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链接

中国时间 6:04 2024年11月28日 星期四

印度要不要追赶中国?


印度的经济发展在加快,但中国更快。印度人在琢磨如何才能赶上中国。但是,一些专家提醒印度,追赶没有意义,一个中国化了的印度对印度和中国来说都将是一个灾难。

*印度欲追中国龙*

印度跟中国相比常常处于下风。在当今世界经济步入复苏阶段的时候,印度去年经济增长6.7%实属不易,但中国的8.7%更令人赞叹。印度的专家学者和政府智囊总是心存不服,一直在谋划如何才能奋起直追,赶上中国这条东方巨龙。

印度新德里的智囊机构政策选择中心主任,国际知名的学者默罕·古鲁斯瓦米(Mohan Guruswamy)最近发表一本新书,专门探讨了印度怎样才能够从中国的经验中学到快速发展的途径。这本书的名字很醒目,叫作《追龙--印度是否能够赶上中国?》该书的另外一位作者是新德里的一位国际关系问题专家左拉瓦·辛格(Zorawar D. Singh)。

在这本书里,古鲁斯瓦米系统地对比了印度和中国经济的异同和双方经济改革的发展过程。古鲁斯瓦米在华府智囊机构传统基金会举行的新书发布会上说: “中国在1975年和1976年的时候就已经是一个工业化程度比较高的国家。GDP中几乎有一半来自工业。而当时印度的GDP主要还是来自农业。工业比重很小。随后,中国开始了变革,开始了真正了不起的变革。经济扩大了,附加值增加了,投资起飞了,经济自由化得到了很大的扩展。”

*印度学者:中国经验值得学习*

古鲁斯瓦米说,中国经济改革的成就已经是众人皆知的。在这个过程中,他说,印度在干什么呢?印度人一直在争论是不是需要开放经济。虽然从90年代启动改革之后,印度经济也有了很快的发展,但这种辩论还在没完没了地进行。跟中国相比,印度实在可以称得上是勤于口而缓于行。

这位在美国受过系统教育的印度学者指出,印度要加快发展一方面要改变这种议而不决的拖拉作风,另一方面是要向中国学习,因为中国和印度经济的基本面有许多类似的地方,中国融入世界经济的经验对印度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追龙--印度是否能够赶上中国?》一书中提出的借鉴之处包括:投资在经济持续增长中的作用;国企改革的经验;城市化过程中如何吸收农业人口;以及基础建设的融资和出口发展等等。

*美国学者:印度要走自己的路*

不过,美国学者对古鲁斯瓦米的观点提出了不同意见。美国国会图书馆的印度裔学者拉贾·默罕(Raja Mohan)说:“印度应该追赶中国吗?这是一个许多印度人都感到困惑的问题。中国如何如何,但我们跟中国是不同的。印度不是中国,印度也没有必要以中国作为标准来塑造自己的未来。”

默罕也承认,印度要融入世界经济,要进行工业化,要解决贫困的问题,要把经济从很低的水平提升起来是有很多事情要做。但印度人应该按照自己的情况,以适合自己的速度和方式来发展,不应该以中国模式来塑造印度。

传统基金会的亚洲经济专家史剑道(Derek Scissors)更是明确表达了的反对意见。史剑道说,中国的经济改革经过了三个阶段,一是80年代的农业改革,二是90年代的城市改革,三是最近10年的国进民退的阶段。中国的改革过程是曲折反复的,没有一个统一的经验可供印度学习。

*史剑道:印度要复制中国将是世界灾难*

史剑道还指出,中国的高速发展既有经验也有教训。对于印度这样的人口大国来说,如果按照中国的路子发展下去,无论对印度还是世界都将是一个灾难。

史剑道说: “就人口优势来说,这本书说,印度很多人说,我们有人口优势,最终会赶上中国。的确如此,日本是亚洲的老人社会,中国是中年人社会,而印度是年轻人的社会。这很好。”

但是,史剑道说,处理人口问题有很大的危险。按照中国的模式,城市化意味着要为数亿人创造就业。工作安排好了,社会就稳定,经济增长就能达到9%或者10%。安排不好,经济就没有增长,社会就会动乱。中国在这个问题的做法给印度提供了教训。

此外,史剑道还表示,中国靠投资和出口的增长模式也不应该学习。超高的投资比例是推动了经济增长,但投资效益很低,影响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而过于依赖出口则会加重世界经济的不平衡。一个中国就让世界难以承载,印度如果再成为另一个“世界加工厂”,世界的反应将可想而知。

VOA卫视最新视频

时事大家谈:促出口迎战特朗普贸易战,中国此举能否奏效?
请稍等

没有媒体可用资源

0:00 0:20:04 0:00

美国之音中文节目预告

  • 7/23【时事大家谈】拜登退选中国网民热议 “把他赶下台”影射习近平?拜登退选牵动美外交政策 下届总统恐对中更强硬?嘉宾:美国“信息与战略研究所”经济学者李恒青; 美国《当代中国评论》国际季刊主编荣伟;主持人:樊冬宁

XS
SM
MD
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