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链接

中国时间 12:06 2025年1月27日 星期一

雾霾的失控和舆论的掌控


柴静制作的纪录片《穹顶之下》截频
柴静制作的纪录片《穹顶之下》截频

中国严重的空气污染,即官方媒体所说的雾霾处于失控状态,而且长期持续恶化。

与此同时,官方的中央电视台前记者柴静在2月的最后一天通过互联网推出的她自费制作的空气污染问题记录片《穹顶之下》在中国国内所引发的评论和争议一度也好象是进入失控状态。

然而,批评者指出,与空气污染不同的是,纪录片《穹顶之下》本身以及中国国内有关《穹顶之下》的报道和争议显示,中国的舆论一直牢牢掌控在中国执政党共产党的手中。

穹顶之下舆论鼎沸

2月28日,长达一百多分钟的纪录片《穹顶之下》在中国一些大互联网网站一推出,便立即受到中国网民的关注,点击很快上亿,评论成千上万上百万。

许多人高度赞扬柴静倾自己之力、自费一百万元人民币精心制作和播出这部涉及公众健康大事的公益片,显示了她和她的团队难能可贵的公益心。赞扬者指出,无论批评者提出什么批评,《穹顶之下》上线之后来引起的社会反应如此热烈,说明柴静捕捉到了公众特别关心的一个大问题。

与此同时,《穹顶之下》也受到许多众多的批评。批评者的意见多种多样,总起来说大致有以下四类:

1)从科学研究的角度提出质疑——《穹顶之下》所讲述的中国空气污染现象缺乏比较基准,因而难以说明问题,或曰难以帮助人们认清问题;

2)从基本事实上提出质疑——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质量与标准管理部副总工程师万战翔发表文章说,“(柴静)说我国的油品标准不是政府制定的,是油企制定的。她说错了!其实北京的京五标准是北京环保局制定的,国五标准是国家标准委制定的”;

3)从《穹顶之下》的传播情况提出质疑——当下中国或联网信息管制空前严格,触犯管制的人动辄被抓捕投入监狱,这时怎么会有这样独立制作的纪录片得到这样的超级特殊待遇,可以自由传播,而且是得到人民网这样的官方大网站的传播,更有人民网进行广告宣传性专访与之配合?

4)从总体上提出质疑并予以否定——中国作家、评论家王五四认为,《穹顶之下》了无新意,展示的不过是官方推销多年的“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式滥情和忽悠,回避当局以权谋私的权谋交易,为当权者打掩护和开脱,将政府出于权谋而不作为或胡作非为的罪责摊到或扣到作为受害者的公众头上。

王五四质疑道:

“事实我们知道的不少了,关心的也不少了,可权谋交易却是一直在继续,权谋交易就是事实本身。我们不知道奶粉质量问题很严重?不知道地沟油很严重?不知道教育问题很严重?都知道,那又如何?别信誓旦旦地说你要为了爱的人,为了孩子向啥啥宣战,你特么连对手都没搞清楚是谁宣啥战?曾经向毒奶粉宣战的被抓了被关了,你知道不?你关心过没?”

(注:柴静在《穹顶之下》的开头说,她也是因为有了自己有了孩子,深感自己作为母亲对孩子健康的责任重大,才开始认真关心先前没有特别关心的中国空气污染严重问题。另,中国毒奶粉问题在2008年曝光,中国前总理温家宝承认有三千万儿童受害,一些受害儿童家长试图进行追究,受到当局的严厉惩罚;受害儿童家长代表赵连海后来被以“寻衅滋事”的罪名判处有期徒刑两年半;中国公众至今依然普遍认为中国国产奶粉有毒,想方设法到海外搜购外国奶粉。)

明显的幕后操纵

《穹顶之下》2月28日推出,赞扬、批评、质疑之声一时间甚嚣尘上,其中夹杂着众多的对中共当局的批评。

一天后,总部设在美国的新闻网站《中国数字时代》报告说,中共宣传部门发出秘密指令:“各媒体不得对《穹顶之下》 进行炒作,要做好网上舆论调控。”

同以往一样,中共宣传部门对透露到外界的这种秘密指令不承认也不否认。

但对观察中共舆论管控的观察研究者来说,《穹顶之下》记录片本身和中国互联网上一度看似热闹非凡的评论和争议已经清晰地显示出中共当局一直在牢牢掌控着舆论,因此一系列关键性相关话题一直是言论禁区,这些话题包括:

——中国空气污染早就严重起来,但官方的新闻宣传却长期坚持把空气污染说成是雾,以至于柴静说连她自己也给弄得糊里糊涂,以为空气污染的烟就是大自然的雾,这种误导性宣传决策是谁制定的?或者,中国的气象预报部门是否长期缺乏足够的能力可以分清烟与雾?

2012年12月,Soho中国公司董事长潘石屹参加美国“驻华大使投资论坛”。潘石屹曾在微博上坚持转发美国大使馆的PM2.5检测数据(美国驻华使馆照片)
2012年12月,Soho中国公司董事长潘石屹参加美国“驻华大使投资论坛”。潘石屹曾在微博上坚持转发美国大使馆的PM2.5检测数据(美国驻华使馆照片)

——在北京的空气污染日益严重之际,究竟是谁下令宣传北京蓝天日逐年增加,空气质量一年好似一年?在美国大使馆开始发布北京真实空气污染指数之后,究竟是谁下令对美国使馆提出强烈抗议?去年11月,又是谁下令禁止中国智能手机空气污染监测引用美驻华使馆数据? 换句话说,究竟是谁在坚持用给中国公众闭目塞聪的方式来治理空气污染?

——同是从事环保宣传活动,为什么有柴静可以获得官方的赞扬,有人如太湖卫士吴立红就要被官方投入进监狱?

中国作家赵达功在接受美国之音采访的时候表示,柴静推出《穹顶之下》,在中国引起有关空气污染大讨论,这无论如何也是好事,但柴静纪录片引起的轰动也让任何一个对中国严酷的舆论管控状况有起码了解的人不禁要问: “为什么一个不是记者的记者、一个没有记者证的柴静能够到处采访呢?而且,还采访了(官方)很多重要的名人,关键人物。”

赵达功说,在当今中国,没有官方记者证就进行新闻采访,这样的人要么是采访结果根本就不能发表,要么是被抓起来,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实;但为了讨论方便,人们可以姑且不管不顾这样的基本事实,继续问几个相关的问题:

“既然柴静可以做这种事,那么,能不能让李静,王静,赵静她们做一个有关中国土壤污染的调查?做一个水污染的调查?做一个关于是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破坏的调查?让不让做呢?如果不让做,为什么让柴静做这样的调查呢?这究竟是怎么回事,我也不清楚。”

中国特色的舆论场

鉴于当今中国的政治不透明和严格的舆论管控,尤其是中共新领导人习近平上台两年来大力加强互联网信息管控,柴静的纪录片《穹顶之下》在中国的互联网推出并引起各方的强烈反应之后,形形色色的阴谋论不胫而走。

其中一个广为流行的阴谋论认为,就像官方媒体原先力推被中国公众称为网络小混混周小平是出自习近平的指令一样,官方媒体现在力推柴静也大有可能是出自习的指令。

也有阴谋论者从习近平上台以来以反腐败名义清理政敌的大格局着眼,指出《穹顶之下》将批评矛头指向中国国营的石油天然气垄断企业,显示了这是习近平当局的权力斗争和利益斗争的一部分,是习向敌手和公众释放信号,准备对控制垄断行业的权贵阶层动手,拿下他们,换上自己人。

与此同时,对《穹顶之下》的主题即空气污染问题,习近平的态度也让观察家们分成截然的两派。一派认为,习近平在这个问题上深不可测;另一派人认为,习近平在这个问题上糊里糊涂。

两派意见都可以从中国官方正式报道中为自己找到论据。而官方的正式报道显示,习一方面认为这个问题很要紧,必须赶紧解决(习甚至用解决不好“提头来见”[即杀头]的说法予以强调);习另一方面又认为这个问题不那么要紧,公众大可不必大惊小怪。

两派都可以拿来支持自己论点的官方报道包括:

“习近平总书记昨天在参加上海代表团讨论时,在谈及到关于雾霾天气的时候,习近平说,在问题面前也急不得,用生活的淡定去面对这些问题。他回忆到说,小时候在北京,那个时候其实沙尘也很大,戴着口罩骑车去上学。到学校之后,口罩上都是厚厚的黄沙子。到了冬天,加上煤烟气,情况就更糟了,那个时候没有PM2.5,但是有PM250。习近平风趣的一番话使得全场都大笑起来。他接着讲到说,老的问题解决了,我们还在面对新的问题,其实老的问题和新的问题,在中国社会里面同时存在的。”(2013年3月)

(习近平总书记说:)“这几天,我每天早晨起来第一件事就是看看北京的空气质量如何,希望雾霾小一些,以便让各位远方的客人到北京时感到舒适一点。”(2014年11月)

现在外界还不清楚习近平与《穹顶之下》的高调亮相是否有关联或有多少关联,也不清楚对空气污染问题习近平现在到底是更倾向于解决不好“提头来见”的紧迫认识,还是更倾向于不要着急的淡定。

在另一方面,经过几天的热闹之后,中国互联网上的《穹顶之下》的宣传和讨论明显冷却下来。有论者认为,这明显是官方的强制冷却,显示《穹顶之下》的非官方背景和它的真正公益性质。

但也有论者认为,周小平几个月前也被官方热推,又被官方冷却和冷藏,然后再有控制地亮相;同理,柴静过去和今后的亮相都必定是在官方的掌控之中。

雾锁京都:北京的空气污染


VOA卫视最新视频

美国之音专访缅甸诈骗园区的受害者 - 台湾特技表演者谢岳鹏
请稍等

没有媒体可用资源

0:00 0:05:00 0:00

美国之音中文节目预告

  • 7/23【时事大家谈】拜登退选中国网民热议 “把他赶下台”影射习近平?拜登退选牵动美外交政策 下届总统恐对中更强硬?嘉宾:美国“信息与战略研究所”经济学者李恒青; 美国《当代中国评论》国际季刊主编荣伟;主持人:樊冬宁

XS
SM
MD
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