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链接

中国时间 6:36 2025年1月24日 星期五

欧盟新经济安全战略聚焦中国


资料照片:2023年12月7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与欧盟委员会主席乌尔苏拉·冯德莱恩(右)和欧洲理事会主席夏尔·米歇尔(左)在北京举行会晤。(法新社照片)
资料照片:2023年12月7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与欧盟委员会主席乌尔苏拉·冯德莱恩(右)和欧洲理事会主席夏尔·米歇尔(左)在北京举行会晤。(法新社照片)

为了应对不断变化的全球环境,欧盟委员会今天(1月24日)颁布了一项旨在确保经济安全的战略计划,尤其是针对敌对国家,包括中国的威胁。欧盟竞争事务专员玛格丽特·维斯塔格(Margrethe Vestager)透露,这一战略旨在维护集团内部的和谐,同时解决对独裁国家日益增长的担忧。

虽然欧盟在修订提案中没有点名具体国家,但由于中国与俄罗斯的关系以及欧盟在经济上对中国市场的依赖,欧盟对 "可靠伙伴 "和 "令人担忧的国家 "的区分隐含地包括了中国。

维斯塔格强调了与成员国合作行动的重要性,同时避免在投资和出口管制方面的潜在冲突。目前,欧盟委员会的战略方针围绕三个重点领域展开:加强对境内外投资的审查,对具有潜在军事用途的技术实施严格的出口管制。不过,主要的立法建议围绕改革外来投资筛选规则展开,预计这一过程需要两到三年的时间来实施。

该战略计划的宣布恰恰在中国总理李强刚刚在达沃斯向欧盟委员会主席乌苏拉·冯德莱恩(Ursula von der Leyen)提出请求之后。李强在出席世界经济论坛时要求欧盟 "放宽对华高科技产品的出口限制",同时承诺 "从欧盟进口更多产品 "。

加强对外国投资的审查

欧盟委员会提议修订其外国直接投资筛选法,这是欧盟战略的基石。据路透社报道,此举旨在授权欧盟国家审查并阻止可能带来安全风险的投资,这包括受外国公司控制的投资者的任何欧洲境内投资,也包括外国投资者控制的欧盟境内的投资。

此外,欧盟委员会的计划包括改善军民两用技术出口管制的协调。贸易委员瓦尔蒂斯·东布罗夫斯基斯(Valdis Dombrovskis)强调,欧盟需要制定统一的战略,防止关键商品、技术和知识落入敌手,从而破坏欧盟或全球安全。她说:“安全是一个真正的、日益严重的问题。”

欧盟战略中也有特别引人注目的一个方面:研究把关。为了应对与双重用途技术相关的研究安全风险,委员会建议研究团体评估与中国和其他国家实体合作的风险。

布鲁塞尔担心,在该计划得到统一实施之前,机器人、生物技术或航空航天等关键行业的公司可能会落入中国或其他独裁国家之手。根据新提案,欧盟委员会将重点关注与军事有关的行业或欧盟去年列出的 10 项关键技术领域的 "风险交易"。委员会还将扩大筛查范围,以包括买方不是欧洲人的欧盟内部交易。

亨利·杰克逊协会(Henry Jackson Society)亚洲研究中心副研究员达伦·G·斯平克(Darren G. Spinck)分析,这些措施肯定会很有成效和帮助,但是欧盟当前对中国进出口的倚赖是潜在问题。

斯平克对美国之音说:“很高兴看到欧盟在考虑加强外国直接投资机制,并试图在整个欧盟范围内实行统一的出口管制。不过,我相信中方会有某种负面的贸易反应,而这正是欧盟面临的潜在问题,因为现有的贸易依赖关系已经使整个欧盟过度依赖中国的出口和进口。”

但是,斯平克也提到了目前计划的潜在问题。他说:“欧洲的法规似乎没有涉及到对中国的境外投资,而这种投资有助于助长中国的军民融合项目。”

成员国不同的反应

然而,批评人士警告说,鉴于欧盟每个成员国都保留着对本国外交政策的控制权,这些政策将难以执行。

事实证明,各成员国对欧盟修订战略的反应不尽相同。荷兰贸易部长杰弗里·范吕文( Geoffrey van Leeuwen )对这一举措表示欢迎,认为各国政府有必要保持一致并分享经验,以应对当代威胁。相反,匈牙利贸易部长佩特·齐雅尔托(Péter Szijjártó)批评了这些建议,认为这是竞争力较弱的欧盟国家的 "政治"企图,目的是阻碍中国在电动汽车等关键领域的投资。

中国官媒《环球时报》在回应欧盟这些新经济安全计划时,发表社论称:“欧盟成员国在 ‘去风险 ’方面仍存在较大分歧…欧洲商界普遍担心 ‘去中国化’会损害他们在中国市场的利益。希望欧盟的政策制定者能听取商界的呼声,而不是美国的游说。”

斯平克认为,若想更好地阻止中国在欧洲的影响,最需要做的是让私营部门加入。他对美国之音说:“在欧洲,尤其是在中欧和东欧,要想阻止中国的影响,亟需做的事情之一就是让私营部门更多参与进来。欧洲国家可以利用蓝点网络 - 即美国、日本、澳大利亚、英国和意大利的认证计划,对基础设施项目进行认证,从而吸引更多私人投资。”

“去风险”

《金融时报》援引一位欧盟高级官员的话说,这一想法是为了 "在保留开放性和活力的同时,实现一定程度的去风险化"。

欧盟从去年开始推进了一系列的贸易保护措施,从对中国电动汽车补贴的调查,再到限制电信巨头华为和中兴在欧洲的市场份额,甚至执行欧盟的碳调整机制。

前德国驻华大使沃尔克·斯坦泽尔博士(Dr. Volker Stanzel)在去年十月接受美国之音采访时分析,去风险化描述的是一个非常正常的程序。“在我们的个人生活中,你和我都会把我们面临的风险降到最低,”他说。“当我们发现中国更像是一个系统性的竞争对手,而不仅仅是一个合作伙伴时,我们就会把与中国打交道的风险降到最低。”

不过,《环球时报》今天发表的社论称:“中欧经济互补性强。‘去风险’带来的风险可能超过它可能带来的任何好处。”

根据中国欧盟商会去年年底发布的报告,中国企业在欧洲的业务正在稳步增长,但是,这些企业呼吁欧盟市场保持开放、反对以网络安全为借口设置贸易壁垒。

位于巴黎的雅克-德洛尔研究所副研究员(Jacques Delors Institute)尼古拉·科勒·铃木(Nicolas Köhler-Suzuki)分析,虽然中欧贸易依存关系存在互补,但是中国对欧洲市场的依赖程度要高得多。

科勒·铃木在去年12月接受美国之音电话采访时说:“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最近对中国电动汽车的涌入表示担忧。我认为目前的贸易数据并不完全支持这一观点。它没有充分考虑到,许多进口到欧洲的中国电动汽车实际上是西方品牌,如特斯拉或宝马。更广泛地说,欧盟和中国之间的贸易依存关系是相当对称的。欧盟从中国进口的产品相对多于中国从欧盟进口的产品。但中国对欧洲市场出口的依赖程度远高于欧洲对中国的依赖。”

欧盟委员会的统计数据显示,2022 年在现有机制下审查的所有投资中,32% 是美国投资,而中国仅占 5.4%。

尽管如此,人们对中国拥有欧洲战略性基础设施的担忧仍在上升。上周,欧洲议会通过了一项不具约束力的决议,要求对港口和运输网络等欧洲关键资产进行强制性筛查,以排除 "来自中国的可疑投资"。

香港监察研究及政策顾问邱美根(Megan Khoo)呼吁欧盟对中国企业在欧的投资进行彻底的安全检查。她在接受美国之音出面采访时表示:“中国似乎听到‘去风险’后,就跃跃欲动。华为计划今年在法国设厂,比亚迪也计划在匈牙利设厂。在华为和比亚迪在欧洲设厂这两件事发生前,欧盟委员会必须就其构成的国家安全风险展开彻底的独立调查,欧洲议会也必须就此举行听证会。”

观察人士指出,欧盟的新经济安全战略计划虽然雄心勃勃、范围广泛,但却是对新兴全球动态的战略回应。这些计划以中国为重点,旨在加强经济韧性,同时驾驭复杂的地缘政治。它们的成功取决于能否成功实施,以及能否迅速适应不断变化的全球环境。

评论区

XS
SM
MD
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