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链接

中国时间 10:44 2024年11月15日 星期五

军事专家:国共别争了 抗战主力是“中华民国国军”


中国女兵正在训练。
中国女兵正在训练。

针对海外媒体对中国抗战阅兵意在“秀肌肉”的质疑,中国官方多次予以反驳。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就曾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中国举办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式,“目的是为了显示中国和世界人民捍卫世界和平的决心和能力”。然而,一些研究中国抗战史的专家学者对中国的官方说法并不买帐。

据报道,在9月3日的阅兵现场,陆军、海军、空军、第二炮兵和武警部队都将展示新型装备,其中84%的装备是首次亮相。

军事专家:阅兵式是中国人的“精神鸦片”

香港军事专家马鼎盛评论说,“不管你主观是什么愿望,别人看你把这些武器装备拿出来,起到这个作用。还有就是国内的人民看到这个作用,起码有一部分人是感到很振奋。就起到了‘秀肌肉’的作用。”

澳门军事问题专家黄东把阅兵式比作“精神鸦片”,对内的目的是凝聚民心、转移经济下滑导致的民怨,对外则是展示军力、满足中国领导层的虚荣心。他说,“有一点这样的味道在里面。你看我中国今天多么强大,我邀请你就过来。这个蛮大的虚荣心在里面,所以他才搞。”

面对阅兵是为“秀肌肉”的质疑,近代史研究所副所长汪朝光8月28日在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新闻中心对媒体说,“阅兵并不是展示我们的肌肉或是什么,我更愿意把它理解为表示对世界和平正义的决心,也是对我们先人牺牲的一种更好的纪念而已。”

9月3日抗战胜利 国殇日还是欢庆日?

1931到1945年间的八年抗战导致3千5百多万中国人伤亡,也给他们留下惨痛的记忆。

时事评论员谭志强表示,抗战胜利的纪念活动不应该由共产党领导,也不应该采用阅兵式的形式。谭志强列出三方面原因:首先,实力薄弱的共产党并非抗战主力;其次,毛泽东曾多次对日本表示感谢,称没有日本侵华的行为,共产党就不可能得到政权。

他说:“如果从毛主席的观点来看的话,其实中国共产党是整个抗日战争的最大受益者。你既然拿了他们好处,还最近搞那么多的活动,去借着这个活动煽动反日情绪。搞得现在大陆满街的愤青,网路上面也胡说八道。”

再者,谭志强认为,就在抗战中死伤的相当数目的军民来看,“应该用一个国殇的形态来纪念这场战争。”

然而,黄东不同意这种看法,认为庆祝抗战胜利是有意义的。他表示,把抗日战争的开始或七七事变的日子作为“国殇日”更为合适。

他说:“因为毕竟来说,这是占领区的人民都解放出来,避免受到更多的奴役。”

谁有资格领导抗战胜利纪念活动?

从举办抗战胜利70周年大阅兵、教科书编写、国际宣传,到电影《开罗宣言》以毛换蒋,中国当局不断向世界宣称抗战胜利是共产党的功劳。

而台湾国防部8月28日发表声明说,八年抗战是中华民国政府主导,由蒋委员长领导全国军民浴血奋战,其历史真相绝不能以任何方式扭曲与篡改。声明劝诫国军退役袍泽不要前往中国大陆参加中国纪念抗战活动,维护国家及历史的尊严。

抗战的胜利果实应对归谁,国共两党数年来一直争得不可开交,学界也有不同的说法。但可以肯定的是,共产党距离“抗战主力”这个名号相差甚远。

时事评论员谭志强说:“抗战这整个过程根本就不关共产党的事。只不过是中国共产党打败了中国国民党,于是就把所有国民党的功劳都抢过来。”

他认为,抗战胜利纪念活动由共产党领导有些荒谬。

而香港军事专家马鼎盛则持不同看法。他说:“这个抗战的主力是国军,是中华民国国军,不是国民党军。很多抗日军队并不是国民党,很多抗日名将也不是国民党员。所以今天国民党并不能完全代表当年的国军。当时共产党也是国军的一个小部分,第18集团军嘛。全国有几十个集团军,它只是其中之一。”

美国哈德逊研究所客座研究员韩连潮博士在为美国之音撰写的一篇博文中则对“企图重新改写这段历史”的人进行了抨击。他写道:“他们有的将侵略者说成受害人,有的将贪天之功据为己有,夸大自已在战争中的作用和贡献。但谎言终究是谎言,事实胜于雄辩:美国才是抗日的中流砥柱。”

韩连潮在文中详论了美国在最终战胜日本所起到的关键作用,包括美国作为抗击日德法西斯的世界兵工厂;美国消灭了日本帝国赖以生存的海军,给予日本空军以毁灭性地打击,并歼灭了日本陆军生力军;以及通过科技创新发明了原子弹,最终从根本上改变了战争格局。他说:“这一看法是基于一个不可否认的历史事实:既不是中国,也不是苏联或其他任何国家,而是美国战胜了日本。”

据悉,下月将有包括俄罗斯在内的十余个国家地区参加在北京举行的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大阅兵,其中特别邀请了国民党的抗战老兵。

VOA卫视最新视频

时事大家谈:特朗普2.0国安团队成形 对中更强硬?
请稍等

没有媒体可用资源

0:00 0:22:31 0:00

美国之音中文节目预告

  • 7/23【时事大家谈】拜登退选中国网民热议 “把他赶下台”影射习近平?拜登退选牵动美外交政策 下届总统恐对中更强硬?嘉宾:美国“信息与战略研究所”经济学者李恒青; 美国《当代中国评论》国际季刊主编荣伟;主持人:樊冬宁

XS
SM
MD
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