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链接

中国时间 11:00 2024年12月24日 星期二

上海率先撒币5亿发消费券 中国网民却多不领情


资料照:2023年9月26日长假期上海南京路步行街
资料照:2023年9月26日长假期上海南京路步行街

中国十一长假在即,上海市政府宣布,将自星期六(9月28日)起发放总额5亿人民币(约美金7,122万元)消费券,以刺激服务业景气,但上海市民似乎并不领情,因消费券使用设限,如“满额折抵”、“先到先领”等,遭网民大批毫无诚意。

学者认为,上海消费券的性质接近“折扣券”,既非普发、又设定消费门槛,恐效益有限。

中国经济疲软,民众普遍消费降级,就连一线城市也不例外。上海市政府星期三(9月25日)率先宣布,将投入市政资金人民币5亿元,面向四大服务领域,发放“乐‧上海”消费券,其中分配额分别为餐饮业的3.6万亿人民币、住宿业的9000万人民币、电影业的3000万人民币及体育活动的2000万元人民币,首批票券从本周六即可开始申领。

但消费券使用设有满额减免门槛,如餐饮消费满300元人民币折50元,住宿满1200人民币折300元等,犹如百货公司周年庆优惠。据官方媒体《解放日报》9月26日报道,这四类消费券将分两阶段发放,“先到先得”领取,并通过四个不同的支付、票务平台发放。

消费券“淘宝化”上海民意炸锅

对此利好措施,上海市民却多不看好,不愿具名的上海市民杨小姐在接受美国之音采访时批评,上海市政府“淘宝用多了,开始照进现实了,太搞笑了,一点诚意都没有,不可能促进消费。”

她还担心,上海市政府用纳税人的钱乱洒币,恐变相拿去补贴商家。

中国社媒微博也涌现质疑声浪。

上海网民“happymiracle09”发文批评上海市政府“不舍得就不要发,又想刺激老百姓消费,又不舍得放水”。

另一位上海网民“kidsmamdad童装”也吐槽称,现金比消费券好使,他写道:“发钱啊!大哥,老是想最少的支出获得最大的回报,当人傻啊。”

还有上海网民“豌豆多多哦”则质疑上海市政府发消费券的“善意”,她写道:“为什么每次发放都遮遮掩掩,告诉你补贴、不告诉你在哪儿领?”

就连外省市的民众也对上海市政府的惠民政策看不上眼。

位于广东的微博网民“比叡咖哩改三”写道:“地方政府(上海)自己搞的,想刺激下消费又没多少钱,又怕得罪其他地方和中央。”

民众要提升消费能力而非增加消费

位于台北的台湾智库中国问题研究中心主任吴瑟致表示,上海发“折扣型”消费券,意在藉定向消费拉抬特定领域的景气,但效益恐极为有限,因为上海消费券采“先到先得”限量模式,而非普发,就是锁定有消费力的对象,以立即达到数字绩效,这符合中共统治的短线操作惯性,然一旦设有消费门槛,市民的接受度恐不高。

另外,他说,上海消费定锚生活娱乐业、且销帐模式应是:民众先消费,店家给折扣后,再凭券向政府领取补贴,但存有弊端空间,恐遭不肖店家变相涨格,再进行折扣,以维持较高利润。若有这类情事,消费者则当冤大头,最后并未享有任何实质,至于代垫折扣的店家最后是否能向政府方面拿到补贴,也是变数。

吴瑟致告诉美国之音:“中国民众现在并不想增加消费,而是要提升消费能力,这完全是不一样的概念。这个(消费券)政策恐像石头一样,投到水里面,没有任何效果。中国现在结构性的问题非常严重,不是只有用消费来解决消费。”

吴瑟致表示,上海是中国国际化城市的指标,也发展出许多龙头产业,因此若连上海都得靠发消费券刺激景气,这凸显出上海做为中国经济领头羊的地位已被撼动,也代表其他中国城市的景气恐更差。

消费券拉抬消费,效果仅昙花一现

上海早于2022年8月就曾发放过总额人民币10亿元的消费券。当时因疫情封城重创经济,上海市政府以“在线报名、摇号中签”的方式发放电子消费券,以促进消费。

对此消费券措施,位于北台湾桃园的龙华科大助理教授赖荣伟认为,仅能促进短期消费,无法扭转中国经济长期结构性的滑坡。

他说,上海消费券限制多,效果如“百货公司周年庆”,吸引力有限,且中国消费者现多储蓄、少花钱,消费降级的趋势下,最先砍的就是不必要的娱乐支出,因此,会为了50元的折扣、而多花250元的人,应该为数不多。

赖荣伟告诉美国之音:“消费券用完之后,人民一样不消费,(效果)就是昙花一现了,只是把这个(景气)状况回春一下下,治标不治本。”

上海发放消费券,恐意在向世界展示,中国经济并不像外界所评估地那么悲观,但赖荣伟认为,上海此举反而暴露出中国经济的严峻程度,就像中国各级政府一样,已经“不藏了”,开始积极救经济。

不过,他说,上海消费券只是为因应十一长假的短期刺激政策,且只限上海单一城市发放,无法带动太大消费热度。

评论区

美国之音中文节目预告

  • 7/23【时事大家谈】拜登退选中国网民热议 “把他赶下台”影射习近平?拜登退选牵动美外交政策 下届总统恐对中更强硬?嘉宾:美国“信息与战略研究所”经济学者李恒青; 美国《当代中国评论》国际季刊主编荣伟;主持人:樊冬宁

XS
SM
MD
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