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链接

中国时间 23:05 2024年12月23日 星期一

中共建政75周年 香港的角色转变: 从抗争到被融合


资料照:中国国旗与香港特区旗帜
资料照:中国国旗与香港特区旗帜

随着中共建政75周年的临近,香港在国际社会中的角色发生了深刻变化。香港的经济和政治环境正逐步融入中国的国家发展计划。

港版《国安法》及《基本法》23条的立法使香港的抗争运动几乎绝迹,黎智英案和47人案等案件依然引发国际关注,但在大型抗争消失和言论及出版自由遭打压的情况下,国际对香港的目光逐渐减少。香港从曾经的自由经济体转变为与俄罗斯、朝鲜等国家密切合作的枢纽,中国主张的新国际秩序下,香港有了新的身份和角色定位。

香港再无大型抗争运动恐失国际关注 离散港人或无奈领导运动

近年抗争已绝迹香港街头和议会,而随着《港版国安法》和基本法23条的落实,香港在国际的形象亦变得相当负面,西方对香港的关注逐渐减弱。

香港民主委员会(HKDC)高级政策和研究员、乔治城大学博士生敖卓轩接受美国之音专访谈到,国际目光渐渐离开香港。

他说:“这世界上有许多议题,从以巴冲突到俄乌战争,如果香港少了发声的机会,不仅无法向特区政府或北京政府表达不同意其管治手法,也难以让国际社会知道我们仍然在争取(民主)。”

黎智英案和47人案是目前为数不多的可以引发国际关注的事件。敖卓轩认为,当这些案件作出裁决时,香港倡议者可以利用这些案件来向外界证明香港的局势正每况愈下,提醒国际社会不要忘记那些仍在狱中的香港人。

敖卓轩说:“我们原以为这些案件会早在去年就结束,但现在已经超过2024年的一半,却仍未见最终结果。法庭掌握着案件进展的时间,而我们只能在这段时间内继续进行政策上的倡议。”

然而,当这些法庭案件结束后,敖指他不得不担心,未来还有什么事件能够吸引国际社会对香港的持续关注。他提到,在过去几年,越来越多支持香港民主的人选择移民,无论是普通民众还是参与社运的领袖,许多人离开了香港,而这个群体成为推动香港民主的重要一部份。

敖卓轩说:“这些离散群体渐渐成为香港运动的主导力量,这当然是无奈之举,因为留在香港的人自由已被极大地限制。”

与俄罗斯、朝鲜、伊朗等国家关系密切 香港扮演新角色

有民间组织日前发表报告指香港与受制裁国家的贸易激增,特别是在2022年俄罗斯入侵乌克兰后,香港对俄罗斯的出口几乎翻倍,成为与军事相关商品的重要枢纽。

报告提到,香港向俄罗斯运送的货物总额达20亿美元,其中7.5亿美元的商品属于美国和欧盟的「常见高优先项目」清单——这些是俄罗斯在战争中需要的先进部件。

敖卓轩认为,此举反映中国正建立一个新的国际秩序,香港在其中扮演了全新的角色,与以往截然不同。

他说:“过去几十年,香港在国际上的形象一直是一个自由经济体,曾经被视为类似纽约或伦敦的国际城市。然而,随着中国近年来逐步收紧对香港的控制,香港开始与世界脱轨,变得与国际越来越边缘。例如因为注册公司容易,企业背后的注册人难以查清,甚至一些公司在倒闭后迅速被新公司取代,这些便利的商业政策和机制,如今却成为一些极权国家利用的工具来避过制裁。”

香港营商环境成为其“新角色”的温床。去年美国政府制裁一家香港公司Arttronix International (HK) Ltd. ,它涉嫌向伊朗运送西方制造的无人机零件,该公司的拥有人随即解散公司,公司的另一位共同拥有人则注册新公司ETS International (HK) Ltd.。香港的公司注册处没有发出警告,新公司在几日后已重新运作。

香港市民北上 香港加速纳入大湾区

今年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公布五周年,区域主义的兴起受政治体制的影响,而粤港澳大湾区作为中国“一国两制”政治体制下的区域合作,显示出中国政府早计划将香港纳入区域发展的计划中。

香港与内地现有三大跨境交通基础设施,分别是港珠澳大桥、广深港高铁和深圳湾大桥,西九高铁站和深圳湾口岸已实现一地两检,推动大湾区“一小时生活圈”的生活模式。

2023年香港与中国内地全面恢复通关之后,大量香港居民在假日经陆路口岸前往中国内地的深圳跨境消费的趋势。据新华社报道,去年深港口岸累计超过1.6亿人次出入境,日均逾40万人次,最高峰突破80万人次。截至9月中,深港口岸有1.65亿人次出入境,超过2023年全年总量。

敖卓轩说:“其实,大湾区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中国政府的政策,即使是在十几二十年前,中国政府已经透过基建项目,例如青藏铁路等,来吸纳边陲地区或曾经拥有自治的地区,逐渐将它们更紧密地与中原地区连结。这种策略是中国政府长期以来所采用的。”

他补充,近年来,随着更多基建项目的推出,例如一地两检问题以及港珠澳大桥的落成,这些都表明中国政府早在习近平上台之前就已经有意将香港纳入大湾区或广东省的发展计划。

评论区

美国之音中文节目预告

  • 7/23【时事大家谈】拜登退选中国网民热议 “把他赶下台”影射习近平?拜登退选牵动美外交政策 下届总统恐对中更强硬?嘉宾:美国“信息与战略研究所”经济学者李恒青; 美国《当代中国评论》国际季刊主编荣伟;主持人:樊冬宁

XS
SM
MD
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