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链接

中国时间 11:47 2024年11月13日 星期三

何清涟:中国的金融危机为何总不爆发?


人民币百元钞票
人民币百元钞票

编者按:这是何清涟为美国之音撰写的评论文章。这篇特约评论不代表美国之音的观点。转载者请注明来自美国之音或者VOA

中国股市持续下跌,外汇市场险情频出,一个疑问浮上世人心头:中国金融危机什么时候爆发?本文要谈的是两点:一、中国金融危机迫在眉睫;二、危机暂时不爆发的原因。

危机潮涌之前溜掉的几只小鸭子

最近,中国农村商业银行的股东纷纷在淘宝网上抛售股份。屈指算来,从去年4月以来,在淘宝网上拍卖部抛售股份的已有11家银行的股东。对于中国金融业来说,这种抛售是投资者在危机前的逃遁。

为什么没有引发金融股的清仓甩卖潮?这是因为金融行业的门槛高,资本进出需要监管部门审批。农村商业银行处于中国金融体系的底部,是当年金融扩张时地方政府急需吸金所形成的产业,出售这类银行股份的行为,基本上不需要监管部门批准。在中国金融业中占支配地位的国有商业银行,拥有其股份的各种实体,一般都是资格很高的国有企业,以及作为“战略投资者”吸纳进来的外资银行,这些股份的股权转让需要监管部门批准。加上地方银行的资产只占中国金融业总资产的13.4%,因此,金融业链条底部的清仓甩卖行为,不会引起金融业股权大甩卖,因为想跟风也跟不成。

但这种清仓甩卖确实是在银行业利润迅速下降、坏账增加这种背景下发生的避险行为,曾几何时,金融业是各种投资者削尖脑袋想钻也不得其缝而入的垄断行业,如果不是空气中都弥漫着浓浓的危机气味,嗜利如命的资本是不会溜走的。

患上败血症的中国金融业

中国金融业确实像患上败血症的病人。过去10多年以来,中国成为全球第一货币大国,金融高度泡沫化。2003-2013年10 年间,基础货币增加88万亿元人民币,外汇资产增加了3.4万亿美元,主要来自于新增货币投放。但中国的金融系统却有如得了败血症的病人,这头刚输入红色的新鲜血液(注入资金),那头就流出黑血(即坏账)。

中国银行坏账形成有几大特点:

一是数额特别巨大。

2015年9-10月间,国际金融业与投行界对中国官方公布的银行坏账率进行争辩,质疑中国银监会公布的银行坏账率。

和中国GDP增速数据一样,海外人士对于中国发布的银行不良债务规模和不良债务率持怀疑态度。中国银监会发布的银行坏账率是1.5%,但国际金融业分析师一致认为,中国真实坏账率可能高于官方数据,其中,法国里昂证券(CLSA)估算中国银行业的坏账率可能高达8.1%,是官方数字1.5%的6倍之多。这意味着中国银行业有7.5万亿元人民币的资本缺口,超过中国GDP的十分之一。

对于中国银行业坏账率,海外分析人士的估测数据之所以与中国官方数据明显不同,主要原因在于二者的界定标准存在很大差异。中国银行业往往会将地方政府债务、国企债务这些因政治原因而贷款并形成的债务挂在帐上,不作为坏账,以保持帐面盈利。

二是银行坏账形成的源头多元化。

所谓源头多元化,是指中国银行业的坏账来源几乎涉及主要经济领域。其中主要是房地产企业,与大型国企,以及巨大的地方政府债务,都成为银行坏账的源头。

1、房地产业为银行造成巨额坏账。

如果说其他国家比如美国的房地产市场,房地产的供给往往由需求决定,一旦供给过大,房屋滞销,房地产商就会停止建房。原因很简单:无人买房将导致房地产开发商无力偿还银行贷款,最终导致公司破产。但中国不同,地方政府的财政需求决定土地供应量,国有商业银行的贷款方向要为地方政府的政策服务,为房地产开发商提供资金。这就导致新的供给不断产生,最后大量房屋滞销,50多座“鬼城”遍布全国。即使按国家统计局那相对保守的数据,目前全国城镇尚有待售住宅4.3亿平米、在建住宅44.4亿平米,合计48.7亿平米,这些积压在房地产上的贷款就足以形成压垮银行业的巨石了。

中央政府要救房地产,是为了救地方政府的钱袋。综合国土资源部、国家统计局、财政部数据,自2004年至2013年10年间,中国土地出让金占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普遍超过40%,最高的一年是2010年,比重达69.4%,以后各年依次为:2011年59.3%,2012年43.6%、2013年59.8%。2014年房地产业即便形势严峻,全国卖地收入仍然高达4.29万亿元。

只要地方政府要保财政,继续开发房地产,中国银行业就将永远背上巨额坏账这个沉重包袱。

2、国企成为银行坏账的制造机

中国约有30多个行业早就处于产能全面过剩状态。对于那些不赚钱、高负债,不断亏损且处于半停产状态的亏损企业,前几年地方政府为保就业让银行贷款并给予各种补贴勉强维持。2015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决定2016年六大主要经济任务之时,将出清“僵尸企业”当作重点工作之一。这些“僵尸企业” 仅在中国股市上的A股企业当中就有266家,占比10%;集中于九大行业,即钢铁、煤炭、水泥、玻璃、石油、石化、铁矿石、有色金属等。截至2015年12月初,几大行业的生产价格指数(PPI)已连续40多个月呈负增长状态,亏损面达80%。

据一些“僵尸企业”的高管们自述,这些企业“生不如死,活不了又死不得”,是在生死之间游走。这种状态是因为地方政府、银行与国企都希望能撑下去。因为“去产能化”的必然结果是:一,将原来的隐性失业变为显性失业(约有2000万国企工人失业),二,大量企业债务将变成银行坏账。兴业策略的研究报告估计,如果在两年内全部倒闭,企业70%的有息负债成为坏账,影响债务约10671亿,年均5309 亿。其中,估计10%为债券,90%为银行债务。每年新增4800亿的不良债务对银行的压力甚大。

中国国企债务到底有多少,外界难以弄清楚,因为政府部门经常在玩帐面游戏。仅举一例,外媒解读2015年10月22日的中国财政部月报,发现国企债务一是总量大,截止到9月30日,中国国有企业整体债务总额达到77.7万亿元人民币(按当时汇率折算,约合12万亿美元),超过中国GDP的总量;二是增长快,前一个月的整体债务数字为71.8万亿元人民币。这意味着在一个月时间内,中国国有企业整体债务增加了惊人的6万亿元人民币(约合1万亿美元),是中国国有企业最大幅度的月度债务增加量。有人分析,这可能是一次史无前例的杠杆化操作,.一些原本被归为政府债务的债务被重新划归成了国有企业债务。

金融危机不爆发的原因:党指挥枪

综上所述,可以得出以下几点结论:

1、地方银行的股东们在危机前清仓甩卖,是因为在中国的金融系统中,地方银行是最不受中央政府保护的末端。在金融系统断尾求生时,地方银行就是中央政府要斩断的那条烂尾巴。

2、中国金融系统坏账的产生可谓“成也政府,败也政府”。国有商业银行的主要任务是为中国政府的经济发展大计服务,地方政府要保财政收入,在住房市场严重供过于求的情况下,仍然坚持要以房地产业为龙头,要保证当地的就业而扶持国有企业,其结果必然是银行业产生天量坏账。

3、中央政府持续不断地用各种办法帮助银行降低消除坏账,1998年成立了四大资产管理公司剥除坏账;2005年开始,通过吸引外资银行做战略投资者后,将众多国有商业银行包装上市,让股民们买单。这一轮的天量坏账如何消除,方法正在筹思中。

4、中国政府拥有百万武警,专司对内安全。当所有“文”的方法用尽之后,也可以保证各地不会发生挤兑现象。2015年,e 租宝、泛亚等多家理财产品破产,成千上万投资者的财产被洗劫,也未酿成震动全国的群体性事件,足以证明中国政府用分隔式方式能够扑灭这些中小火灾。试想想,当银行外面站满了荷枪实弹的武警及各种便衣时,还有谁敢在银行大门之外聚众滋事?

VOA卫视最新视频

时事大家谈:“反美斗士” 司马南为何遭禁言?
请稍等

没有媒体可用资源

0:00 0:21:55 0:00

美国之音中文节目预告

  • 7/23【时事大家谈】拜登退选中国网民热议 “把他赶下台”影射习近平?拜登退选牵动美外交政策 下届总统恐对中更强硬?嘉宾:美国“信息与战略研究所”经济学者李恒青; 美国《当代中国评论》国际季刊主编荣伟;主持人:樊冬宁

XS
SM
MD
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