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链接

中国时间 18:44 2024年12月27日 星期五

美国摆脱B3W阴影 分析:PGII抗衡一带一路更务实可行


在德国举行的七国集团峰会的领导人。
在德国举行的七国集团峰会的领导人。

中国透过“一带一路”倡议多年来在海外大举兴建基础设施,扩大对发展中国家的政经影响力,已引来美国和其盟友的警觉。七国集团(G7)领导人峰会暨去年提出“重建更美好世界”(B3W) 倡议后,近日又推出“全球基础设施和投资伙伴关系”(PGII),抗衡“一带一路”的态势已然升级。分析人士指出,PGII可视为务实版的B3W,可行性也较高。他们说,美国与其和中国在硬体基础设施展开竞逐,倒不如投入人力资本才更能展现美国的优势。

七国集团领导人连续两年在峰会上抛出海外基础建设计划,力抗中国的“一带一路”。去年中,美国总统拜登提出“重建更美好世界(B3W)” 倡议,目标要在2035年前,筹措40万亿美元,来满足中低收入国家巨大的基础设施需求。而6月26日启动的“全球基础设施和投资伙伴关系(PGII)”则缩减规模,预期在5年内筹集 6000 亿美元的私人和公共资金,提供给发展中国家作为兴建基础设施所需,其中,美国认购2000亿美元的份额。

B3W去年挟带总额40万亿美元的天文数字问世,一度拉抬各界对其期待,唯独美国国内并不买单,就连本该为拜登总统政策护航的民主党内同事也不愿背书。去年12月,作为B3W计划核心之一的近2万亿美元社会福利支出与应对气候变化法案投票表决时,民主党籍参议员乔·曼钦(Joe Manchin)竟跑票,让B3W在国会遭遇重大挫折。

对此,位于美国华盛顿的智库全球发展中心(Center for Global Development)高级研究员查尔斯·肯尼(Charles Kenny)与其同事斯考特·莫里斯(Scott Morris)今年六月投书《外交政策》指出,B3W的立法进程惨遭滑铁卢。尽管如此,美国今年初启动了一些B3W相关项目,但投资额加总起来不到600万美元。

B3W雷声大雨点小 PGII出台备受质疑

B3W雷声大雨点小的败笔,让PGII甫出炉就备受质疑,尤其中国更是不断唱衰。中国官媒《环球时报》6月28日发表社评指出:“对这个雄心勃勃的计划,人们的第一感觉却是美国又画了一张大饼。事实上,美国的套路早已被人看穿了。华盛顿对全球基础设施建设毫无兴趣,再说,美国自己的基础设施建设还有那么多欠账没还上。”

对此,全球发展中心的查尔斯·肯尼在接受美国之音采访时表示,刚出台的PGII和一年前的B3W一样,G7领导人提出了宏大的计划,但是却缺乏细节,尤其是资金来源语焉不祥。他说,拜登政府还是想向国会要钱,但有了B3W的前车之鉴,国会这次买单的可能性也不高。

美国华盛顿的智库全球发展中心高级研究员查尔斯·肯尼(照片提供:查尔斯·肯尼)
美国华盛顿的智库全球发展中心高级研究员查尔斯·肯尼(照片提供:查尔斯·肯尼)

肯尼说:“一切都还是很不清楚,比如,钱要从哪里来?会由哪一个机构(主导)?又将采取什么形式来交付这笔额外的资金?还有,哪些国家可能是最大受益者?所有这些疑问,都悬而未决。”

尽管PGII一起步就疑云笼罩,但部分分析人士相信,PGII能汲取B3W的经验且从中修正,并在规模下修后,画出的大饼反而较具说服力,并带给发展中国家一个不同于一带一路的选择。

位于台北的政治大学外交系教授张文扬在接受美国之音采访时表示,拜登政府去年一上台就展现“美国重返国际”的雄心壮志,B3W就是这种氛围下的产物,可以说是美国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援外措施。

但他分析,回归实务面,美国毕竟是个偏重个人自由发展的国家,如果改由国家挹注大笔资金来提振国内外的基础设施,恐难取得国内民意的支持,这也是为什么有民主党议员阵前倒戈,扯拜登后腿的原因。

金额缩小时程缩短 PGII看似可行

张文扬指出,PGII和B3W的一大差异就是资金规模缩水,从40万亿减至6000亿,且美国只负担2000亿,这反而提高PGII的可行性。因为,与其夸口天文数字让民意心生反弹,倒不如务实将金额降到可行的范围,降低推动的阻力。

位于台北的政治大学外交系教授张文扬(照片提供:张文扬)
位于台北的政治大学外交系教授张文扬(照片提供:张文扬)

张文扬说:“B3W想得很理想,那渐渐修(正),往大家都可以接受的地带去移动。我的看法是,其實PGII是一个比较可行的版本,让(美)国内人民认为,这个法案不会太过庞大、太过膨胀。”

美国哈佛大学费正清中国研究中心研究员尹丽乔(George Yin)表示,凡是美国主导的项目,背后都充满价值观取向,比如说,民主、透明度、性别平等和气候变化等价值,因此,PGII和B3W有诸多雷同之处,但两者最大的差异还是在时程规划上。

尹丽乔说,B3W放眼2035年,是一个将近15年的长期计划,而PGII则着眼未来5年,也提出一些确切的执行项目。他说,拜登政府这次展现出的急迫性算是一种进步。

尹丽乔告诉美国之音:“不再是画大饼,而且15年后才吃得到。现在也是画大饼,但可能5年内就吃得到了。你也可以说,可能先来做这5年,之后说不定又有一个更具雄心、更远大的长期计划,可以将PGII想成一个更短小精悍的B3W。”

发展中国家的另一个选项

中国自2013年推出“一带一路”倡议,即将届满十年,美国才终于起身追赶。虽然晚了好几年,但分析人士说,美国提供给发展中国家的是品质更高、且不会引发“债务陷阱”的选项,况且PGII与“一带一路”也并非互相排斥。

尹丽乔表示,即便中国的“一带一路”已经撒了约一万亿美元的资金,但仍无法满足全球发展中国家对基础建设的需求,PGII与“一带一路”的良性竞争,其实是件好事,可以想成是,美中两大强权比赛做公益,最重要的是,美中两国都没有要求发展中国家选边站,或不能拿对方的钱,这就给了发展中国家更多的机会。

尹丽乔指出,基于地缘政治,美中主要的目的在争夺发展中国家的领导地位。在此前提下,由于美国历经了前总统特朗普的“美国优先”政策之后,美国的威信在发展中国家大幅下降,因此拜登现在只能效仿中国,慷慨洒币提供“公共财”(public Goods),重建一个友善、且负责任强权的领导地位。

张文扬也说,美国的海外基建设施计划除了带给东道国硬体设施,比中国的方案更能提振当地就业率,这也是美国的优势所在。中国许多的“一带一路”项目,几乎都由中国建商和工人统包兴建,虽然效率很高、也能压低成本,但却反而变相抢走当地人的就业机会。

张文扬指出,发展中国家现在非常忌惮“债务陷阱”,这也是“一带一路”最为人诟病之处。如今美国提供的模式,让当地掌握财政的政府官员清楚看到,当这些公共建设完工后,所有权会真正回归到东道国手上,而不是美国人所有。

美学者:拼基建不如拼教育

全球发展中心的查尔斯·肯尼认为,对发展中国家而言,立即落袋的资金以及眼见为凭的基础建设,当然是最佳选项,因此,美国不得不跟着中国亦步亦趋。但他说,美国在投资和维护本国硬体基础设施方面是出了名地糟糕,因此,远赴国外开展基础设施项目实在毫无意义,其实,这些建设最好是交付给美国主导的多边经济机构来执行,例如,世界银行和非洲开发银行等区域多边银行。

肯尼说,如果美国政府真的希望和中国展开双边全球开发竞争,那么美国应充分利用自身优势,也就是,良好且完善的大学等软实力,而非铁路、港口或是机场等基建项目。

他强调,以人力资本为基础的战略竞争,受益者将不仅限于发展中国家,美国也同样受惠,可以营造双赢。拜登政府可以提高战略竞争力的方法包括,缩短预约申请学生签证的时限,为外国学者留美提供奖学金,并为非美国人提供申请联邦学生贷款的机会等。美国还可以多资助那些为中低收入国家学生提供贷款的公司,以实际行动表明对国际竞争的支持。

他还说,美国需要通过全球合作、开放、透明和机会均等,重新致力于实现全球繁荣的愿景,而不是陷入中国的游戏规则,并从中试图击败中国。在人力资本方面,美国应发挥带头作用,重新向学生和学者敞开大门,这才是真正由价值观驱动的战略竞争。

肯尼说:“美国仍然是吸引外国学生出国深造的领先者, 因为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好的大学,所以,(美国)应在此优势上加倍下注。”

XS
SM
MD
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