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链接

中国时间 16:39 2024年6月29日 星期六

在某个“敏感日子”里,美英等西方国家驻港机构以各种方式纪念六四


美国驻港领事馆的窗户点燃了蜡烛,纪念天安门民主运动被镇压35周年。(2024年6月4日)
美国驻港领事馆的窗户点燃了蜡烛,纪念天安门民主运动被镇压35周年。(2024年6月4日)

当六四这个数字在中国大陆和香港成为一种禁忌从公开场合中消失,世界许多地方和许多人并没有忘记这个充满血腥的日子。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驻香港的外交机构,以及欧盟一些国家周二(6月4日)都通过各种方式公开表达他们对这个日子的纪念。

加拿大驻港总领馆在美国社媒体脸书上发帖说,“加拿大与香港和国际社会一起庄严纪念1989年(64)的悲惨事件。”

“和平集会是一项人权,加拿大与所有被阻止行使其权利的人站在一起,”加拿大领馆的帖子说。

英国驻港总领事馆在其社交媒体上分享了一张图片,上面写着罗马数字六和四(VI和IV),以及一部手电筒亮着的手机。

美国驻港领事馆在美国社媒体X(前推特)账户上用一支蜡烛更新了横幅图片,表明他们与中国人民一起纪念35年前发生的那场惨烈的天安门镇压事件。

澳大利亚驻香港总领馆在自己的官网上转发了澳大利亚外交部部长黄英贤发表的六四声明。声明说,35年前中国政府对学生抗议者使用“残酷武力”,国际社会铭记“1989年6月4日的悲惨事件和生命损失”。

黄英贤还表示澳大利亚仍然对中国持续限制个人权利感到担忧,“我们呼吁中国停止压制言论、集会、媒体和公民社会自由,并释放那些因和平表达政治观点而被拘留的人。”

1989年春,北京大专院校的学生上街游行示威,要求政府保障个人自由权利,整治贪腐。学生们的行动得到了社会广泛的支持,大学教授、新闻媒体、以及许多中央机关的工作人员和知名专家学者纷纷加入了游行示威活动,发表讲话表示声援。

在大游行期间,北京市居民热情为游行人员提供各种帮助,许多小贩甚至免费向学生们分发冰棍和汽水。

但是,邓小平等中共高层领导人认定,六四运动是具有苏东剧变性质的颠覆共产党统治的群众运动,因此决定进行暴力镇压。当局调集数十万野战部队开着坦克和装甲车入京,在六月三日和四日两天对平民和学生展开武力镇压,将六四这一天变成了中国和世界爱好和平人们心中的一块难以磨灭的痛点。

香港英文媒体南华早报周二报道说,西方外交官长期以来都会在六四纪念日发表声明,或者制作物品表达他们的情感。位于香港中环花园道的美国驻港澳总领馆总是会在六四这一天在窗子上放上几十根蜡烛,纪念这个日子。

报道说,一名欧洲外交官2022年告诉南华早报,中国外交部驻港机构曾经向许多领事馆发出通知,要求他们不要公开进行纪念活动,但是外国领事馆基本上都没有理会中国外交部的这个要求。

香港“独立媒体”周二报道,美国驻香港澳总领事馆楼房的许多窗子上在六四傍晚时分都放置了点燃的蜡烛,不少路人在经过时驻足拍照。

报道说,一些欧洲国家也有表态,波兰驻港总领馆在脸书专页上发帖,称六月四日是以投票推到柏林墙的一天,是波兰全国庆祝和反思的一天,让波兰公民纪念过去致力于民主、自由和人权价值观的机会。德国人权政策和人道救援专员路易斯·安茨伯格(Luise Amtsberg)也在社交网站X上面发表了文章。

在六四事件35周年前夕,香港警方加强了市中心维园周围的警戒。在近年来更严苛的新国家安全法生效之前,香港每年的六四烛光守夜活动都在那里举行。香港人不仅无法公开悼念六四,就连“六四”也成为禁语。去年,香港特首李家超仍提“六四”二字,但今年却将这一天形容为“个别日子”,香港保安局长邓炳强今年也以“敏感日子”来称呼“六四”。

据台湾中央社报道说,香港基督教媒体《时代论坛》往年总是在六四前刊登文章纪念六四,但今年最新一期头版却开了天窗。天窗上写着:“今期头版专题因事未能刊出,还望读者见谅!”

时代论坛的社评说,“要毋负读者,唯有将段段文字化作空格子与一片白,以应对当前局势。”

文章说,诚实面对历史,不是为了延续冤仇,更不是为了“抹黑煽动”,而是为了让未来的悔改与复和有根有基,也让社会能够正视事实,从错误中学习,避免覆辙重蹈。

评论区

XS
SM
MD
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