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亚国家联盟这个星期在印尼首都雅加达召开系列会议,讨论缅甸危机和南中国海问题。除了东南亚多国部长外,美国国务卿布林肯、中共中央外事办主任王毅,及俄罗斯、日本和韩国的外长也都应邀出席。观察人士说,各国难以在这几天的会谈中,就悬而未决的缅甸危机达成共识,东盟也仍然无法阻止北京当局在南中国海的灰色行动。
“只有政治方案才能带来持久和平”,这是东盟轮值主席国印尼外长雷特诺·马苏迪(Retno Marsudi),于7月12日(周三)针对悬而未决的缅甸危机,在东盟部长级会谈的开场谈话中所做出的最新表示。
马苏迪说,印尼仍非常担心缅甸的暴力事件持续不断增加, “我们强烈敦促所有利益攸关方谴责暴力行为,因为这对于建立信任至关重要。”
此外,东南亚的外长们在周三的会议上也重申,五点共识仍是东盟处理缅甸问题的基石。
东南亚国家联盟于7月11日起在印尼首都雅加达展开为期4天的会议,12日与13日以爆发军事政变逾2年的缅甸政变为主题进行会谈,随后两天东盟高级外交官将与美国国务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中共中央外事办主任王毅、俄罗斯外交部长谢尔盖·拉夫罗夫(Sergey Lavrov),及日本、南韩等国的对口官员,举行东盟与中日韩(10+3)、东亚峰会外长会等会议。
尽管各界期盼东盟能在举办一连串会议后,就缅甸内战冲突取得突破性进展,但长期关注缅甸议题的观察人士对此悲观以待,认为东盟不仅无法在仅为期数天的会谈中,就解决这项人道危机取得明显成效,也难以让缅甸军政府积极回应五点共识。
缅甸和平进程倒退中?
澳大利亚科廷大学(Curtin University)管理学院国际企业学系副教授慧慧嬁(Htwe Htwe Thein)告诉美国之音:“东盟为缅甸危机取得实质成果的进程非常缓慢,甚至根本没有取得成效。最近缅甸高级领导人还被邀请参加领导人会议,这不仅无助于和平进程,还将让进程倒退并遭受损害。”
缅甸军队于2021年2月从民主派领袖昂山素姬(Aung San Suu Kyi)中夺取政权,引发当地民众进行大规模示威,但却遭军方以铁腕手段回应。据缅甸政治犯援助协会(AAPP)统计,截至今年7月7日为止,支持民主运动的人士已有3757人遭到军方杀害、多达23759人遭到逮捕。
尽管政变爆发约2个月后,东盟与军政府就缅甸危机达成要求暴力须立即停止、各方须展开建设性对话等五点共识,但目前为止进展甚微。
不过,泰国外长敦·帕马威奈(Don Pramudwinai)7月12日对记者透露,他上周单独与昂山素姬见面,并表示她“健康状况良好”,这是昂山素姬于2021年遭监禁后首次与外国特使的会面。
然而,泰国上月在一场非正式会谈中接待缅甸军政府外长的行为却招致各方批评。位于捷克的缅甸观察员、布拉格公民社会中心高级顾问伊戈尔·布拉泽维奇(Igor Blazevic)上月就对缅甸独立传媒《伊洛瓦底》(The Irrawaddy)说,这场非正式会谈是一项仓促的单方面决定,恐严重危及东盟团结。
缅甸危机难解 学者:国际社会应立即扩大制裁
不仅东盟部长级会谈聚焦缅甸,据美国国务院官网所发布的最新消息,国务卿布林肯也将在7月13日及14日的美国-东盟外长会议、第13届东亚峰会外长会,及第30届东盟区域论坛中与与会方讨论缅甸议题。
针对缅甸目前的局势,美国国务院呼吁缅甸军政府停止暴力、允许人道主义援助、释放所有被不公正拘留的人士,并恢复缅甸的包容性民主之路。
此外,此次因“健康因素”不克出席东盟外长系列会议的中国外长秦刚则于5月初访问缅甸,并与缅甸军政府最高领导人敏昂莱(Min Aung Hlaing)会晤,表示支持缅各方在宪法和法律框架下妥处分歧、实现和解。
不过,科廷大学的慧慧嬁认为,在东盟一次又一次证明无法凭借一己之力解决缅甸危机之际,美、中及其他区域强权国家,应趁这一系列的会谈,立即扩大或开启对缅甸的制裁,藉由提高介入的程度来解决当地冲突,否则当地的和平之路恐仍遥遥无期。
慧慧嬁说:“我们希望这些国家能拥有足够的政治利益,深入了解缅甸危机。愈多的制裁(对解决缅甸危机)愈有效。 不仅西方国家应该这样做,区域合作伙伴也必须同心协力采取制裁行动。举例来说,缅甸的石油和天然气企业都应该受到制裁,因为这对军政府来说是一大外汇收入来源之一。另外,也不应该再销售航空煤油给军政府,因为军政府在针对反对派的空袭行动上占据上风。现在(缅甸)有两家国有银行受到(美国)制裁,这是一项值得赞赏的举措,但国际社会还有很多可以做的事。”
南中国海冲突恐成常态
除了缅甸局势外,南中国海冲突也是东盟一连串部长级会议的主要议程之一。据美联社稍早取得的一份公报草案,预计东盟各国外长将在南中国海冲突问题上,再次呼吁“在进行可能使争端复杂化或升级并影响和平与稳定的活动时”保持自我克制,重复先前不点名中国的声明。
中国依据其“九段线”主张,宣称几乎整个南中国海都为其领土,并在此片海域修建军事设施,导致其与越南、菲律宾等东盟国家争端不断。
路透社本周三报道,美国已呼吁中国停止对其他宣称拥有南中国海主权的国家船只进行例行骚扰,但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于同日在例行记者会上指责美国,曲解包括《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在内的国际海洋法,“是极其不负责任的,更是别有用心的”。
柬埔寨智慧大学(PUC)社会科学与国际关系学院(SSIR)助理院长兼讲师孙金(Sun Kim)表示,北京可能在接下来几场会议中,刻意就南中国海争议展现温和态度,试图取得东盟各国信任,但若中国“口惠而实不至”持续执行灰色地带行动,南中国海局势仍相当不稳,而东盟目前也无法找出任何实际方法或开发协防机制,应对来自北京的威胁。
孙金告诉美国之音:“这确实是一场长期的冲突,对东盟来说恐成常态。由于现在东盟同样也关注像是缅甸议题、疫后经济复苏、俄乌战争以及台湾危机等议题, 因此,我认为东盟无法提供任何新的或有效的解决方案,来在南中国海冲突中应对中国。东盟只能缓和或管理冲突,但要解决冲突、或是阻止中国对其他宣称在南中国海拥有主权的国家进行任何侵略性行动,我不认为东盟能做到这一点。”
印尼加查马达大学(UGM)的南中国海专家阿萨纳(I Made Andi Arsana)也对美国之音表示,在东南亚部分国家经济依赖中国、后者也将参与东盟外长系列会谈的情况下,东盟在南中国海议题上极为重视北京的看法,因此仅能小心翼翼采取较为和平的方式应对海上争端,而无法针对中国采取一致性的防御立场。
阿萨纳说:“我认为东盟是一个注重和谐和繁荣的联盟,它并不是一个国防组织,所以我认为东盟不会从国防或军事角度来处理这项议题。由于东盟更关注如何和平地处理这个问题,意味着我们肯定会更加关注相关谈判、或是采取妥协立场,因此无论这是否有效,我们还需要再观察一段时间。另一方面,这不仅取决于东盟将采取什么举措,中国对此有何看法也是考量之一,由于中国对东盟特定国家具有更强的影响力,这会让情况变得更棘手。”
南中国海行为准则能取得进展吗?
不过,阿萨纳表示,若各方能在本周会议中就“南中国海行为准则”(COC)达成些许共识,则有机会扭转目前南中国海局势的窘境,他说:“如果我们能够制定有关南中国海的规定,我认为这确实会产生影响。因此,我认为东盟将持续推动敲定‘南中国海行为准则’的最终文本。”
印尼外交部官员苏约迪普罗(Sidharto Suryodipuro)在上周表示,作为东盟轮值主席国的印尼,已致力加快与包括中国和东盟成员国在内的“南中国海行为准则”谈判。
中国和东盟十国于2002年就达成不具约束力的“南中国海各方行为宣言”(DOC),并为推进和落实宣言于2017年启动“南中国海行为准则”的文本内容磋商,但至今仍进展牛步。中国与东盟并在今年3月举行“南中国海行为准则”首轮谈判,但未达成重大共识。
此外,数名观察人士也不约而同表达,不看好“南中国海行为准则”在今年能取得实质进展的立场。
柬国智慧大学的孙金说,由于中国和东盟对南中国海行为准则的文本内容上仍有分歧,他并不认为目前正在进行的准则草案二读能顺利在今年完成;越南胡志明市国家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大学国际关系讲师黄心光(Huynh Tam Sang)则于稍早对美国之音表示,中国与东盟官员先前就准则谈判之际,前者的船只正在菲律宾于南中国海控制的岛屿出没,显现北京并无意与东盟积极推进这项准则。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