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Donald Trump)的政府今年1月冻结了对柬埔寨最大排雷组织的捐款。这个长期致力于清除美国过去在越战期间留下的大量地雷的组织宣布它已经从中国获得新的资金。
该组织负责人亨拉塔纳(Heng Ratana)表示,过去三年来,北京对柬埔寨地雷行动中心(CMAC)的捐款增加了一倍。
2月5日,CMAC表示已收到北京方面捐款440万美元的承诺,超过美国去年捐赠的200万美元。拉塔纳表示,中国明白这种支持有助于“建立民间网络”并能有经济回报。
亚太地缘政治研究机构悉尼洛伊研究所(Lowy Institute in Sydney)表示,北京对其邻国进行了大量投资,最近还重点通过善意交流和外交接触来建设软实力。
但它提供的传统援助规模不及西方民主国家。中国在提供专业援助方面也缺乏经验,无论是抗击传染病还是向冲突地区派发人道援助。美国国际开发署(USAID)是华盛顿提供此类支持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工具。
特朗普已将大部分美国政府资助的全球援助项目冻结90天,同时着手削减美国国际开发署。他认为这个机构是“由一群激进的疯子们”管理的。这是特朗普政府削减联邦政府职员控制浪费计划的一部分。
尽管美国政府表示,冻结期之后会恢复一些援助资金,但由于缺乏明确保证,亚洲各地许多接受美国资金帮助的团体都开始裁员或停止运作。
2023年,美国向东南亚提供了超过8.94亿美元的援助,这是有官方数据以来的最近一年的数据。
纽约外交关系委员会分析师约书亚·科兰茨克(Joshua Kurlantzick)表示,在美国与中国这两个大国争夺地区影响力之际,美国冻结援助的决定将对人道主义工作和人权事业造成伤害。
科兰茨克说,“随着美国挥霍其软实力,总的变化是:转向中国,远离美国。”
他说,北京提供更多的援助,而华盛顿不再资助民间社会项目,这两者同时发生,“几乎摧毁了该地区每个国家的民主潜力”。
中国尚未就美国暂停发展援助公开发表评论,中国外交部也没有回应路透社的提问。美国国务院也没有回应置评请求。美国国务卿马尔科·卢比奥(Marco Rubio)目前兼任美国国际开发署代理署长。
中国不太可能与美国匹敌
国内经济陷入困境的中国在提供援助的慷慨程度上不大可能比得上世界最大援助国美国。
美国知名智库兰德公司分析师德里克·格罗斯曼(Derek Grossman)表示,北京重视的是“大规模基础设施和投资项目”,这是“一带一路”倡议的主要标志。“一带一路”是中国推出的一万亿美元规模的基础设施援助计划,其目标是将亚洲、欧洲和非洲的港口和铁路两位一体。
尤索夫·伊萨(The ISEAS-Yusof Ishak)东南亚智库对2024年东南亚决策者进行的年度民意调查发现,作为这些决策者的首选合作伙伴,中国首次“微弱超过美国”。作为他们的首选合作伙伴,这一发现在一定程度上显示出“一带一路”在改善东南亚国家对中国的看法有所变化。
中国表示,“一带一路”倡议促进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带来了所需的现代基础设施。但批评人士指责该倡议缺乏透明度,给各国带来沉重债务负担,而且主要是作为扩大中国经济影响力的工具。
最热衷于支持“一带一路”倡议的是贫穷的老挝。它通过大量举债为铁路、高速公路和水力发电大坝项目进行融资,但世界银行认为老挝的公共债务负担“不可持续”。
对持不同政见者的打击
冷战期间创建美国国际开发署的约翰·F·肯尼迪总统(John F.Kennedy)将这个机构视为美国“强大的源泉”。美国可以通过它“施加影响维护自由”。卢比奥等共和党的国际主义者此前也都表达过类似的观点。
目前,美国暂停援助发放直接导致一些团体会失去他们最重要的资金来源,包括那些被北京称为“敌对势力”的组织,如支持中国维吾尔穆斯林的人士,以及缅甸和朝鲜的异见人士。
在缅甸,钦邦人权组织 (Chin Human Rights Organization) 自美国叫停外援以来已经解雇了30%的员工,该组织雇用了在2021年缅甸军方夺权后进行罢工的卫生专业人员。
美国国际开发署的停摆导致一系列项目的停顿,包括针对妇女的艾滋病毒预防、技能培训以及为未来领导人提供奖学金等项目。“我们希望有一天会建立一个民主选举的政府”,前英国驻缅甸大使维基·鲍曼(Vicky Bowman)说,她目前正在为企业的透明和人权开展活动。
鲍曼表示,开发署的停摆“削弱了人们对美国是亚洲地区争取公平发展、民主和人权的可靠朋友的信心”。
首尔朝鲜人权数据库中心执行主任汉娜·宋 (Hanna Song)表示,韩国政府对朝鲜的政策总是在接触与孤立之间摇摆,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美国的资金来源不稳定。
汉娜·宋表示,大多数与朝鲜相关的资金都是通过美国国务院办公室发放的,该办公室每年为此类项目提供的预算约为500万美元。这项资金现在也冻结了。
澳大利亚战略政策研究所中国问题专家贝瑟尼·艾伦-易卜拉欣米安 (Bethany Allen-Ebrahimian)在X上发表的一篇文章中表示,追踪中国侵犯人权行为的非营利组织也面临着“灭顶事件”。
她后来在澳大利亚战略政策研究所发表的文章中拒绝透露具体群体的名字(因担心遭到北京的报复)。支持流亡藏人社区的非营利组织西藏基金会上周六表示,它的几个项目面临“近期风险”。
汉娜·宋表示,“现在我们不仅担心短期运作,还担心这样下来会对独裁国家产生的长期影响。”
北京在推销自己作为可靠合作伙伴方面的记录好坏参半。习近平在特朗普第一个任期之前提出大力捍卫全球化,结果却转向对抗性的“战狼”外交,或者为中国应对所谓“敌对境外势力”的行动进行强烈的辩护。
但华盛顿智库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东南亚问题专家格雷格·波林(Greg Poling)表示,美国冻结援助,再加上对加拿大和墨西哥征收关税,这实际上就是向美国的合作伙伴发出警告,“未来四年,他们面临的就是复杂多变”。
(本文依据了路透社的报道)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