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盛顿 —
六四25周年纪念活动已经结束,可是许多优秀的六四歌曲仍然在人们耳边回响。所谓六四歌曲,是指具有纪念六四事件意义的歌曲。这些歌曲有些作于六四之前,与六四事件并无直接关系,但是在民运过程中被广为传唱,因此后来常被用来纪念六四,例如《一无所有》等歌曲;有些歌曲作于八九民运期间,主要表达对自由民主的追求和对学运的支持,例如《历史的伤口》等歌曲;还有一些歌曲作于六四之后,追忆这一历史事件,例如《Blood is on the square》等歌曲。下面为您介绍若干首最具代表性并且传唱至今的六四歌曲。
六四事件之后,由于中国大陆严格的审查制度,使得纪念六四的歌曲难以问世,因此,大陆流行的少数六四歌曲都是一些老歌。
创作于六四之前的《一无所有》是中国大陆摇滚之父崔健的成名作,在八九民运期间,这首歌被广为传唱。崔健本人也曾亲自到天安门广场演唱这首歌,为绝食学生打气。
崔健创作的《最后一枪》本来是从1979年的中越边境战争得来的灵感,但是在六四之后,这首歌被民众、甚至崔健本人赋予了全新的意义。1990年,崔健在亚运会成都站义演时演唱了这首歌。唱完之后他说:“我们希望去年听到的枪声是最后一枪。”《最后一枪》这首歌也由于被视为挑战中共政权而一直被禁。
去年,以崔健和北京交响乐团合作的摇滚交响音乐会为基础、讲述中国摇滚乐发展历程的3D音乐史诗电影《超越那一天》在香港首映之前,其中的歌曲《最后一枪》被删减掉,最后采用的是在大陆上映的“河蟹版”。不过,一些网民还是把被删减的这首歌上传到被中国当局封锁的视频网站YouTube上了。
国际歌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著名歌曲,在中国官方的长期宣传下,国际歌在中国家喻户晓。八九民运时,这首歌成为被示威学生传唱最多的歌曲之一。
《血染的风采》创作于1987年,本来这首歌是为纪念中越边境战争中阵亡的解放军官兵而作,但是后来中国当局和民运人士都在六四事件问题上用这首歌说事:政府在纪念六四事件中死亡的士兵时播放它;民运人士在纪念六四的活动中也经常唱这首歌。
《血染的风采》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它在香港也被广为传唱。
例如,同情和支持大陆民运的已故香港女歌星梅艳芳就曾多次演唱《血染的风采》。在今年香港的维园六四烛光晚会上,这首经典六四歌曲再度被人们演唱。
说到香港维园六四烛光晚会,有必要提一下:自从1990年6月4日以来,香港市民支援爱国民主运动联合会每年六四之夜都要在维多利亚公园举行烛光晚会,以悼念六四事件中的死难者。根据台湾歌手郑智化的名曲《水手》用粤语重新填词的歌曲《自由花》,是香港六四纪念活动的主题音乐,也是近年来每次维园烛光晚会中群众同唱的歌曲。
在今年维园六四烛光晚会中合唱《自由花》时,会场的大屏幕不但显示着歌词,而且依次播放着最近被中国当局拘押的维权人士和遭到监控的“天安门母亲”的个人资料。
根据香港歌星陈奕迅的歌曲《富士山下》重新填词的《天安门前》也是一首六四歌曲,这首歌一开始就歌颂了六四事件第二天敢于在北京长安街上只身阻挡坦克车队前进的无名英雄。
从粤语歌曲《毋忘六四》的歌名就能看出这是一首六四歌曲。此曲的视频画面极为简单,仅有两根蜡烛和歌词字幕。不过,这也恰恰留给受众无限想象空间。另外,这首歌的词曲皆佳,堪称音乐精品。
下面我们再来看两首台湾的六四歌曲。
《龙的传人》是台湾音乐人侯德健最具影响力的作品。八九民运期间,侯德健经常去天安门广场和示威学生同唱这首歌。
1989年5月27日,香港市民为支持八九民运举办了长达12小时的《民主歌声献中华》大型筹款活动,并且筹得1300万港元。侯德健不但亲赴现场与大家合唱《龙的传人》,而且把歌词中的“四面楚歌是姑息的剑”改为“四面楚歌是独裁的剑”。
《历史的伤口》是一首在八九民运期间创作和制作的六四歌曲。这首歌由赵少康发起,由飞碟、滚石、可登、宝丽金四家唱片公司合力制作,由港台群星集体演唱,以歌声声援大陆学运。十几位词曲作者经过两天两夜的努力于1989年5月27日完成词曲的创作。歌曲制作完后通过各种渠道向大陆宣传。
六四歌曲不光包括两岸三地的作品,还包括一些海外的非中文歌曲。
Blood is on the Square(广场上的热血)是由美国纪录片制作人卡玛(Carma Hinton)和她丈夫高富贵(Richard Gordon)联合导演与制作的、反映六四事件的大型纪录片《天安门》的片尾曲,词曲作者是菲力浦·摩根。作者是在六四事件过了大约一周之后创作这首歌曲的,据说他当时还是华盛顿大学法律系的一名学生。Blood is on the square是所有非中文六四歌曲中最为华人熟知的一首歌曲,它也是蒋品超主编的《六四诗集》中唯一入选的非中文歌曲。
我们就用这首名曲结束这期的火墙内外。
六四事件之后,由于中国大陆严格的审查制度,使得纪念六四的歌曲难以问世,因此,大陆流行的少数六四歌曲都是一些老歌。
创作于六四之前的《一无所有》是中国大陆摇滚之父崔健的成名作,在八九民运期间,这首歌被广为传唱。崔健本人也曾亲自到天安门广场演唱这首歌,为绝食学生打气。
崔健创作的《最后一枪》本来是从1979年的中越边境战争得来的灵感,但是在六四之后,这首歌被民众、甚至崔健本人赋予了全新的意义。1990年,崔健在亚运会成都站义演时演唱了这首歌。唱完之后他说:“我们希望去年听到的枪声是最后一枪。”《最后一枪》这首歌也由于被视为挑战中共政权而一直被禁。
去年,以崔健和北京交响乐团合作的摇滚交响音乐会为基础、讲述中国摇滚乐发展历程的3D音乐史诗电影《超越那一天》在香港首映之前,其中的歌曲《最后一枪》被删减掉,最后采用的是在大陆上映的“河蟹版”。不过,一些网民还是把被删减的这首歌上传到被中国当局封锁的视频网站YouTube上了。
国际歌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著名歌曲,在中国官方的长期宣传下,国际歌在中国家喻户晓。八九民运时,这首歌成为被示威学生传唱最多的歌曲之一。
《血染的风采》创作于1987年,本来这首歌是为纪念中越边境战争中阵亡的解放军官兵而作,但是后来中国当局和民运人士都在六四事件问题上用这首歌说事:政府在纪念六四事件中死亡的士兵时播放它;民运人士在纪念六四的活动中也经常唱这首歌。
《血染的风采》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它在香港也被广为传唱。
例如,同情和支持大陆民运的已故香港女歌星梅艳芳就曾多次演唱《血染的风采》。在今年香港的维园六四烛光晚会上,这首经典六四歌曲再度被人们演唱。
说到香港维园六四烛光晚会,有必要提一下:自从1990年6月4日以来,香港市民支援爱国民主运动联合会每年六四之夜都要在维多利亚公园举行烛光晚会,以悼念六四事件中的死难者。根据台湾歌手郑智化的名曲《水手》用粤语重新填词的歌曲《自由花》,是香港六四纪念活动的主题音乐,也是近年来每次维园烛光晚会中群众同唱的歌曲。
在今年维园六四烛光晚会中合唱《自由花》时,会场的大屏幕不但显示着歌词,而且依次播放着最近被中国当局拘押的维权人士和遭到监控的“天安门母亲”的个人资料。
根据香港歌星陈奕迅的歌曲《富士山下》重新填词的《天安门前》也是一首六四歌曲,这首歌一开始就歌颂了六四事件第二天敢于在北京长安街上只身阻挡坦克车队前进的无名英雄。
从粤语歌曲《毋忘六四》的歌名就能看出这是一首六四歌曲。此曲的视频画面极为简单,仅有两根蜡烛和歌词字幕。不过,这也恰恰留给受众无限想象空间。另外,这首歌的词曲皆佳,堪称音乐精品。
下面我们再来看两首台湾的六四歌曲。
《龙的传人》是台湾音乐人侯德健最具影响力的作品。八九民运期间,侯德健经常去天安门广场和示威学生同唱这首歌。
1989年5月27日,香港市民为支持八九民运举办了长达12小时的《民主歌声献中华》大型筹款活动,并且筹得1300万港元。侯德健不但亲赴现场与大家合唱《龙的传人》,而且把歌词中的“四面楚歌是姑息的剑”改为“四面楚歌是独裁的剑”。
《历史的伤口》是一首在八九民运期间创作和制作的六四歌曲。这首歌由赵少康发起,由飞碟、滚石、可登、宝丽金四家唱片公司合力制作,由港台群星集体演唱,以歌声声援大陆学运。十几位词曲作者经过两天两夜的努力于1989年5月27日完成词曲的创作。歌曲制作完后通过各种渠道向大陆宣传。
六四歌曲不光包括两岸三地的作品,还包括一些海外的非中文歌曲。
Blood is on the Square(广场上的热血)是由美国纪录片制作人卡玛(Carma Hinton)和她丈夫高富贵(Richard Gordon)联合导演与制作的、反映六四事件的大型纪录片《天安门》的片尾曲,词曲作者是菲力浦·摩根。作者是在六四事件过了大约一周之后创作这首歌曲的,据说他当时还是华盛顿大学法律系的一名学生。Blood is on the square是所有非中文六四歌曲中最为华人熟知的一首歌曲,它也是蒋品超主编的《六四诗集》中唯一入选的非中文歌曲。
我们就用这首名曲结束这期的火墙内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