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链接

中国时间 9:26 2024年11月27日 星期三

中国赤字率将破3%红线 为扩大举债埋下伏笔?


资料图片:2023年8月14日,在北京的高峰时间,人们走在中央商务区附近。(美联社)
资料图片:2023年8月14日,在北京的高峰时间,人们走在中央商务区附近。(美联社)

中国宣布将在今年第4季增发1万亿元人民币国债,并预估财政赤字率将突破传统的3%红线。分析人士表示,这代表中国准备要彻底地一次性解决地方债务的问题, 1万亿的数字看起来好像很大,实际上占地方政府转移收入的比例很小,能够挽救的效果可能有限。而赤字率的提升很可能是为扩大举债埋下伏笔,预期中国未来或许还会有下一个新的、更大的举债。

发行1万亿国债

中国官媒新华社10月24日报道,中央财政将在今年第4季增发国债1万亿元人民币,分两年转移支付安排给地方,今年使用5000亿元,结转明年使用5000亿元。这项超出市场预期的决策被认为是推动中国经济复苏的重要一步。

据中国财政部介绍,增加发行的国债将做为特别国债管理,重点用于灾后恢复重建、重点防洪治理工程、自然灾害应急能力提升工程等八大方面。

中国财政部副部长朱忠明25日说,此次增发的1万亿国债全部列为中央财政赤字,还本付息由中央承担,不增加地方偿还负担。全国的财政赤字将由3.88万亿人民币增加到4.88万亿,赤字率估从3%提高至3.8%左右。

市场认为,这1万亿的国债是中国经济下行的“一场及时雨”,因为地方政府拿到中央的发款,可以追加投资基础建设,拉动相关行业的成长与就业,带动国内需求並刺激消费,有助活络经济,尤其是这1万亿的国债等于是中央在无息的条件下发钱给地方政府使用,对地方政府而言,风险几近于零,无疑是一项好消息。

美国东北大学财务金融系副教授邱万钧在接受美国之音采访时表示,中国政府长期以来对于发行特别国债其实内心十分抗拒,因为会增加中央财政负担。在进入21世纪之后,中国有两次规模比较大的发债,一个是2007年为了因应全球金融风暴,发行了1.55万亿元国债,另外一次就是2020年因新冠疫情而发行1万亿元特别国债。

他说,这一次是因为中国经济下行的风险特别高,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投资、消费、出口)都有“熄火”的现象,使得中央不得不采取一些挽救经济的措施。另一方面,地方政府在中国整个经济力道减缓之后,过去靠融资平台去支援基础设施的投资收益变得急剧下降,以致负债累累,地方巨大的财政压力已经大到足以影响中国的经济成长和金融稳定。


支援地方财政

邱万钧说:“这次发债其实是在各方面期待了很久,然后最后中国政府才同意说要采用这种发债的方式,来支应地方政府财政上的困难。”

不过,他表示,从数字上来看,中国在2022年的国内生产总值(GDP)达121万亿人民币,所以1万亿事实上不到中国整个GDP的1%,因此,这虽然对中国经济是一项好消息,但影响可能有限。

其次,1万亿的金额对中国地方政府的总收入来讲并不是很多。根据世界级的金融分析机构“标准普尔全球评级”的副总监尹雨(Rain Yin,音译)表示,1万亿大约占中国地方政府转移收入的5%或总收入的2%左右。邱万钧表示,况且1万亿还要分两年慢慢拨入,也并非所有的钱都是拿去给地方政府还债,还有一些是要帮忙应对自然灾害等,所以这1万亿看起来金额很大,但实际上並不大,只能说在短暂时间内有推动中国经济成长,让中国经济回稳,恢复国内外对中国经济信心的效果,从长期而言,则要看中国把钱用在什么地方。

他说:“但是依据过去中国它在用钱的一个效率的来讲,好像事实上这可以乐观的空间是比较小一点的。”

邱万钧说,这是因为无论是中国的中央政府或地方政府,长期以来在资金使用效率以及决策透明度方面一直为人诟病,这也造成中国有很多基础建设,乃至于连带相关的不动产建设,最后都形成所谓的烂尾楼的情况。所以如果这1万亿的国债跟过去使用的方法一样,好大喜功而没有经过审慎的投资评估,那么对中国经济长期来讲,可能只有百害而无一利。

地方还款面临高峰

中国人民大学在今年元月间发表的地方财政发展报告指出,由于疫情冲击,中国去年各省债务增速远超过收入,偿债负担加重。

中国粤开证券今年2月份的研究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底,中国地方政府债务余额为35.1万亿元,其中,一般债务14.4万亿元,专项债务20.7万亿元。此外,自2017年以来,地方政府债务余额以年均16.3%的速度快速增长,远高于同期的经济增速,导致负债率攀升、债务风险不断累积,并说地方政府显性债务呈现总量大、增速快、付息激增、期限拉长的4大特征。

中国信评机构中诚信国际评级公司在7月底公布的“中国地方政府债券蓝皮书(2023)”也表示,截至2022年底,中国地方债余额突破35万亿元,预估今年底可能逼近40万亿元的历史新高。蓝皮书指出,地方债正面临还款高峰,2023年至2025年的年均还款量将高达3万亿元左右。

台湾中华经济研究院第一研究所所长刘孟俊在接受美国之音采访时表示,中国希望借由中央发债去支援地方财政危机,并持续在地方保持推动经济的能量,但分两年使用的1万亿国债对于即将面临还款高峰的地方负债只是九牛一毛,并不算多,何况地方政府自己也会发地方债,比例大概占了地方预算的4成左右。除了上海、北京、广东等主要省市外,大部分比较穷的省市发债占比更高,所以中国的地方债负担其实很沉重。

预留伏笔

他表示,1万亿国债的规模对中国来讲其实不算大 ,也可以看出中国发债其实算是相对谨慎,否则如果以地方债务的需求或是去做融通的考量,其实国债规模可以再更大一点。

他并表示,在当前财政收入有限,土地财政的空间受限的情况下,中国财政部又追加赤字规模,很可能是要将地方隐性债务显性化,为中央和地方扩大举债预留伏笔。

刘孟俊说:“预期来讲,这应该一兆元(1万亿元)可能只是刚开始,说不定后面还有更多的陆陆续续在发。”

财政赤字代表政府的支出超过收入,财政赤字额与GDP的比率就是赤字率。过去几十年来,中共一直将3%作为赤字率的警戒线,现在中共当局将赤字率从3%提升至3.8%,相当于自己踩破“红线”,显示中国正面临严峻的财政危机。

有分析认为,中国在正常的年份突破了守了几十年的3%红线,如果未来变成惯例,将标志着中国的财政从量入为出的古典财政思路,转变为债务扩张驱动性的现代财政思路,代表中国有意效法美国采取扩张式的财政政策。

台湾国际战略学会执行长罗庆生在接受美国之音采访时表示,赤字率维持3%以下是保守型的财政政策,中共属于这种思维,坚决维持财政收支平衡,不让财政赤字扩大。美国则是奉行现代货币理论,主张能发行主权货币的政府可以无限发债,不必担心还不出来,并主张财政赤字是迷思。所以美国这两年发行了很多国债,政府支出不断扩大,财政赤字不断攀高,但支出也会刺激经济,因此美国虽有衰退之说,但今年第三季美国GDP增长数据却“非常漂亮”。

谨慎发债

罗庆生表示,但中国不是美国,美国有美元霸权,中国如果发行太多国债,赤字太高,可能会被国际信评机构降低信用评等,造成国债卖不出去,甚至资金外流,反而可能引爆中国的金融风暴。因此他认为,中共还是会维持它稳健的财政纪律,谨慎发债,这一次的1万亿国债应该也是在审慎评估风险后的谨慎发债。

罗庆生说:“它这个拿捏是有它一定的一个标准在,它不能够借太多,但是又必须要能够处理问题,所以它这一次1万亿如果不能解决,如果再借,它的风险就越来越大,国际信评降信的风险很大。”

他表示,中国的地方债本身虽不致造成金融危机,但已经抵销了整个中国经济的向前运行的动能,所以这一次简单来说,就是“中国准备要用1万亿国债来彻底地一次性解决地方债务的问题”。

罗庆生说,这1万亿如果想要成功的话,必须要有中央或地方纪律委员的配合,确认每一笔钱都转移支付到该用的地方,并且正当使用。

他并表示,中共中央今年初步发的5000亿公债是用来填补地方财政的坑洞,所以必须等第一批的5000亿“填完坑”之后,第二部份的5000亿才可能是真正具有建设性的投资,地方财政才能真正开始活络。也就是说,要能够真正刺激中国经济发展的话,恐怕要看第二批5000亿的再拨入之后。

评论区

VOA卫视最新视频

时事大家谈:政坛新星马斯克崛起,为何中国高层谈论他?
请稍等

没有媒体可用资源

0:00 0:19:40 0:00

美国之音中文节目预告

  • 7/23【时事大家谈】拜登退选中国网民热议 “把他赶下台”影射习近平?拜登退选牵动美外交政策 下届总统恐对中更强硬?嘉宾:美国“信息与战略研究所”经济学者李恒青; 美国《当代中国评论》国际季刊主编荣伟;主持人:樊冬宁

XS
SM
MD
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