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周日(10月8日)波罗的海天然气管道泄漏后,挪威和立陶宛加强了陆上能源设施的安全,而芬兰则建议能源运营商提高安全意识。
赫尔辛基周二(10月10日)表示,爱沙尼亚和芬兰之间的波罗的海管道的损坏是由于“外部活动”造成的,原因正在调查中。事件引发了对地区能源安全的担忧,并推高了天然气价格。
挪威西部警察区的行动负责人赫尔格·布林海姆(Helge Blindheim)对媒体表示:“我们加强了对我们地区石油和天然气设施的预防性巡逻的关注。”
该地区拥有蒙斯塔德(Mongstad)1个石油码头和科尔斯内斯(Kollsnes)和卡尔斯托(Kaarstoe)两个天然气加工厂。
挪威警方负责天然气加工厂和石油码头等陆上设施的安全,而军方则负责海上平台和管道的安全。
2022年9月北溪天然气管道爆炸后,军方增加了海军巡逻,并接受北约盟国的援助,以保护海上平台。
挪威是欧洲最大的天然气供应国和西欧最大的石油生产国,到2022年,其天然气出口量超过了1200亿立方米,主要通过覆盖超过8千800 公里的约22条管道组成的系统出口。
由于波罗的海事件,芬兰还指示能源运营商提高安全意识。
芬兰国家紧急供应局局长詹妮·坎卡宁(Janne Kankanen)在周三(10月11日)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昨天,我们敦促对(能源)供应安全至关重要的公司提高自身的准备水平,特别是在关键基础设施方面。”
“现在要求所有运营商特别注意保护这一关键基础设施。”
同样,由于波罗的海连接器天然气管道受损,爱沙尼亚的邻国立陶宛提高了克莱佩达液化天然气进口码头、天然气管道和其他战略能源资产的安全警报级别。
(本文依据了路透社的报道。)
相关内容
美国之音中文节目预告
-
7/23【时事大家谈】拜登退选中国网民热议 “把他赶下台”影射习近平?拜登退选牵动美外交政策 下届总统恐对中更强硬?嘉宾:美国“信息与战略研究所”经济学者李恒青; 美国《当代中国评论》国际季刊主编荣伟;主持人:樊冬宁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