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链接

中国时间 12:16 2025年1月27日 星期一

极端气候肆虐 长江干旱恐冲击中国重大基建


中国重庆地区农田里的农作物因干旱而枯萎。(2022年8月19日)
中国重庆地区农田里的农作物因干旱而枯萎。(2022年8月19日)

中国有多达14个省份及自治区正处于史上最严重的高温干旱,包括全国最重要的水电大省四川,都因缺水、闹电荒而被迫限电。对此,观察人士担心,中国今年的旱象较往年极端,若旱灾加剧恐危及“西电东送”、“南水北调”及“东数西算”等多项北京近年基于地理特征而规划的重大基建工程。

7、8月份本应是中国各地的主要汛期,但今年整个长江流域却遭逢“汛期反枯”的怪象。中国国家气候中心表示,自6月13日以来,该区域高温事件的综合强度已创1961年有完整气象观察纪录以来的新高。

汛期反枯 长江旱象未见缓解曙光

虽然时序即将逼近九月,但此次长江水域的高温旱象却未见缓解。中国水利部长李国英8月23日在考察重庆、湖北等各省市后,指示各地“要做好抗大旱、抗长旱的准备,从最不利情况出发,提前做后续水资源的筹集和储备”。

中国中央气象台8月24日晚也持续发布干旱气象的橙色预警,据当日监测记录,从江苏、安徽南部一路到陕西、甘肃跟西藏14个省区都出现了中、重度干旱以及局部特旱,且因8月底仅有黄淮、江浙地区下有局部降雨,因此该区的旱象恐将持续。

位于台北的天气风险管理开发公司总经理彭启明(照片提供:彭启明)
位于台北的天气风险管理开发公司总经理彭启明(照片提供:彭启明)

中国官方的警告并非空穴来风。位于台北的天气风险管理开发公司总经理彭启明在接受美国之音采访时分析,今年中国各地受到热浪来袭,主因是太平洋高压逐渐增强,并一路向西压境四川,才造成多地出现摄氏40度以上的高温且历时超过一个月。

另一方面,他说,今年西南季风位置偏南,导致台风成形的位置被限缩在南中国海一带,让东亚地区迟迟等不到其所带来之调节温度及雨量的效果。

彭启明说:“台风才能够让整个区域的水气比较旺盛,但是目前来看,(中国)似乎在 9月中上旬之前都没有(台风),最快可能要到9月中旬之后,整个旱象才可能有稍微缓解的机会。”

长江大旱 “西电东送”无以为继

近期的空拍画面显示,长江流域最大且具调节功能的两个淡水湖,亦即江西省的鄱阳湖以及湖南省的洞庭湖,皆因大面积干涸而呈现“大地之树”的奇特景象,也就是,干涸的河床因龟裂而呈现出大树模样或枯枝般涓涓细流的自然景观,至于原本的湖面,不是严重龟裂就是长成了大片草原。

中国国家卫星气象中心8月22日公布数据显示,鄱阳湖面积从4月的近4,000平方公里缩减到目前不足600平方公里,比往年早了100多天,进入枯水期。

比起长江中下游水荒,旱象冲击更大的是中国公认的“第一水电大省”四川,现正面临严重的缺水和闹电荒,甚至因限电导致苹果手机组装大厂富士康及丰田、大众汽车等多家知名企业的产线被迫停工。

四川省基于境内水利资源充沛,近年来大量兴建水力发电设施,使其总发电量稳居全国第5、6名,其中水电就占了超过80%,而且每年还有平均超过1000亿千瓦时的剩馀电量可透过特高压输电工程“西电东送”,输往华东的江浙沪等地,占其总发电量的3成左右。
另据四川省政府的统计,10年来“西电东送”的规模相当于11座三峡电站的发电量,而且在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喊出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的减碳战略后,四川省更被视为能向外界输出清洁能源的供给命脉。

只不过,仅仅一个夏天的旱象就让这条据估斥资高达5,200亿人民币的“命脉”受到严重威胁。四川省8月15日召开电力保供调度会,提出“增大水电留川规模”大幅削减四川外送计划电力,此外,国家电网也跨省调度电力支援四川,陕西、甘肃两地都腾出输电通道,全力送电四川,但因其相关电网规模太小,即便满功率运送也如杯水车薪,不足以满足四川的需求。

极端气候冲击 “全国统筹”基建战略布局

台湾中华经济研究院第一研究所所长刘孟俊。(刘孟俊提供)
台湾中华经济研究院第一研究所所长刘孟俊。(刘孟俊提供)

位于台北的中华经济研究院第一研究所所长刘孟俊分析,相对于季节性的缺水缺电,中国所面临的更大风险在于,有诸多项的重大基础建设,都和“西电东送”一样,是基于西部地区地广人稀又资源充沛的优势,可以调度支持东部发达省分的设想,然而一旦天然资源因极端气候而骤然减少,原先的战略布局就可能出错。

刘孟俊告诉美国之音:“所谓的西电东送,说不定要改变了,南水北调改变了。另外,他们(中国政府)最近有推出一个叫做东数西算,说不定也在落空,因为地理上会有一个反转,所以这样子的话可能所有基础设施的规划会造成落空。”

所谓“东数西算”指的是利用西部地区海拔高、平均气温低且可再生能源丰沛等优势,在当地设置数据中心,并透过云计算来分担东部人口稠密区的“算力”,也就是,数据处理能力的需求。

国家发改委及工信部等部门于2022年2月联合发布通知,将在京津冀、成渝、贵州、甘肃等8地启动建设国家算力的枢纽节点,被视为是“东数西算”工程正式启动的象徵,该工程据估未来每年将带动社会投资4千亿人民币。

至于自2013年起陆续通水的“南水北调”工程,则是分三条路线,将长江水调度至北方,以缓解北方各省的缺水问题。据新华社报道,截至7月22日止,中线工程累计调水量超过500亿立方米,相当于为北方地区调来黄河一年的水量,8500万人口因此受惠。

人民日报曾赞誉此总投资额据估为5000亿人民的“南水北调”工程“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中国水利部于8月25日正式宣布,工程中的“穿黄工程”(也就是,从地底穿越黄河河道)完成验收,南水北调将全线进入正式运行的阶段。

但面对长江干旱,南水北调如何持续运行,中国多数官媒报导只字未提,微博也仅见少数网民留言调侃说:“有个谣言,南水北调,南方没水了,西电东送,西边没电了。”
也有网民质疑,这“是天灾还是人祸?”

中国“南旱北涝”吻合极端气候特征

位于台北的中研院环境变迁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许晃雄(照片提供:许晃雄)
位于台北的中研院环境变迁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许晃雄(照片提供:许晃雄)

对此,位于台北的中研院环境变迁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许晃雄认为,虽然近几个月来,从中国到欧美等国各地出现的高温干旱,其具体原因还需要进一步的科学验证,但“旱涝交替”、“汛期反枯”跟中国当前的“南旱北涝”等现象,都吻合学界对全球暖化下,极端气候的定义。

他说,以中国为例,2020年跟2022年一样都受到反圣婴现象的影响,但表现出来的气候变化却是,长江流域一年洪灾、一年大旱,而在剧烈的气候变迁下,中国粮食安全的问题最令学者忧心。

许晃雄告诉美国之音:“如果高温的话,很多作物可能在这个纬度再也不能生存,它会往北移动,整个粮仓的位置可能都会有所不同,也会产生很大的一个冲击跟变动。某些程度上,所谓的全球暖化的冲击已经是浮现出来了。”

台北气象专家彭启明也高度怀疑,中国当下的高温旱象应是全球暖化所致。他忧心,尽管各国都在高喊节能减排,但当经济受到气候的冲击而衰退,各国减少碳排放的努力也会跟着打折扣,最终使得升温的速度仍加剧。

彭启明说:“当气候极端化,以中国这样的国家,受到的冲击会是非常非常地大。首先就是它的能源或是粮食,特别是水跟电的不稳定。另外,是农作物会遭受到很大的损害,它的粮食危机恐怕未来会更频繁地出现。”

四川限电不悲观 港经济学家: GDP损害不及1%

不过,部分观察人士的看法相对乐观。位于香港的荷兰国际集团(ING)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彭蔼娆认为,尽管此次四川限电看来严重,但由于2021年曾有过多个省市“拉闸限电”的惨痛教训,中国官方今年选择“错峰限电”,实际上分散了各产业停工的风险,因此,她预估,本轮限电对全国GDP的影响应可控制在1%以下。

香港的荷兰国际集团(ING)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彭蔼娆 (照片提供:彭蔼娆)
香港的荷兰国际集团(ING)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彭蔼娆 (照片提供:彭蔼娆)

彭蔼饶指出,往年的西电东送仍有余裕,但今年面临枯水限电,关键在于现有技术之下,水利等天然资源发电无法储存备用,增添了不确定性。

彭蔼饶告诉美国之音:“这些天然能源的波动性其实是蛮大的,还有就是不可预见的。所以,还没到科技突破的时候,(或)我们可以全都依赖新能源的时候,我们还是要部分依赖传统能源,就是石油、碳这些,还是需要的。”

彭蔼饶说,以四川目前面临的窘境为例,自然资源发电不够稳定,依赖远方电网供电又容易在输送过程中造成浪费,但若进口石化原料自行发电,又有相关电厂体量不足的问题。

归根究柢,彭蔼饶认为,自然资源发电后储存运用的技术将是未来翻转困境最重要的关键,待其成孰后,中国各地才能够真正实现节能减碳的未来生活。

VOA卫视最新视频

美国之音专访缅甸诈骗园区的受害者 - 台湾特技表演者谢岳鹏
请稍等

没有媒体可用资源

0:00 0:05:00 0:00

美国之音中文节目预告

  • 7/23【时事大家谈】拜登退选中国网民热议 “把他赶下台”影射习近平?拜登退选牵动美外交政策 下届总统恐对中更强硬?嘉宾:美国“信息与战略研究所”经济学者李恒青; 美国《当代中国评论》国际季刊主编荣伟;主持人:樊冬宁

XS
SM
MD
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