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链接

中国时间 9:46 2025年1月24日 星期五

专访陈志武(4):谈中国金融监管与教育


资料照:校外补习公司新东方在北京的总部大楼
资料照:校外补习公司新东方在北京的总部大楼

任教于香港大学的经济学、金融学学者陈志武认为,当今中国面临许多挑战,其中包括在金融监管和教育方面的挑战。恰当的金融监管对中国经济发展至关重要,开放的教育则对中国转变为以创新立国至关重要。陈志武教授在接受美国之音采访的时候直言不讳地表示,至少就教育而言,他的担忧比七八年前是增加了而不是减少了。

就金融监管而言,中国房地产业界因监管不力、住房建筑资金被挪作他用导致烂尾楼大批出现并严重危及购房者基本利益和中国金融安全的情况仍在发展中,最终的解决办法仍是悬而未决。就教育而言,陈志武本人在中国接受了基础教育,他在美国出生和成长的孩子则接受的是美国的基础教育,因此他对两边的基础教育的差异有切身的观察和体会。

以下是陈志武接受美国之音采访记录的第四部分。陈志武表达的是他的个人观点,不代表美国之音。

金融监管的得失与民众的基本安全感

金哲问:就金融而言,当今中国让很多中国人感到困惑。一方面国家严厉打击所谓的非法集资,另一方面得到国家加持的银行和房地产业却出现现金断链,而国家金融监管机构却声言无力监管,对断链受害者表示爱莫能助。这种乱象究竟是来自成长中的痛苦?还是一些批评者所说的整个制度就是一个大骗局?

香港大学金融学讲席教授陈志武(照片提供:陈志武)
香港大学金融学讲席教授陈志武(照片提供:陈志武)

陈志武答:这涉及到的问题就很多了。我们这些人,包括张维迎教授他们,我们经常谈到的就是一方面很多行业,特别是金融行业,包括现在的房地产行业,监管达到了无孔不入的程度。另一方面,在一些重要的细节上,该管的又不去管。

比如说,像最近发生的河南郑州乡镇银行的事情。那么多的人,几十万存户的钱一下子说没就没了,不让他们去提款。他们要求相关的监管部门出面来监管的时候,不仅仅找不到人,而且这些存户也被抓起来,不让他们去维护他们一些最基本的权利。这导致整个中国社会对原来一点都不会去怀疑的银行也不再相信了。

根据我自己的经历,我以前就想过这样的问题。如果说对银行你都没办法相信了,这个社会还有什么东西可以让我们相信?有什么样的财富载体可以让我们完全有绝对的安全感?银行是最后的堡垒,最后的一道防线。如果连这一道防线都没办法让我们有相信、放心、信任的感觉,这个社会还有什么东西可以让我们睡得好,让我们觉得能够放得下心呢?

这应该是去好好管的。最近大家都关注的断供的危机,这就要让我们去想,为什么以前卖的那些期房、让银行做的那些贷款给那些老百姓,让要买房的人每个月都给付月供,把那些钱交给开发商,那些开发商可以拿到钱卷款逃跑;或者是出现烂尾楼,就是有一些房子买了以后,五年,甚至十几年都还没有建好,这中间涉及到普通老百姓利益的监管漏洞为什么会出现?

这个时候,我们就去应该去多去问一些问题,这就是,这些监管到底是为了保护老百姓的利益呢,还是为了政治上的维稳呢?还是为了地方政府收到一些跟土地有关的财政税收呢?到底为的是什么呢?这是社会精英和监管部门都应该去问、都要思考、都要去找到答案的一些问题。

为什么对中国的教育担忧增加了

问:你先前发表文章《我为何对中国教育担忧》。你的文章被认为说出了很多中国人的心里话。你在谈到你所知道的所谓中国优秀留学生的时候说:

“中国人天赋好,又聪明勤奋,但为什么结果会如此令人失望,跟美国、印度和其他国家的人差别那么大呢?答案主要在两方面,一是教育理念、教育方法,包括中国父母对子女的养育方式;另一方面是儒家文化,尤其是坏在我们推崇的 ‘顺从听话’ 和孝道文化上,这些文化烙印实际是中国人一辈子的包袱,走到哪里都无法丢掉,到哪里都吃亏。...(教育)好与不好,只有基于子女的个人兴趣、偏好、个性和天赋才有意义。否则,不仅没有意义,而且很容易造成天赋与人才的浪费,结果只会是子女学习、工作没有热情,无精打采,每天因为在做自己没有感觉的学习或工作而特别累,而且会时常抱怨,对生活、工作失去兴趣。... 在任何社会中,人才资源是各项资源中最为重要的,因此,把每个人的兴趣和天赋跟其专业尽量配置得一致,是整个经济中最为关键的一部分,也是决定一个国家整体资源配置效率的最关键因素。”

从你发表上述文章七八年过去了。你现在对中国的或华人的教育和教育理念的担忧是减轻了还加重了?

答:当然,总体上的担忧是增加了。

其实七八年以前中国社会对做父母的,对于学生来说,教育的选择比现在要多很多。原来有很多的民办小学,民办幼儿园,民办中学,甚至有民办大学,也有很多的国际小学、国际中学。但在过去的8年里,很多民办学校、国际学校的都关掉了。原因是我们很多朋友都了解、都熟悉的。由此而来的结果是,跟七八年前比,中国家长为自己的子女选择学校、选择教育的时候,选择的机会反而少了很多。

这就是为什么我说对中国教育的前景,我的担忧不仅仅没有减少,反而是增加了。当然,中国教育的问题是一个非常大的问题,一时半会儿我也没办法系统地讲完。但是有两点我觉得也可以在强调一下。

第一,中国年轻人跟小孩教育的原来的标准、那些追求的指标都应该改变一些。特别是我几年以前在文章里面也谈到,我们都是用儿子女儿乖不乖、听话不听话来判断子女教育成功不成功,这完全是错误的。

为什么要你的儿子,你的女儿必须那么乖、那么听话,没有个性?一个孩子当初有个性,做父母的就要想尽一些办法把他的棱角、个性的棱角都给他抹平,变成标准化的、像工厂生产的产品一样,让自己的子女没有真实的、独特的人格。

中国人的教育观念大成问题

我在美国生活这么多年,几乎没有什么时候听到过美国的父母说,我的儿子多乖多好。我注意到,中国做父母的夸奖朋友的时候会说:啊,你把你儿子养的这么好,那么听话,那么乖。在中国父母看起来、听起来,这是很好的表扬。但这本来应该是一个坏事。你怎么没有培养出来一个像(特立独行的)埃隆·马斯克那样的儿子,或者是培养出类似于埃隆·马斯克那样的女儿呢?

中国要成为创新型国家、创新型社会,要追求的目标就是不要让自己的儿子、自己的女儿变得那么乖,那么听话。

另外我希望强调一点就是,很多的中国父母总是忘记了首先他们应该有自己的生活,有自己的事业追求,有自己的生活主线。这样,才可以让他们的子女有他们自己的自由空间、生活空间和发展空间。

我注意到很多的朋友,做父亲的尤其是做母亲的,很多人都没有自己的生活。到最后把自己每天24小时的注意力都放在儿女的身上。他们可能觉得,这对儿女的成长是一种爱,是一种投入,但他们有没有想过,作父母的把太多的注意力只专注在儿女的身上,就变成了儿女的一种负担,给子女发展的空间、成长的空间设置了很多的障碍。

因为你这样一来,让你这儿女没有自己的发展,没有自己让自己成长,让自己去尝试不同的体验、不同的工作,不同的生活这种空间了。因为他每天要照顾父母的情绪、想法、偏好。

中国父母为子女谋求更好教育的出路在哪里

问:你的孩子在美国出生长大受教育。我先前读到你的一篇文章说,你女儿在美国学校受的那种独立思考、独立研究的教育是中国人难以想象的。她在上小学的时候就学到了足够的独立思考、独立研究的必要技能,可以给你这个大学教授当研究助理并且可以胜任愉快。

要是有望子成龙的中国父母(我们可以相信这样的中国父母成千上万)问你:假如不出国当小留学生,在中国的孩子怎样才能得到接近于得到你女儿那样的教育?你要怎么回答?

答:这很难找到答案。就像我刚才说到的,现在在中国,为子女的教育做选择的空间越来越窄了。如果不愿意让子女国外去留学,要是留在国内,除了那些国际学校以外,可能很难有其他太多的选择。

也许,除了这些没有选择的学校之外,可以做一些课外的安排。当然我知道,从一年多以前课外的教培受到了很大的打压。所以,这些方面的选择也是越来越少了。但还是有一些退休的老师,一些退休的知识分子,还有其他的人提供的教学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分析能力,培养问问题的能力。这样的一些班,这样的一些项目还是有的。

所以,如果你不愿意把自己的子女送出去,如果是留在国内的话,只能是在夹缝里面尽量去找一些这样的机会,让自己的子女不只是一个工厂生产的典型的人,让自己的子女的有机会培养自己的独立思考的能力,分辨的能力,成为一个有趣味又有自己在独立的主见、独立的思考的更完整的人。

美国之音中文节目预告

  • 7/23【时事大家谈】拜登退选中国网民热议 “把他赶下台”影射习近平?拜登退选牵动美外交政策 下届总统恐对中更强硬?嘉宾:美国“信息与战略研究所”经济学者李恒青; 美国《当代中国评论》国际季刊主编荣伟;主持人:樊冬宁

XS
SM
MD
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