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春运在1月25日迎来节前出行高峰,因应交通一票难求而生的“抢票神器”争议不断,第三方平台推出加价提高购票成功率,让官媒积极澄清“加速包”只是营销噱头。消费者无奈指出,车票供不应求迫使其“花钱买心安”,也有理性消费者直言这是平台扩增盈利的手法,但学者指出平台变“黄牛”将引发民怨。
中国2025年春运预计将迎来创纪录的90亿人次流动,交通运输需求空前高涨。根据官方数据显示,截至1月24日上午9时,中国铁路12306系统已累计售出春运期间车票2.97亿张。然而,官方售票平台一旦放票,车票便迅速“秒光”,使得社交媒体上涌现各类“抢票攻略”,不少第三方平台纷纷推出所谓的“抢票神器”,声称可大幅提高购票成功率,提供包括“优先出票”、“候补+余票双通道”以及“VIP高速抢票”等多项服务,吸引大量民众尝试通过非官方渠道抢购心仪车票。
中国官媒《央视》1月21日引述铁路12306科创中心相关负责人的说法报道称,“抢票软件吹嘘的加速包,是忽悠旅客的噱头”,加钱不会提高购票速度。然而截至目前,在携程旅行、同程旅行、美团、去哪儿网、飞猪、航旅纵横、智行App、高铁管家等8家平台均提供抢票服务。
未知的“全能抢票”算法逻辑
美国之音记者在携程旅行平台进行实测,购买1月24日上海始发开往南昌西站的G2141班次车票已售罄,可支付人民币40元购买“全能抢票”,包含24小时专人帮抢、高速抢票特权(10个助力包)、国内300元租车券,若抢票失败全额退款。
据携程线上客服介绍,“助力包”是该平台专属的服务器服务,能够根据加速级别提升网络速度,并加快监控余票的频率和速度。抢票速度可依据助力包的数量,从“低速”逐步升级至“快速”、“高速”、“极速”、“光速”以及最高等级的“VIP”。每个助力包的费用为2元。然而,平台并未具体说明“加速”技术的细节及其实际运作方式,消费者对其内部机制仍难以窥探。
消费者:“加速包”的核心是加价
杭州的消费者赖先生也曾经使用第三方平台抢票,像是去哪儿、飞猪和携程等。
赖先生指出,第三方平台产品包含不同价格的“全能抢票和专人抢票”等服务,同时绑定租车券、酒店券和影音服务等,无非是平台想提高议价,而其中有争议的是包含20-40个不等的“加速包”,数字意义不明,细则并未说明加速方式,却能让用户觉得“很厉害”。
赖先生表示,平台五年前的早期玩法需分享给朋友“助力加速”成功率,现在简化支付一口价,且平台保证“买不到退款”,因此有人每个平台都购买加速包,“以抢到优先,差几十块无所谓,买了加速包产品能提高成功率,就是恐惧诉求,让你觉得不买这个产品就回不了家。”他说。
赖先生认为加速包应是“伪命题”,平台利用“没有什么比回家更重要”的焦虑心理赚点钱,“多付20-30元一杯咖啡的钱,把加速包的产品内容摊开来看,其实值这个钱,只是用不用得到?但它堆叠了其他出游需求,让平台的流水变得变高,也扩增收入来源。”他说。
以商业逻辑來看,火车票销售价格透明,无利可图,平台需另尋它法盈利,“抢票加速包”应运而生。
赖先生直言,不确定“加速包”是否真有技术含量,或提升候补排名的算法,但按照个人使用经验,加价不如直接在官方平台排队更有效。
赖先生告诉美国之音:“即便我买了那个产品之后,我也不一定就能够保证出票,甚至在我用同样的平台以及官方的12306平台,同时去对一个班次去做抢票,结果还是官方的出票更快,官方是不需要有额外溢价、正常的候补,发现了第三方平台花里胡哨的噱头没有用的。”
赖先生也强调,官方宣传12306库存最精准,消费者也逐渐回归理智,现在只在官方平台订票,一来是知道第三方产品没用,再者是官方12306的设置功能更完善,可多个班次和行程同时候补,今年未使用第三方平台的加速包。
另一方面,赖先生也提及官方产品影响力不如商业化平台有力,官方辟谣並非每个人都会关注,除非政府强力杜绝第三方平台加价行为,不然长期用户在商业化平台教育市场和卖力推广下,早已对平台有强烈连结。
就春运的交通需求来说,赖先生认为很多人会提前规划,避开高峰出行时间,且出行的选择方式很多元,除了高铁,也有拼车、自驾或客运等替代方案,亲友几乎没有抢不到票的案例。
加速包卖心理作用?
小红书旅游博主“铁头雪糕”以书面回复美国之音指出,官方平台12306购票是最快、最直接第一手释放余票的系统,已经能满足旅客需求,即便车票完售仍可在12306候补,基本上都能补到车票,不需要另外下载第三方软件。
“铁头雪糕”表示,部分消费者认为第三方平台可以协助抢票,多是基于抢不到票的急迫感,使消费者宁可多花钱买心安,“加速包”更像是心理作用。
根据她过往的春运购票经验,她从不选择使用第三方平台加价抢票。她认为,这些平台在购票过程中增加了多个中间环节,使她对“加速”功能的实际效果存疑。此外,助力包往往与其他旅游周边产品捆绑销售,许多附加服务对她而言并无实际价值,反而显得多余。
在微博上,“加价抢票是忽悠噱头”话题引发热议。江苏超话博主“沉迷丑匠nne”批评“平台利用乘客抢票心理收取高额费用,实则并不能提高抢票成功率,这不仅损害了消费者权益、也扰乱了市场秩序”。
北京媒体人“敬一山”发文指,“大平台明晃晃的忽悠,监管却视而不见,然后只是嘲笑普通人在交智商税,从普通人的角度的确没法分辨,买到票是因为加钱了还是正常候补也行”。
北京科技博主“郑医容”回应“是不是噱头最好的证明方式就是让大家都能买到票、候补到票,不然这种加价买到的人会一直不信,所以12306继续加油优化吧!我还没候补到回家票”。
《澎湃新闻》1月22日的报道援引重庆中西律师事务所主任的观点指出,提供抢票服务的平台可能存在虚假宣传的嫌疑。虽然这些平台确实提供了通过技术手段加快购票流程的服务,但其技术手段的合法性和透明度仍存争议,存在一定的法律风险。
《新华社》1月22日的报道也批评抢票软件“加速抢票”、航空公司“加价选座”、等增值服务“套路”,利用供需矛盾,企图以信息不对称盈利。相关部门应坚决整治。
中国政府纵容平台变“黄牛”
台湾励志协会执行长、龙华科大助理教授赖荣伟表示,中国经济下滑,交通旅游消费涉及政商利益结构,创造出模糊的灰色地带,纵容地方和平台以“与政策相左”的手法促进消费,这场赛局只要引发消费者民怨,政府将会介入处理。
赖荣伟指出,春运抢票乱象也显示中共的党国官僚体系的政策执行力效率不彰,中共领导人习近平虽不遗余力地紧缩对平台的管理,官媒澄清却无法遏阻平台变“黄牛”,从中央到地方的监管和追究厂商出现一段空窗期。
赖荣伟对美国之音说:“歹年冬(环境不景气),平台能捞就赶快捞,那现在就是说中央跟地方里面的有一个博弈的存在,但因为经济不好,中央可能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可是一放如果是乱的话,咎责是会出来的。”
美国之音通过电邮邀请携程置评,截稿前尚未收到回复。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