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国会众议院外交事务委员会亚太小组委员会星期二(2月28日)就中国在南中国海的行动举行听证。 在听证会上,新上任的亚太小组委员会主席泰德·约霍(Ted Yoho)说,可能正是美国在南中国海地区没有展示足够的决心,才让中国有机会改变现状,他呼吁美国就南中国海问题建立新的战略。
亚太小组主席: 美国需要南中国海新战略
泰德·约霍(Ted Yoho)在听证会开场白中说,中国在南中国海填海造岛,部署导弹,成功地改变了当地的现状。
他强调说,将近10年间,美国在南中国海“说得多,做得少”。他说,也许正是因为美国没有展示足够的决心,不仅让中国改变了现状,同时也让美国的盟友们担心,这样一个结果把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军事和外交优势置于危险之中。
他表示,美国需要制定一个更强硬的新的战略。他说:“我们需要一个新的战略,新政府上台为制定和执行更好的战略,重新展示美国在这些关键地区的力量提供了良好的机会。也许这是考虑制定一个更为强势计划的时候。就像我们已经看到的,一直惧怕冲突,结果本身就很有风险。中国正是利用我们的默许来改变现状, 推进自己的战略利益,从某种程度上令冲突的风险增长。懦弱非但没有缓解南中国海海事争端的局面 ,反而增加了风险。”
听证会上,来自华盛顿几个著名智库的专家对美国应该在南中国海采取什么战略进行了阐述。
奥斯林: 加大自由航行力度,对中国进行“威慑外交”
来自美国企业研究所的日本研究中心主任迈克尔·奥斯林(Michael Auslin)说,中国把南中国海和东中国海当成自己的“蓝色疆土”,最终目的是把这个“亚洲的地中海”变成自己的内湖。
他说:“通过慢慢改变现状,中国希望将‘亚洲的地中海变成自己的内湖’,虽然目前中国控制南中国海、将美国赶出西太平洋的努力还没有成为现实,但是如果美国希望继续获得对亚洲的进入权,必须采取紧急行动,制定并执行反威慑战略。”
他说,这个战略包括外交上与亚洲盟友进行积极接触,参与亚洲的区域会议,包括香格里拉安全会议、东盟区域论坛以及亚太经合组织会议等;加强与亚洲盟友的经济联系,以双边贸易协定替代被放弃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最后,他说,美国必须要展示自己的军事实力。
他说: “我认为美国需要增加在亚太地区自由航行行动的节奏,不是向中国挑衅,而是发出一个信号,美国继续根据国际法捍卫自己的权利。”
除了加大自由航行的力度之外, 奥斯林建议美国使用“威慑外交”。让中国为对美国及其盟友所发动的挑战性行为付出更大的代价。 他说,这些措施包括减少与中国军方的接触,不邀请中国参加环太平洋军演,制裁与军方有关联的中国公司,并拒绝给中国高级官员发放签证等。
成斌:军事之外,在法律和心理领域反击中国
成斌(Dean Cheng)是传统基金会亚洲中心中国政治与安全事务高级研究员。他星期二就南中国海对中国的重要性进行了阐述。他说,南中国海对中国来说越来越重要,不仅体现在贸易上,更体现在国家安全上。他建议用非军事手段影响中国在南中国海的行为。
他建议对参与南中国海填海造岛的公司进行制裁,禁止中国公司到美国上市等等。 他还建议在法律和心理领域对中国进行反击。他说,美国支持2016年国际仲裁法庭对南中国海问题的裁决很重要,这让中国在南中国海的努力没有法律基础。如果华盛顿在这个问题上保持沉默,实际上将“政治高地”拱手相让给了中国。
他也建议,美国在采取法律和经济措施之外,以军事实力为后盾,比如把美国海岸警卫队纳入自由航行行动,同时,美国还应该与其他国家一起进行自由航行行动。
史文:在南中国海打造战略平衡
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的亚洲项目研究员迈克尔·史文(Michael Swaine)在听证会上指出,2007年到2008年以来,中国确实在南中国海和东中国海采取积极和强势的动作,但是,中国并不希望与美国或是其他国家陷入任何军事冲突。不过,他又说,随着中国在该地区力量增加,也不排除中国的做法可能会发生改变。
但是,他警告说,建议美国加大在南中国海的军事存在,在南中国海争端中与中国进行“零和对抗”则太危险。如果把这种看法当成美国外交政策的基础,最终可能真的会迫使中国采取威胁行动。
史文认为最好的办法是在南中国海打造一种“相互克制”为中心的战略平衡。他说,这种战略平衡的基础是外交、而非军事和准军事竞争。美中两国以及南中国海主权声索国之间必须就南中国海岛礁军事化的程度和种类,以及禁止使用武力达成中、短期的谅解。
他特别强调,为了达到长期的平衡,一些声索国的军事能力需要加强,但是必须限定在某个范围之内,比如,允许中国之外的其他南中国海的主权声索国,例如越南,升级自己在南中国海岛礁的设施,以达到与北京相同的水平。 他还说,要达到这样的一个平衡,美国也应该限制自由航行的次数。
不过,在听证会上,也有美国议员认为,相对于中国通过不公平贸易给美国中产阶级家庭带来的影响,南中国海的岛礁实在不是那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