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 26日,中国股市再度暴跌。同一天,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研究“供给侧结构改革方案”以及其他问题。从年初开始,有关中国经济是否会硬着陆,中国经济何处去的话题已经是全球关注的焦点。有专家指出,关于中国经济,读懂中国政治才是理解的关键。他们称,停滞的改革比股市、汇市下跌以及经济增速放缓更令人担忧。
2016中国经济开局不利
新年开始,中国经济就出师不利。先是股市和汇市双双大跌,随后,中国政府宣布,2015年中国经济增长率为6.9%,为25年来的最低点。更有甚者,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最新的报告称,中国经济增长将在2016年放缓到6.3%。2017年降到6.0%。
一时间,“中国经济何处去?”、 “中国经济是否会硬着陆?”“面对放缓的中国经济, 我们应该担心什么?”等各种对中国经济的担忧出现于世界各大媒体。
中国经济硬着陆?
金融大鳄索罗斯最近在达沃斯的一番话更是火上浇油。他1月22日在达沃斯接受彭博电视采访时说,对中国经济来说,“硬着陆其实已经难以避免。”“我不希望它发生,我只是观察到了。”
他还称,中国的过度举债和资本流出是硬着陆的信号。根据彭博行业研究(Bloomberg Intelligence)的资料信息,截至去年11月的前11个月, 中国资本外流共8,430亿美元。
正常的经济转型?
不过,索罗斯的言论立即遭到中国党媒的批判。人民日报海外版发表评论文章称,“做空中国者终将败于市场。”评论说,中国的家底今非昔比,中国经济短期内存在的小问题,诸如行业产能过剩、房地产库存高企以及经济增速不断下降等,这些都是“转型时期的下行压力”。最终,“在‘深改红利’的助推下,中国经济从长期看来亦有望加速迎来新旧动力转换的平衡点。”
一些西方学者和官员也不赞成索罗斯的说法。比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总裁拉加德1月23日在达沃斯表示, 中国经济增长放缓属于“非常正常”的现象。
她还说,中国处于转变其经济增长模式的过程中,要从原来的以国家投资拉动为主转为消费拉动为主, 这一过程不太可能会导致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出现“硬着陆”。她更称,并“没有观察到硬着陆的迹象。……我们看到的是一个进化演变的过程,一场将会困难重重的巨大变革。”
不过,她强调,中国应该与市场加强沟通。
布鲁金斯学会资深研究员艾斯瓦尔·普拉萨德(Eswar Prasad)在《华盛顿邮报》撰文称,中国股市虽然经历戏剧性的暴跌,但是这并不能反映中国经济整体的健康状况。
中国能否继续推动经济改革? 读懂政治是关键
但是,对于中国政府推动这场巨大改革的决心,分析人士有不同的看法。美国外交关系协会亚洲部主任易明(Elisabeth Economy)认为,中国只会出现断断续续的改革。
她星期一在《国家利益》杂志撰文说,理解中国经济的关键是中国政治。她说,对于中国政府来说,经济改革等于减少对经济的管控,也等于共产党执政合法性面临风险 。
她说,关于中国经济,有一点容易被忽视,即所有拟议中的改革: 货币、股市以及国有企业等,都需要中国领导人放松或是解除对经济的管控,而这是他们所不情愿的。但是,共产党执政的合法性又与经济增长分不开。……,因此,中国领导人会持续不断地试验,以确定做到多大程度的管制放松,同时又不至于影响对权力的掌控。
她断言,外界还是会看到断断续续的改革出现。
易明说,中国领导人习近平才是改革最终的决策者。 她说,姑且不说习近平懂多少经济,即便是精通,也得看他对中国经济转型期产生的风险和动荡有多大的承受力。
另外,她说,对习近平来说, 将中国推上国际舞台,成为国际大国更有吸引力。 中国的“一路一带”可能并不会产生预想的经济利益,人民币被纳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一揽子货币,但是中国的金融系统却可能并没有为此做好充分的准备。
另外,中国经济决策还有另外的中心,例如王岐山和总理李克强等都自成一派。习近平离开中国出访,都可能造成改革的停滞。
易明说,2013年中共18届三中全会允诺的改革,到目前还没有出现。因为担心社会动荡,中国政府可能会做出不利改革的决策。她认为,中国的经济改革不是不会出现,但是会遭到混乱和痛苦的政治的影响。
改革停滞才是更大的担忧
《南华早报》总编辑顾问王向伟日前也撰文说,其实,与经济硬着陆相比,改革停滞才是问题所在。他说:“着眼中长期发展的投资者,应该更关注中国转型为全面市场经济的改革进程, 可惜,目前的迹象并不乐观, 而这才是更值得担忧的地方。”
他说,中国经济基本面仍然稳健,经济也正逐步向消费拉动模式转型。去年中国经济增长超过一半来自消费,为有史以来的第一次。
他说,近期的汇率波动,资本大量流出,可能已经拖累货币改革的步伐。更令人担心的是,有些官员和商人抱怨整体改革进程已经大致陷入停滞。如国有领域等重要范畴的改革似乎出现了倒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