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有知华派之称的美国知名中国问题专家沈大伟(David Shambaugh)说,在中国的人权问题上,美国必须在政府最高层面定期和直言不讳地表达关切。
他是在星期四(9月8日)人权组织“自由之家”举办的一个活动上发表的上述看法。
他说:“美国政府必须从总统等最高层面公开和定期地对中国内部情况和压迫表达看法。这或许改变不了人权状况,但是会改变世界范围内有关中国议题的氛围。”
“中国现在对于在世界上丢颜面非常敏感,或许可以说,是脆弱的。”沈大伟接着说道。
他说,中国现在的一些行为,比如试图掌握有关中国的话语权、加大对国内社会的打压对内和对外的审查,都表明中共政权的不自信和不安全感。
他说:“自信和有安全感的政权不会压迫。压迫是不安全感的表现。”
在政策层面,沈大伟认为,美国不应把重点过多地放在与中国的各个对话上。他说,中国就是希望把有争议的问题放到闭门的对话中去谈,但是在他看来,这种方式不符合美国利益,而且美国想要在人权问题上向中国施压的目的成效甚微。
他认为,美中两国间的数十个对话,尤其是战略经济对话,应当停止,而是转变为三大领域的对话,即防务、人权和经贸。
他表示,在影响和改善中国人权的问题上,美国应当起表率作用。他不否认美国也需要做出更多的多边努力,寻求欧洲和世界其他国家的支持,但是问题是,中国已经通过一些方式让一些欧盟国家弱化或不谈人权,因此不能期待美国能和欧盟所有国家在这个这问题上形成统一阵线。
不过,在美中关系上美国是否能够成功地将人权议题与其他议题挂钩,一些专家有不同的看法。
参与星期四讨论的另一位中国问题专家黎安友(Andrew Nathan)认为,“美国的政治体制几乎没有能力形成这种联系。” 他说,如果这么做了,美国选民中的一些商界人士可能就会不满,进而采取行动促使美国政府在与中国的谈判对话中弱化人权议题。
黎安友在接受美国之音采访时说,过去几年来,人权被置于美中关系首要地位的时候只有一次,也就是中国盲人维权律师陈光诚避入美国大使馆的时候,那时正逢时任国务卿的希拉里·克林顿访华,因此这个人权问题必须首先解决。
他说:“通常这类巧合不会发生,同时美方也需要处理其他议题,不管是钢铁产能过剩还是联合国安理会的问题。”
黎安友在讨论会上还举了一个学术界的例子。他说,他在一个研究美中关系的小组中提出需要将人权议题作为美国的一个战略关切,成为双边关系中的重点议题之一,但是他的这个看法被其他持现实主义观点的成员否决。
中国政府一直对西方国家政府和媒体抓着人权问题不放感到不满,并称一些国家将人权作为工具,实行双重标准。中国方面也不承认自己的人权纪录糟糕,而是反复强调中国经济发展、解决几亿人的温饱正是保护和促进人权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