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链接

中国时间 19:45 2024年6月29日 星期六

台湾7月汉光军演大变革:仿俄乌战争、去中心化指管


资料照: 台湾海军春节期间在高雄海域举行军演. (2024年1月31日)
资料照: 台湾海军春节期间在高雄海域举行军演. (2024年1月31日)

台湾年度“汉光40号”军演将于7月下旬展开实兵验证阶段。军方证实,今年将扬弃昔日表演味浓厚的火力展示课目,以准实战模式检验部队独立作战及夜战能力。对此重大变革,分析人士认为,台湾将纳入俄乌战争经验,也将首次展现美军在台协训成果,以应对中共日增的军事威胁。

台湾国军参谋总长梅家树星期三(6月26日)赴立法院报告“汉光40号”年度军演的规划进度并接受质询。他强调,今年将大幅调整因应敌情的作战计划,旨在让各部队熟悉实战环境及模拟。

依规划,继完成“高阶干部图上兵棋推演”及“计算机辅助指挥所演习”阶段后,汉光军演将于7月22-26日展开五天四夜的实兵操演,课目包括整体防空、联合截击与反封锁、国土防卫作战和全民防卫动员。

台湾参谋总长梅家树星期三(6月26日)赴立法院报告“汉光40号”军演规划进度并接受质询。 (美国之音特约记者庄志伟拍摄)
台湾参谋总长梅家树星期三(6月26日)赴立法院报告“汉光40号”军演规划进度并接受质询。 (美国之音特约记者庄志伟拍摄)

台湾首次下达交战准则 强化部队独立作战力

不过,汉光演习今年将取消专为高层视导安排的火力展示环节,昔日为配合媒体镜头而进行的红蓝两军对抗的假想敌演练也将取消,让整场演习更贴近实战化,以提升部队连续作战、夜间作战实力,并首次验证“去中心化指挥管制”的能力。

台湾执政党民进党籍立委王定宇星期三质询时指出,“去中心化”源自美军滨海战斗团的作战概念及俄乌战争经验,一旦指挥链不幸中断,各基层单位须熟悉交战准则,展现独立作战能力。

梅家树答询时也表示,7月的汉光军演将首度分发交战准则小卡片给每位单兵,他们一旦在战场上与上级失去联系,必须最小以班为单位持续作战,避免陷入“群龙无首”的无战力乱象。

梅家树答询说:“我们赋予他(基层班、排)的任务、授权,然后赋予他一个责任地境,也具备独立作战的能力,达到一个(战场)条件的时候,可以依照我们已经告诉他的交战准则,遂行指挥官的意图。”

梅家树坦言,发布交战准则、授权基层官兵独立作战,这是台湾军方去年才开始推动,今年首次实作,盼从演训中发现问题,持续改进,他不讳言,去中心化的作战模式对指挥官将是很大的挑战。

汉光首次“无剧本”军演 重贴近实战

为了强调实战化,台湾军方说,今年汉光期间可能出现军车路边抛锚或部队服装不整之况,因为这就是战场上“不好看”的真实情景。

对此,在台北的国防安全研究院中共政军与作战概念研究所副研究员舒孝煌指出,这些大变革确有必要,因为往年汉光演习最为人诟病之处就是为了在长官、媒体面前呈现出完美的声光效果,一再预演部队的火力展示,无益作战训练,仅徒增官兵负担。

7月演习也强调“没有剧本”,且昔日分阶段实施的课目也改为五天四夜的“实兵、实时、实地”演训,对参演部队而言,较能实际感受真实的战场情境。

舒孝煌告诉美国之音:“现代作战多必须强调三军的联合作战,要进行联合防空、制海、反登陆等任务,如果没有同时进行的话,从高阶指挥官到基层士兵都没法达到(实际训练)效果。”


7月汉光弃红军“假想敌” 学者:因敌人明确

今年另一引发热议处是,军方宣布,将不再安排“攻击军”穿戴红色头盔等与参演部队交火“对抗”的场面。

梅家树说,今年因强调部队应孰悉自身责任区,而做出此变革,让往年扮演敌军的海军陆战队和特战等单位也要固守其责任防区,回归战训本务,但此举已引发学者议论。

在台北的中华战略前瞻协会研究员揭仲认为,演训中安排假想敌对抗,旨在让受训者互为假设敌,以模拟攻防,并“进行实战化训练”。

他说,海军陆战队仍可抽调部分兵力“以小部队扮演大部队”担任攻击军,在不影响其所属单位的防卫任务下,可藉由扮演敌方角色,演练一旦重要据点遭解放军攻占后的夺回作战。

揭仲直言,台湾地狭人稠,军方地面部队的对抗训练本就不足下,汉光是每年唯一可以演练中等规模对抗攻防的场景,军方以回归战训本务为由,取消此环节,训练成效恐“功亏一篑”。

但在台北、曾官拜少将的前国防大学政战学院院长余宗基持不同意见,他说,近年来,中共频频举行大规模的联合攻台军演,加上常态化的军机军舰扰台,已一再实质演示各种可能的攻台模式,汉光军演模拟假想敌的重要性已大不如前。

余宗基告诉美国之音:“以前(有)假想敌,是因为不知道中共可能怎么打,现在它(解放军)在历次軍演里已经把作战序列、作战想定、作战概念都给(台湾)国军了,所以不像以前,国军必须自己要成立红军去揣测。”

汉光最新变革源自美军协训、俄乌战经验

余宗基认为,今年汉光演习突破过去传统,尤其强调小部队作战和夜战,及将无人机运用于战场进行情监侦任务并保存部队实力等模式,这些大变革背后的主因来自俄乌战争经验与美军近年强化协训台湾部队的成效。

他说,俄乌战争中,受过西方训练的乌克兰部队大量运用无人机等新式装备,让小部队成为“击杀链”的重要一环,这种不对称作战的成效受到欧美高度重视。

另外,美军的滨海战斗团也有类似化整为零的战略,将小部队“特战化”,部署至各岛屿,就能通过指管通情系统,因应敌军来自空中、海面、甚至水下的威胁。余宗基认为,这些才是此次汉光演习中台湾军方真正需要演练、学习的高价值课目。

余宗基指出,台湾地面部队大量接受美军教官的训练后,包括城镇战等作战概念、战术战法和武器装备的运用已大幅超越以往,但仍须藉由此次军演验证理论和实务间的落差。

华府智库学者:台湾军方参谋作业有待强化

美国华府智库“大西洋理事会”全球中国中心副主任廖彦棻也认为,汉光今年取消火力展示,将本岛的实弹射击纳入其他演训是件好事,可让军方更有余裕去测试部队在不同情境下的作战弹性。

廖彦棻指出,过去台湾军演最怕“出包”,因演训过程出差错,官兵就得罚写报告或遭上级斥责,反观美军多透过大规模军演于错中学,“发现问题,寻找解决方式”。

按此标准,他认为,今年汉光最值得观察者应是夜战课目,因为不仅美军长期钻研夜战,解放军近年也有相当的夜战进展,但台湾军方却迟迟缺乏相关训练,甚至连夜视设备都未正式配发,惟配合演习,拿出来虚应故事,在此前提下,7月的实战演训恐会发现不少有待改进的缺失。

相较前线作战,廖彦棻说,他更关注以往常被台湾军方忽略的参谋作业。

他说,早期美台两军有常态化的联合参谋作业,双方互动没有问题,但他发现,自70年代以来,台湾军方,尤其是陆军对参谋规划的理解已与美军出现重大落差,未来如何重新衔接将是今年汉光军演的观察重点之一。

廖彦棻告诉美国之音:“(台美间)作战层级的部队交流其实是很少的,所以他们一开始做这件事情(联合作业)的时候,(台美)发现,当我要开始写参谋计划、要做作战层级调度时,两边参谋对于相关作业的理解差异很大。”

廖彦棻说,台湾军方自90年代以来,除年度的汉光外,已少有大规模军演,因为军队携各式武器装备上街头训练,确实扰民,因此藉今年的汉光演习,也可审视台湾的全民动员和民防组织的协调运作。

他说,在真实战场下,民防力量须严防与正规军爆发友军误击事件,因此“去中心化”的指挥管制,不只适用军队作战,民防单位也应有完整配套,针对这些面向,7月的“汉光40号”军演也将一一凸显并寻求改善之道。

评论区

XS
SM
MD
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