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链接

中国时间 10:37 2024年11月10日 星期日

专家:美中阶段性贸易协定只是停火而非长期停战


美国总统特朗普在大阪G20峰会期间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举行双边会谈(2019年6月29日)。
美国总统特朗普在大阪G20峰会期间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举行双边会谈(2019年6月29日)。

美国和中国据信将很快在1月初签署阶段性贸易协定。根据这个协定,美国将会减少对中国商品的关税,或者至少会降低人们对两国贸易战升级的担忧。

分析人士称,中国政府在这个协定中之所以做出比美国更多的让步,是因为它面临着多种国内经济挑战,比如流动性不稳、失业增加、两国经济脱钩的危险等。

但是,分析人士认为,这协定,即便签署了,也不会为制止美中科技战起到多大的作用。而科技战则是双边贸易摩擦的核心问题。

美奇金投资咨询有限公司(J Capital Research)共同创办人和研究部负责人杨思安(Anne Stevenson-Yang)说:“美中之间真正的紧张所在,或者真正的大戏所在就是在技术领域。科技领域又回到了原点,无论是华为、中兴、知识产权等等。”

科技战就在前面?

杨思安说,“现在还没有进入这种贸易关系的真正的战场。”她指出,

美国总统特朗普一直在抨击中国,但在科技问题上,他还有所保留。这些问题最后可能继续推动中国对美的科技产品出口,从而使贸易失衡问题更加严重。

杨思安说,如果没有监督机制确保中国把它做出的购买美国商品和改革经济结构的笼统承诺变成现实,现在的这个贸易协定对减少美国对华贸易每年3000亿美元的贸易赤字不会起到多大作用。她表示自己对此并不乐观。

她说:“这个协定发出的信号是,美国对这个协定要比中国更为急不可耐。杠杆的力量只会随着时间而增加,因为杠杆说到底就是为了特朗普的选举。”

12月13日,美国官员宣布,中国已经同意增加“购买(美国)制造业商品、农产品、能源产品和服务业产品,今后两年至少要增加2000亿美元。”

第一阶段贸易协定的签署

美国贸易代表莱特希泽表示,协定中包括的中国进行结构性改革是“完全可以执行的”。

中国商务部副部长王受文也证实,协定文本中有九个部分涉及保护知识产权、技术转让、金融服务市场准入、汇率、透明和争端解决机制等议题。

中信银行国际有限公司首席经济师廖群说: "中美科技战肯定还会持续,包括金融战都会持续。贸易战只不过是暂停。暂停后,大家都要做点让步,那么,中国让步大一点,因为这个贸易逆差确实是比较大,削减点贸易逆差,原则上来讲,中国政府也都是同意的。”

但是,廖群补充说,美国应当给中国留有合理的空间,去评估市场状况,对采购做相应的调整。

这位经济师还表示,表面上看,这个阶段性协定代表美中贸易战的临时性停火,但要维持长期停战,这个协定是远远不够的。

停火还要多久?

廖群说,“美国和中国将会继续打科技战、金融战、甚至汇率战。现在或许已经宣布了停火,但之后,双方还要继续就让步进行谈判。由于贸易失衡的规模相对较大,中国还会做出更多的让步。中国在原则上早就同意缩小贸易赤字。”

台湾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邱达生(Darson Chiu )也认为,美中科技战事关哪个国家在今后几十年能够主导世界高科技发展,所以不会轻易结束。

邱达生说,短期看,第一阶段贸易协定的落实有可能出现问题,因为美中双方对中国做出的购买和结构改革承诺的理解并不一致。

比如,从明年1月起,中国将降低850多种商品的关税,比如冻猪肉、牛油果、某些型号的半导体等等。面对经济放缓和与美国的贸易战,北京会推动出口,采购国内短缺的物资。

邱达生说,从中国方面看,“它现在800多项降税的产品,它需求的产品跟美国叫它买的产品,几乎不尽相同,供应和需要没有一个很好的Match,未来是不是美中双方是有持续矛盾的机会,其实还是大的。”

邱达生说,中国同意跟美国达成这个协定是因为中国不想让外部压力妨碍到执政者应对各种国内问题,比如债务问题、金融行业的违约风险、国企改革问题等。

深水领域

但是,美国也不应该对中国会大刀阔斧解决不公平贸易、侵犯知识产权、科技盗窃、出口补贴、货币贬值等等问题给予太高的期望。邱达生把这些问题成为“深水领域”,这些领域将是美国与中国谈判达成下阶段贸易协定时关注的焦点。

中国承诺进行结构性改革一点都不新鲜。邱达生说,关键是看他们如何有效地进行改革。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中国绝不会轻易降低它对国有企业的支持力度。中国认为,国企在中国经济多次抵御经济风险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特朗普政府表示,对价值2500亿美元的中国输美商品的关税将大体保持在25%的水平,这将成为今后跟中国进行第二阶段贸易协定谈判的筹码。

美国之音中文节目预告

  • 7/23【时事大家谈】拜登退选中国网民热议 “把他赶下台”影射习近平?拜登退选牵动美外交政策 下届总统恐对中更强硬?嘉宾:美国“信息与战略研究所”经济学者李恒青; 美国《当代中国评论》国际季刊主编荣伟;主持人:樊冬宁

XS
SM
MD
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