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在中国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之前,美国之音记者樊冬宁到台湾采访,包括专访抗日名将白崇禧之子、著名台湾作家白先勇。白崇禧在中国抗日战争期间担任中华民国国军副参谋总长,指挥过多次大小战役、战斗,后来曾经担任中华民国国防部长,一级上将。这次专访,分集陆续播出。
记者:中国大陆今年拍的电视剧、纪录片、影片非常非常多,几十部。你怎么看他们这么用强大的文化力量去纪念、诠释这场战争?相对来说台湾这边做的没那么多。
白先勇:台湾很奇怪。这个仗是国民党打的,国民党怎么好像自己放弃了发言权。牺牲这么多人,这个发言权怎么会不拿在自己手里头?台湾现在还是国民党执政吗?国号叫中华民国吗?中华民国国民党执政的政府为什么不大大地做这个抗战胜利?应该老早做的。拍各种的影视、书籍,开各种研讨会。他们有小型的, 很零碎,而且有点急就章的味道。应该是大规模的,像共产党的那个样子。
记者:这段历史不只是被中共扭曲,事实上在台湾似乎也受到了漠视跟淡化。这就牵涉到台湾不同的族群对抗战胜利、纪念抗战胜利有不同的观感。有人甚至觉得,我们为什么要纪念抗战胜利?
白先勇:有这么一个说法我觉得非常荒谬,就是好像抗战胜利和台湾没有关系。怎么没有关系?没有国民党下面的人牺牲这么惨重,让日本投降,今天台湾还是殖民地,还是日本的殖民地。难道台湾的人民还愿意当日本的殖民地吗? 这怎么会和抗战没有关系?是这么多人的牺牲得来的。
我觉得不要因为政治立场不同就影响对抗战胜利的态度。这是全民族的抵抗外族的的圣战,除非你不是中华民族的一分子,你当日本人,还怀念当日本人。我们当然应该对这段历史有一定的公平跟尊重。
记者:台湾这个地方就比较特殊,它好像跟意识形态,跟你的省籍或政治立场有关。所以变成大家纪念起来有一些尴尬。尤其是老兵这一块,外省、老兵、选票,可能官方不敢去接触这一块。你怎么看这种台湾纪念抗战很尴尬的立场?
白先勇:我觉得这都是多余的。抗战胜利是何等重大的一件事情!怎么会还考虑到几张选票?而且,也许你正气凛然的,把你的党魂国魂召回来,还可能唤起民众对你的支持。国民党要面对自己过去的历史,辉煌壮烈的历史。
记者:怎么样用文化的力量去纪念这场抗战?能不能把大家集体记忆唤醒?不管在台湾也好,在大陆也好,怎样让这段历史把这个精神延续下去,拍几部好看的电视剧,多写几本畅销书,用文化的力量去把这种隔阂消除?
白先勇:现在是影视时代,我想就要拍几部很要紧的记录片,就像他们美国Time and Life 那些,HBO拍的那些二战的。我记得有个HBO 拍的,用非常动人的声音叙述的。这一类东西的影响很大的。我们要有一套完整的抗战纪录片,可以到学校里面去放。现在我们的学生对我们的抗战史就根本很淡化,根本不了解。因为这边我们随便写教科书嘛,所以对抗战根本就不了解了。所以我觉得要拍,那个《一寸山河一寸血》,拍得就很用心。
我们应该用政府的力量来拍这个。但是我们民间也可以做这个事情的。很多人如果有这个心,可以大家一起来。我在这个世新大学策划的一连串的抗日战争讲座,我觉得很动人。齐邦媛先生跟我两个人做了一个对谈,就是回忆我们俩的童年。她比我年纪大一点, 90岁高龄。50分钟的演讲,正气凛然,掷地有声,我在台湾没听过这么让我感动的演讲。
记者:她还有一段非常感人的爱情故事。
白先勇: 对,我想,像齐先生这样的演讲是民间的力量。我们正在想办法把它做成DVD。我想这个可以到处去放。民间有心,也可以做。
记者:民间的文化人士,集体创作,集思广益,做一些舞台剧也好,书也好,电影电视剧也好,多多地拿出去。
白先勇:对啊,我们还没有很好地拍一些战争片呢,电影没有啊。早期还不错,《英烈千秋》,讲张自忠的那个,还不错的。
记者: 当年有很多! 为什么现在不拍?
白先勇:意识形态问题。电影还是很要紧。
记者: 如果这个纪录片能让年轻人看到,你希望对我们的受众传达一些什么讯息?希望他们对这场抗日战争有些什么正确的认识?受到什么样的感动?
白先勇:算上九一八,这是14年,20世纪中国最大的苦难之一,外族入侵。这一场战争,是不能忘记的。前车之鉴嘛。同样的错误还会重犯,人类最大的弱点是不汲取历史的教训。经常会重复同样的一个错误。
如果日本的青年真的相信日本右派的言论,那么他们对这场战争就没有汲取教训。所以我讲,要回忆战争,就是要阻止下一个战争,这是最要紧的。因为回忆战争才晓得这么大一个战争多么可怕。而且为什么会有战争?这个大家要检讨,省思。
记者: 非常感谢白老师。我觉得这个很重要,不能遗忘战争,回忆战争是为了阻止战争。
(本文根据采访录音记录和整理而成。听写和记录者:实习生陆永是。编辑整理者:丁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