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链接

中国时间 11:34 2025年1月24日 星期五

新疆强劳产品进入美国,限制一年后效果如何?


2012年5月18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市一家太阳能发电厂的员工搬运太阳能电池板
2012年5月18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市一家太阳能发电厂的员工搬运太阳能电池板

美国实施《维吾尔强迫劳动预防法》已经一年多,美国海关和边境保护局扣留了价值约14亿美元的产品,但从全球汽车产业到太阳能行业,都发现仍和新疆强迫劳动存在着大量关联。分析人士表示,只要市场的需求面够大,就会有人愿意冒险,而企业也会运用包括“洗生产履历”等各种方法来逃脱美国法令的限制。

英国谢菲尔德哈勒姆大学的海伦娜·肯尼迪国际司法中心(Helena Kennedy Center for International Justice)近期发布了一份维吾尔地区太阳能行业采购暴露评估报告,结果发现,尽管受到美国《维吾尔强迫劳动预防法》(UFLPA)的限制,全球绝大多数的太阳能电池板仍然在维吾尔地区生产。

该报告指出,一些世界上最大的太阳能组件制造商考量美国法令的合规性,创建了一条声称不含有新疆在内的产品线,专用于美国市场,但这些供应链的产能仅占公司全球产能的7%至14%,他们同时还继续向在维吾尔地区有其他产品线业务的供应商或次级供应商进行采购。

然而,这份报告所揭示的太阳能行业,恐怕只是众多仍持续涉及新疆强迫劳动生产商品当中的一环。

多行业涉及强迫劳动

美国海关和边境保护局的数据显示,边境稽查的重点从原本的服装、棉花、西红柿和多晶矽等4个高风险优先行业,逐渐扩大至电动汽车电池和其他汽车零部件以及金属、药品等,这也反映了有更多行业可能与新疆强迫劳动有关。

而英国谢菲尔德哈勒姆大学在去年底的另一份报告或为美国将要对汽车产业扩大审查奠定基础。该报告揭示,有超过100家国际汽车零件或汽车制造商在一定程度上曾接触维吾尔强迫劳动所生产的产品。

美国《维吾尔强迫劳动预防法》自去年6月实施。在该法律下,所有来自新疆的商品都被视为与强迫劳动有关,并被禁止进入美国,除非进口商能提供足够证据表明其供应链中无强迫劳动。

扩及汽车业

在过去的一年内,美国海关和边境保护局一共扣押了超过4269批货物,总货值近14亿美元。其中679批货物已被排除,1608批货物已被放行,1985批货物还在审查当中。被扣押的货物主要集中在电子产品,服装、鞋类和纺织品。但自今年2月以来,已有31批汽车和航空航天货物被根据《维吾尔强迫劳动预防法》扣留,包括铝和钢在内的基本金属货物的滞留量也从2022年底的每月约100万美元飙升至每月超过1500万美元。

为了阻断维吾尔人强迫劳动的供应链,美国做出的努力不止于此。8月初,美国国土安全部宣布,电池制造商骆驼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和香料研制公司晨光生物科技集团最新被列入《维吾尔人强迫劳动预防法》的实体清单,其商品禁止进入美国。在此之前,已有24家公司被美国列入黑名单。

不过,尽管美国加大执法尺度,也确实获得了一些成效,但英国的报告显示仍有不少企业涉险。

台湾亚太产业分析专业协进会理事陈孝昌(陈孝昌提供)
台湾亚太产业分析专业协进会理事陈孝昌(陈孝昌提供)

台湾亚太产业分析专业协进会理事陈孝昌在接受美国之音采访时表示,从商业逻辑层面分析,只要市场的需求面够大,就会有人愿意冒险去采购新疆商品。以太阳能电池板为例,在国际间推动2050年净零排放的使命下,世界每个国家都背负着所谓的KPI(关键绩效指标),必须要在一定的时间内达成某种程度的减碳目标。因此,在政策驱动下,太阳能板的需求量就会变得非常大。汽车产业也是如此,全球汽车零件制造市场预计在2026年成长至近2万亿美元,同样有很大的需求。

为何涉险

陈孝昌说:“所以第一个的话,因为需求过强、越大,所以他们愿意冒这个险。那第二个的话,他也是觉得说,像美国的操作很有可能都还是属于所谓政治性的一个操作。”意思是说时间久了,美国自己可能也会妥协而逐渐放宽审查,因此他认为,美国《维吾尔强迫劳动预防法》在短期内会有效果,但长期下来影响可能会减弱。

台湾国防安全研究院国家安全研究所副研究员侍建宇(侍建宇提供)
台湾国防安全研究院国家安全研究所副研究员侍建宇(侍建宇提供)

台湾国防安全研究院国家安全研究所副研究员侍建宇在接受美国之音采访时表示,美国将人的尊严与货物的价值和经济利益脱钩,做了一个很好的示范,但能否真正达到减少新疆强迫劳动的成效,他也抱持怀疑。

侍建宇说,原因在于这些涉及新疆强迫劳动的货物不见得要出口到美国,并且美国的盟邦如欧盟、加拿大或中南美洲等国家都并未达成一致的协议要对强迫劳动进行立法制裁,所以涉及新疆强迫劳动的公司与货物照样可以送往其他国家去卖,“而这个还不是躲躲藏藏,它就是直接卖过去,只要不进到美国境内就好”。

《地缘政治》(The Geopolitics)网站在8月初发表一篇《谁从俄乌战争中受益?》的文章,分析了包括美国、中国、印度和阿拉伯国家在内的多个国家都从中受益。今年4月,《欧亚时报》(The EurAsia Times)也说中国正从俄乌战争中受益。

侍建宇表示,俄乌战争让中国跟欧洲的贸易额大幅增加,无可讳言新疆也是受惠者之一。他说:“从这个角度来讲,美国的这个法案事实上并没有达到原来预期的功效。”

应变手法

侍建宇表示,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为了规避美国法令,一些企业在中国设立了很多空壳公司,明明是新疆生产的货品,却借此绕过新疆或是制作假文件来假装货品并非产自新疆。虽然美国还是可以去追溯源头,可是问题在假文件查也查不完。

此外,在俄乌战争后,中亚国家变成是新疆很大的出口国,一些低阶的产品通通进入中亚,再从中亚转运到中国其他一带一路的国家。再加上中国还会利用东南亚国家从事产品再加工去“洗生产履历”,所以企业有各种应变方法去逃脱美国法令的限制。

《维吾尔强迫劳动预防法》在施行的第一季度中,似乎就已经出现了这个现象。拦截最多的太阳能电池板当中,只有26%来自中国,69%来自马来西亚和越南。也就是说,运往美国的太阳能电池板几乎都是在这两个国家生产的,尽管全球约有8成的太阳能关键原料“多晶矽” 是产自中国,而且这也和英国学术机构的调查报告结果不同。

侍建宇强调,美国的经济跟中国的经济到底要进行什么样的脱钩,是必须弄清楚的事。

他说:“如果美国真地决定要跟中国的经济做全面脱钩的话,这当然都可以做得到,干脆就是不要这个贸易往来。如果你只是要限制在高科技上面,然后低阶的这些东西你没有要全面做制裁、做脱钩的话,那我想这个法案是不足以抵挡那些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流通的情况。”

尽管美国进一步对涉及新疆强迫劳动企业祭出实体黑名单,但侍建宇认为,这种指控必须要在有确切的法律依据下才能进行,虽然美国和人权团体提出了一些他们所谓的证据,但怎么判读这些证据又是另一个问题。

如何判读证据

日本法政大学法学部准教授熊仓润(资料照)
日本法政大学法学部准教授熊仓润(资料照)

著有《新疆-被中共支配的七十年》的作者、日本法政大学法学部准教授熊仓润在接受美国之音采访时表示,《维吾尔强迫劳动预防法》的成果虽然限制了部份新疆产品的供应,但不能说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原因在于无法明确区分强迫劳动与普通劳动。

他表示,如果西方部分国家停止使用新疆强制劳动的产品,原来这些受到强迫劳动的维吾尔人的生活恐怕也不会因此变得更好,因为他们以后还是需要继续从事其他某种劳动,因为中国仍旧能够将其他产品出口到许多其他国家。

两种价值观

熊仓润表示,西方包括日本,跟中国在强迫劳动的问题上认知分歧,西方很难强制将自己的认知推到中国,因此西方的方法可能会受限。

在他的书中,强迫劳动的争论形成两种不同论点,是相互冲突的平行线。西方认为,如果工人是非自愿的,那么完成职业培训后成为劳动力的本身就是一种胁迫的产物。中方则是发布《新疆的劳动就业保障》白皮书,辩称尊重工人自由意志的同时并促进就业,大大减少了新疆的贫困人口。

熊仓润说,这就好比时尚企业H&M在宣布停止从新疆采购棉花后,在中国遭到抵制,这使得有意在中国开展服装市场的企业面临着一个艰难的抉择:是停止采购新疆棉花并在中国遭到抗议,还是继续采购新疆棉花而受西方世界批评。而这恰恰是西方伦理与中国逻辑两者价值观差异所造成的两难选择。

评论区

XS
SM
MD
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