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A卫视2016年4月28日第二小时节目: 国际新闻; 时事大家谈: 美国何以从中国手中夺回制造业头牌?索罗斯:中国金融体系将重蹈美国2008覆辙
中国每年一度的“两会”前后,各地出台并实施了许多地方法规,其中比较引人注目的是4月1日开始实施的《上海市禁毒条例》。造成中国毒品形势严峻的深层原因是什么?为什么大张旗鼓禁毒20年,各种法规不断出台,吸毒人群日益年轻化?
四月初,北京和颐酒店发生了一起住店女子遇袭案件。接连两个星期,中国各大媒体和网络媒体对事件进行了密集的报道。调查和报道揭露,涉案男子嫌疑人据信是在该酒店散发招嫖广告者。中国应该如何正确面对性工作者的现状和现实?
中国每年一度的“两会”前后,各地出台并实施了许多地方法规,其中比较引人注目的是4月1日开始实施的《上海市禁毒条例》。上海官员表示,上海市出台的首部禁毒地方性法规,立足上海地方特色,富有多处亮点;其中亮点之一是,演员、司机一旦被发现有吸毒行为,将面临至少3年的文化市场禁入和禁驾。日前,中国各大媒体转载了《人民日报》星期一发表的题为《禁绝毒品、造福人民》的文章,称赞中国开展禁毒工作20来所取得的成绩。不过,中国官方今年年初公布的数字显示,中国毒品滥用者低龄化趋势发展迅速,在全国334万名吸毒者中,年龄在35岁以下的占总人数的58.4%。造成中国毒品形势严峻的深层原因是什么?
四月初,北京和颐酒店发生了一起住店女子遇袭案件。接连两个星期,中国各大媒体和网络媒体对事件进行了密集的报道。调查和报道揭露,涉案男子嫌疑人据信是在该酒店散发招嫖广告者。虽然卖淫和性服务在中国属违法行为,但是包括星级高档酒店在内的许多旅馆酒店都有包容和默许性工作者提供性服务的现象。和颐酒店案在引发关于保护女性等弱势群体呼吁的同时,也引发学者和民众再次提起关于性工作者“非罪化”的讨论。有法律学者认为,解决这一问题不能依靠简单运动式的扫黄打非行动来解决,而是应该从提升女性保护的全社会公民意识出发,解决生育平衡问题、不过度打压性工作者,以及重点打击有组织犯罪。中国应该如何正确面对性工作者的现状和现实?
VOA卫视第二小时内容包括重要国际新闻以及时事大家谈。几星期前北京和颐酒店发生了一起住店女子遇袭案件,引发学者和民众对如何面对性工作者现实的热议;另外,中国上海等地出台并实施禁毒地方性法规,中国禁毒斗争开展20年成效如何?参加节目的嘉宾是北京的公共政策和法律学者贾平律师;以及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中国历史与文化教授马钊博士。
上周四,环球时报主编胡锡进又批评中国前外交官吴建民不够强硬,认为他是典型的“鸽派”外交官。胡锡进认为, “媒体永远会比外交‘鹰’一些”。在中国媒体纷纷效忠姓党的同时,为何环球时报能够以鹰派姿态气势高昂,超越姓党?
自从几年前香港爆发争取 “真普选”的“占中”运动以来,香港的本土思潮和“港独”议题不断滋生和热议,引发国际舆论的关注。这个星期,香港学生领袖黄之锋等人在香港创建了新的政党,取名“香港众志”。
过去的近二十年来,在香港民众与中央和特区政府关系日益紧张的同时,港人与中国大陆人之间也不断发生冲突事件,两地民众关系也日益紧张起来。从回归早期大陆游客和人民币大受欢迎的蜜月期,发展到近来的对立甚至是仇视情绪。几年前以大陆游客孩子在地铁内进食和当街便溺事件为导火索,引爆了两地人员素质孰高孰低的论战。甚至有一些港人在报章上刊登广告、编写歌曲,称大陆人为“蝗虫”;要求当局禁止大陆人入港。一时间,互联网上对骂风起云涌;许多中国大陆人发表文章认为,是中国大陆的经济发展给香港带来了发展的机会,香港人无一不是从中国大陆迁徙过去的,如今反而小题大做,是数典忘祖和忘恩负义。香港是否已失去优越感和优势地位?
自从几年前香港爆发争取 “真普选”的“占中”运动以来,香港的本土思潮和“港独”议题不断滋生和热议,引发国际舆论的关注。这个星期,香港学生领袖黄之锋等人在香港创建了新的政党,取名“香港众志”。早在三月底,香港的一些青年人已经率先成立了香港第一个以港独为纲领的 “香港民族党”。香港有学者和时事分析人士表示,香港近期新政党纷纷涌现,显示香港年轻一代对于传统泛民政党争取民主的抗争方式感到绝望,希望直接投入,为香港带来变化。为什么香港民众与中国越来越离心离德,青年学生甚至打出了香港独立的旗帜?香港本土思潮的涌现和港独组织的建立揭示出哪些深层的问题?
上星期,美中两国元首在华盛顿会晤时表示,双方同意加强在国际事务上的沟通与协调,并努力推动双边关系的健康与稳定发展;但两国在南中国海主权争端的问题上仍然针锋相对,存在严重分歧。北京是否需要结盟?北京是否有潜在盟友可结?
在美国总统奥巴马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上周举行会晤之际,美国前驻华大使洛德表示,美中两国关系正变得日益暗淡和紧张;尽管造成这一局面的因素很多,但其中主要因素是习近平的国内镇压政策和国际上的冒险、挑衅政策。
上星期,美中两国元首在华盛顿会晤时表示,双方同意加强在国际事务上的沟通与协调,并努力推动双边关系的健康与稳定发展;但两国在南中国海主权争端的问题上仍然针锋相对,存在严重分歧。自从习近平担任中国最高领导人以来,北京在外交政策方面一改邓小平时期所倡导的“韬光养晦”策略,在南中国海争端问题上,采取转守为攻的态势。美国国防部长卡特不久前表示,中国在南中国海的行为已导致其“自我孤立”,触动周边邻国与北京反目成仇。与此同时,中国外交界的官方学者也在不同场合重提关于 “不结盟”政策的辩论。有中国学者表示:美国正在建立联盟来包围和遏制中国,而中国也可以建立联盟对美国进行反包围和反遏制。北京是否需要结盟?
在美国总统奥巴马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上周举行会晤之际,美国前驻华大使洛德表示,美中两国关系正变得日益暗淡和紧张;尽管造成这一局面的因素很多,但其中主要因素是习近平的国内镇压政策和国际上的冒险、挑衅政策。洛德预期,美国后奥巴马政府在继续寻求两国关系积极发展的同时,在对华政策方面将会面临很多艰难的因素。洛德大使是1972年尼克松总统访华代表团成员,不仅曾任美国驻华大使,而且在克林顿时期担任负责东亚事务的助理国务卿,是美国的知华派代表人物。洛德的观点是否反映出美国对美中关系的普遍看法?华盛顿应该采取何种措施应对美中关系目前的局面? 嘉宾是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教授马钊博士以及美国之音记者林枫博士。
VOA卫视第二小时内容包括重要国际新闻以及时事大家谈。美国资深的知华派代表人物日前表示,由于中国领导人习近平政策的原因,美中两国关系正变得日益暗淡和紧张;另一方面,由于美中两国在南中国海争议问题上的分歧和针锋相对,引发中国学者重提中国是否应该结盟的讨论。今天时事大家谈我们关注两方面的话题。
今年是中国前最高领导人毛泽东发动所谓“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50周年。虽然大规模的知青上山下乡运动发生在“文革”时期,但是最早的“知青上山下乡”起始于1956年中共中央的一份文件;这一年成为知青上山下乡开始的标志,距今已经整整60年了。有人认为,当年的知青到农村去,是为了消灭“三大差别”---即工农差别、城乡差别和体力与脑力劳动差别,带有积极的理想主义色彩。
中国高校扩大招生已经将近十七年了。按照中国政府的策略,1999年中国高校首次扩大招生的主要目标是:“拉动内需、刺激消费、促进经济增长、缓解就业压力”。然而,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大学毕业生就业难也成为中国社会一个永恒的话题,每年“两会”期间都是代表和委员们热议的话题。
由美国总统奥巴马召集的第四届核安全峰会下星期在华盛顿召开。中国外交部刚刚发布的消息说,应美国总统奥巴马邀请,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将于3月31日至4月1日出席在美国华盛顿举行的这届核峰会。
最近以来,朝鲜半岛紧张局势不断升级,美韩联合军演将持续到4月30日。平壤以发射导弹作为回应,并且指责美韩试图推翻其领导人,加强了展示武力的宣传攻势。
VOA卫视2016年3月24日第二小时节目: 国际新闻; 时事大家谈: 北京为何反对美国单边制裁朝鲜?“奥-习相会”谈什么?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