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链接

中国时间 22:02 2025年1月22日 星期三

美公共卫生专家:中国春运加快达到群体免疫 或有助于脱离疫情高峰  


中国交通压力最大,一年一度的“春运”在如同海啸般蔓延的新冠感染爆发中拉开帷幕。广东深圳南站大厅内,旅客们人们带着口罩和行李,熙熙攘攘挤满大厅,等待买票和登车。本照片由新华社发布,美联社提供。
中国交通压力最大,一年一度的“春运”在如同海啸般蔓延的新冠感染爆发中拉开帷幕。广东深圳南站大厅内,旅客们人们带着口罩和行李,熙熙攘攘挤满大厅,等待买票和登车。本照片由新华社发布,美联社提供。

再过几天就是农历春节,适逢中国放宽防疫措施后,感染人数激增,让春运面临着更大的挑战。美国俄勒冈州立大学全球卫生中心主任纪骏辉在接受美国之音专访时表示,在了解奥秘克戎(Omicron)及其许多亚种具有非常强的具有免疫逃脱的特性后,科学家知道,想要降低疫情高峰的唯一办法,就是让足够的人口去感染,因此中国春运有大量人口流动反而可以加快达到群体免疫的程度,对脱离疫情高峰有帮助,但地方政府也要准备好充足的医疗能量,将有限的资源集中去保护老弱族群。

中国在松绑边境防疫管制措施后,各国如临大敌,纷纷对从中国入境的班机或旅客采取更多的限制或检测,就怕侦测到的新的变种病毒株,造成新的全球流行。加上春运期间适逢放宽防疫措施与开放边境之后,很多民众担心可能会加重感染浪潮。

上海火车站里的春运人潮。(2023年1月16日)
上海火车站里的春运人潮。(2023年1月16日)

中国官媒新华社1月14日提醒民众春运期间,应尽量避免出行、举办或参加大规模聚集活动,非要出门的话,则须全程佩戴口罩,减少近距离与他人接触,并做好个人卫生。

美国俄勒冈州立大学全球卫生中心主任纪骏辉在接受美国之音专访时表示,根据现有的最新资讯,中国流行最多的新冠病毒是BA5.2和BA7两个奥秘克戎的次级亚种,占了中国新冠病毒里的80%,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检测出新的变种或亚种。XBB.1.5 是最新的奥密克戎亚种,在美国逐渐成为最主要的流行病毒株,而它之所以会变成最主要,道理很简单,就是因为它的传播速度比其他亚种来得更快。

纪骏辉表示,如果中国的疫情在短期间内无法将高峰下降、仍继续扩散的话,XBB.1.5也有可能会变成中国的主流。

美国俄勒冈州立大学全球卫生中心主任纪骏辉(取自采访视频)
美国俄勒冈州立大学全球卫生中心主任纪骏辉(取自采访视频)

致死率高的变种机率低

纪骏辉说,依据病毒变种的演化法则,需要高传播率加上低死亡率才能具有演化优势,如果致死率很高,把宿主都杀死了,造成传播率低,那么病毒也无法继续生存下去,等于自我设限了。因此,在可预见的未来,新冠肺炎病毒(SARS-CoV-2)不会消失,它的新变种或是次亚种会长期跟人类共存相处。

纪骏辉说:“未来有突变说导致一个这个重症率跟致死率更高的变种,这个可能性不能说完全没有,但是很低。”

他说,因此多数专家不会太担心中国放宽边境措施,但是还是要注意监督,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国家对中国旅客设限,就是因为中国在这方面的资讯还不够透明。

他说:“那我相信这个设限是短暂的,暂时的,就是说等到大家很安心说,目前在中国没有出现更严重的变种的话啊,这些设限在不久的将来应该会取消。”

上周六,中国国家卫健委宣布,自去年12月上旬中国放宽防疫措施后至今年1月12日期间的染疫死亡病例59,938例。其中病毒感染导致呼吸功能衰竭死亡病例5,503例,基础疾病合并染疫死亡病例54,435例。中国医政司司长焦雅辉并表示中国全国疫情峰值已过,目前感染人数已经呈现大幅度回落。

但英国健康数据分析公司Airfinity最近发布的报告说,1月13日是这一波疫情的峰值,单日染疫人数达370万人,单日死亡病例达2.5万例,中国自12月上旬放宽防疫措施以来的染疫死亡人数,累计增加到58.4万人。Airfinity预计,中国全境至4月底累计染疫死亡病例将达到170万人。

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前首席科学家曾光也曾示警,中国发病高峰还会持续二至三个月,重症高峰持续时间会更长。

纪骏辉表示,峰值没有一个非常绝对或是客观的数值,因为峰值跟两个因素有关,一个是病毒本身的传染速率,另外一个是人口的免疫能力,但其背后有一个原则,就是人口免疫力越高,高峰值就会比较快降下来。

中国武警士兵在上海火车站里指挥春运人潮排队等候。(2023年1月16日)
中国武警士兵在上海火车站里指挥春运人潮排队等候。(2023年1月16日)

加快健康感染

他表示,自从去年初欧美国家在面对奥密克戎及其亚种出现时,他就一直在观察他们所采取的措施跟病毒传染高峰之间的关系,发现有一个规则可循。

他说,当时还没有双价疫苗出现,欧美国家都知道原始疫苗无法预防感染,只能防止重症跟死亡,这也代表在达到群体免疫前传染高峰会一直持续下去。因此,当时欧美国家就开始采取比较宽松的态度,放宽疫情管控措施,例如美国疾病管制与预防中心(CDC)在奥秘克戎高峰大约开始下降的时候,就立刻宣布室内公共场所不用再戴口罩,“这是一个很大胆的宣示”。

纪骏辉说:“我的观察就是说,他们在面对Omicron的时候,了解它的特性,知道唯一的办法要降低这个高峰,就是要让足够的人口去感染,因为疫苗没有办法防止感染,因此他们采取的策略就是一方面鼓励民众施打疫苗,一方面把这个整个医疗能量集中在保护这些老弱。”

纪骏辉说,当时美国已经停止做疫调,美国主要的染疫统计是来自地方县市卫生局,他当时也有接跟俄勒冈州几个县市卫生局的主管接触过,他们都说不只不做疫调了,连感染统计都不做了,他们只把所有的重点放在防止重症跟死亡上。

美国总统拜登在推动美国民众接种新冠疫苗加强针之际打加强针疫苗。(2022年10月25日)
美国总统拜登在推动美国民众接种新冠疫苗加强针之际打加强针疫苗。(2022年10月25日)

了解病毒特性做出因应

纪骏辉说:“我现在是回溯去年欧美的经历,他们采取比较松绑的态度来面对这个Omicron,等于是他们没有公然宣布,但是其实它的意涵就是让健康的民众安全地去感染,那这样的策略下,他们的这个高峰期就比较短,大概都是1个多月到2个多月。它很快就去高峰期,然后就很快下来。”

纪骏辉说,相对一些在面对奥密克戎时,仍保持着某些程度管控措施的国家,就会把高峰期拖得很长,台湾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虽然台湾后来有松绑一些规定,但还是相对很严格,一直到去年12月1日起才解除室外须全程配戴口罩的规定。

纪骏辉说:“那这样的情况下,等于是台湾的这个Omicron传播期很长,拖得很长,我们(台湾)没有一个明显的高峰,但是我们有很长的高原。”

纪骏辉说,中国也有很多优秀的流行病学家,他们都知道这些事实,也知道这些现象,只是他们在领导阶层决定要脱离清零政策之前,他们的意见都不被接受,直到“白纸运动”后,国家防疫政策转向,领导阶层才开始去听这些流行病学专家的意见。

改变观念与心态

纪骏辉表示,中国过度相信清零能力的结果,使得各级政府都没有做好准备,不管是疫苗还是药物及医疗能量。除此之外,他认为中国也想要仿效欧美,很快开放让民众大规模感染,然后将高峰期一下子飙很高,但也在短时间内就降下来,“我的推测是,它们想走向这个策略”。

纪骏辉强调,在新冠疫情开始的头两年,或许还可以说感染率很高代表防疫失败,但是到了第三年,当面对的病毒是奥密克戎的时候,情况其实正好恰恰相反,因为没有任何疫苗能够阻挡奥密克戎的传播,它的传染速率非常快,快到连中国那么严格的封城清零措施都没有办法挡住它。所以如果用这个认知与心态去看中国春运,就可以了解,透过人口大规模移动加速民众安全健康的感染,其实不是一件坏事。

纪骏辉说:“所以面对奥密克戎,就是说你不只是策略要改变,观念也要改变,就是说我们知道没有办法去阻挡它的传播,那唯一的办法就是让健康的人安全感染,所以我倒不担心说他们的这个春运人口的流动,也许可以加速尽快达到这个群体免疫的程度。”

不过,纪骏辉也提到,但这背后仍有一个潜在的危机,就是该如何去保护老弱族群,因为中国年长者的疫苗施打率很低,特别是春运期间大城市的感染扩大并加速传播到乡村地区,但如果放任感染又没有充分药物准备的话,就有可能在春节过后迎来新一波的死亡,这点比较令人担心,所以地方政府如何把有限的资源集中去保护这些老弱族群,是现阶段的重点。

纪骏辉说,奥密克戎免疫逃脱的特性,颠覆了医学界和公共卫生学界的观念,因为过去人们认为打疫苗是为了防止感染,但新冠原始疫苗对防止感染的效果很低。当然,新的双价疫苗虽然在临床实验上能防止感染,但仍需要经过实际的人口流行病学的长期观察,才能知道真实效果,但目前因施打双价疫苗的人口还不够多,时间也不够长,所以科学家对于双价疫苗防止感染的能力如何,仍有待进一步验证。

新冠疫苗
新冠疫苗

一年需打两剂疫苗

他说,因此,依照目前的情况,疫苗的免疫效果无法维持很长,这就跟流感疫苗一样,也非长效性,所以需要定期去施打。纪骏辉估计,至少在一两年内,我们每年大概会需要打两剂疫苗。

他还说,奥密克戎也让科学家了解到,人跟人之间的免疫能力有很大的差异性,目前有少许的研究发现到,有一些自然免疫力很强的人,即使没打疫苗,密切接触奥密克戎病毒也不会被感染 ;相对地,也有一些人的自然免疫能力很低,即使打了疫苗,产生的保护力也很低,或者甚至没有。也就是说,科学家对于人体免疫反应的差异性所知有限,除了已知年长者、慢性病、服用抗癌症药物与抗免疫药物的人免疫力比较差之外,没有其他办法能够简单快速地去分辨谁是免疫力很高或是很低的人,而这也是下一个阶段的研究重点。

评论区

VOA卫视最新视频

时事大家谈:马斯克会韩正 暂停TikTok禁令换X在中国落地?
请稍等

没有媒体可用资源

0:00 0:12:14 0:00

美国之音中文节目预告

  • 7/23【时事大家谈】拜登退选中国网民热议 “把他赶下台”影射习近平?拜登退选牵动美外交政策 下届总统恐对中更强硬?嘉宾:美国“信息与战略研究所”经济学者李恒青; 美国《当代中国评论》国际季刊主编荣伟;主持人:樊冬宁

XS
SM
MD
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