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总统埃马纽埃尔·马克龙(Emmanuel Macron)星期一(2月17日)主持召开一场由部分欧洲国家领导人参加的聚焦于乌克兰局势的峰会,以应对美国对俄乌战争立场的变化以及美方官员有关欧洲不用参与乌克兰和谈的说法。
峰会的参与者预计会包括英国、德国、意大利、波兰、西班牙、荷兰、丹麦的领导人。北约秘书长马克·吕特(Mark Rutte)、欧洲理事会主席安东尼奥·科斯塔(Antonio Costa)以及欧盟委员会主席乌尔苏拉·冯德莱恩(Ursula von der Leyen)也会出席会议。
连日来欧洲国家领导人纷纷承诺继续支持乌克兰,英国首相基尔·斯塔默(Keir Starmer)更表示,英国政府准备派兵进入乌克兰,作为战后维和部队的一部分。
“我这话不是随便说的,”他星期天在每日电讯报上撰文说。“把英国男女军人部署于潜在的险境我感觉到非常沉重的责任。”
斯塔默表示,确保乌克兰的持久和平对吓阻俄罗斯总统弗拉基米尔·普京(Vladimir Putin)的进一步侵略至关重要。
瑞典首相乌尔夫·克里斯特松(Ulf Kristersson)星期一表示,瑞典不排除派兵加入一支具有“明确授权”的维和部队。
科斯塔指出,刚刚结束的慕尼黑安全会议已经表达出乌克兰和欧盟的安全“不可分割”的明确信息。
“没有乌克兰,没有欧盟,就不会有可信和成功的谈判,也不会有持久的和平,”科斯塔说。
美国国务卿马尔科·卢比奥(Marco Rubio)星期一抵达沙特阿拉伯,并预计在星期二与俄罗斯外交官就结束战争进行讨论。美国中东特使史蒂夫·威特科夫(Steve Witkoff)和白宫国家安全顾问迈克·沃尔兹(Mike Waltz)也将参与这一会谈。
克里姆林宫发言人德米特里·佩斯科夫(Dmitry Peskov)星期一向记者表示,俄罗斯代表团成员将包括外交部长谢尔盖·拉夫罗夫(Sergey Lavrov)和俄罗斯总统弗拉基米尔·普京的一位外交政策顾问尤里·乌沙科夫(Yuri Ushakov)。
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Donald Trump)和普京在上周一次长达一小时的通话中同意立即开始进行和谈,但是卢比奥在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星期天播出的《面对国家》节目采访中表示,“通向和平的进程不是一次会晤就可完成的。”
“未来几天和几周我们会看到弗拉基米尔·普京是否对以可持续和公正的方式谈判结束乌克兰战争感兴趣,”卢比奥说。
乌克兰一位部长表示,乌克兰一个官方代表团也抵达了沙特阿拉伯首都利雅得,为乌克兰总统弗拉基米尔·泽连斯基(Volodymyr Zelenskyy)可能的访问打前站。
卢比奥表示,无论本周在沙特发生了什么,一旦“真正的谈判”开始,那时乌克兰“就必须参与其中”。
泽连斯基在接受美国国家广播公司(NBC)星期天播出的《与媒体见面》节目采访时表示,“我绝不会接受美俄之间就乌克兰作出的任何决定。绝不会。乌克兰战争是针对我们的,是我们的人在死亡。”
泽连斯基说,他上周在与特朗普通话时告诉他,普京只是假装想要和平。
“我说他是一个骗子。(特朗普)说,‘我想我的感觉是他已准备进行这些谈判。’而我告诉他,‘不,他是一个骗子。他不想要任何和平。’”
俄乌冲突爆发后,美国一直是乌克兰最大的武器供应国。但是特朗普在持续支持乌克兰问题上立场却出现松动。去年在一次政治辩论中,他拒绝说他希望乌克兰取胜。
泽连斯基表示,没有持续的美国军事支持,“也许会非常、非常、非常、非常难以”打败俄罗斯。“当然,在再困难的情况下,你总还是有机会。但是,没有美国的支持,我们的机会很小,存活的机会很小。”
俄罗斯目前控制乌克兰国际上承认的领土的20%,包括俄罗斯2014年吞并的克里米亚半岛、那之后乌克兰亲莫斯科分离分子夺取的乌东领土、以及俄军自2022年2月以来侵占的领土。
乌克兰军方星期一表示,俄军在星期天夜间发动的袭击中发射了147架无人机,但是其中83架被乌军击落。
乌克兰军方说,拦截行动发生在切尔卡瑟、切尔尼戈夫、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哈尔科夫、基洛夫格勒、基辅、敖德萨、波尔塔瓦、苏梅和扎波罗热等州。
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州州长谢尔盖·雷萨克(Serhiy Lysak)在社媒电报上贴文说,俄罗斯炮击导致四人受伤,另有八栋公寓楼和四栋其他房屋受损。
在哈尔科夫,奥列格·西涅古博夫(Oleh Syniehubov)州长报告说,俄军的袭击导致三座库房和14栋其他建筑受损。
俄罗斯国防部星期一表示,俄军摧毁了90架乌克兰无人机,包括在亚速海上空击落38架、在克拉斯诺达尔上空击落24架、在俄军占领的克里米亚上空击落15架以及在黑海上空击落七架。俄军防空部队还在库尔斯克、罗斯托夫、布良斯克和别尔哥罗德等州上空击落了乌克兰无人机。
克拉斯诺达尔州州长韦尼阿明·孔德拉季耶夫(Veniamin Kondratyev)在电报上贴文说,被击落的无人机残骸坠落时导致一人受伤和12栋房屋受损。
(本文部分信息由美联社、法新社和路透社提供。)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