,强调即使是“以卵击石、飞蛾扑火”也要说出事实真相。不过彭帅也表示,她“没有证据,也不可能留下证据”。这篇涉及实名举报国家领导人的爆炸性贴文,20分钟后就在中国各大社交媒体平台上被消失,甚至连“彭帅”和“网球”也被列为搜索禁词,不过该贴文截图已在两岸三地迅速疯传,引爆舆论并持续发酵。究竟整起事件来龙去脉与真相为何?这场桃色风暴所引发的阴谋论及骨牌效应会否对中共的政治局势造成冲击?美国执业律师高光俊与政论作家陈破空为您分析。
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米利将军(Gen. Mark Milley)证实中国最近进行了一次进入太空轨道的高超音速武器试验,并以冷战时期的“斯普特尼克时刻”(Sputnik Moment)来形容中共在军事发展上的这项重大突破,而美国也在一周之内连续三次进行了高超音速武器试验。美中双方争相试射这种武器系统是否已经启动一场类似过去美苏冷战时期的军备竞赛?美国在高超音速武器以及其他先进科技比如人工智慧方面的发展是否已经开始落后中国?高超音速武器系统究竟与传统的洲际弹道导弹(ICBM)有何不同?美中万一在台海地区爆发军事冲突、高超音速导弹的能力是否将成为战争的决胜关键之一?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