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评级机构惠誉(Fitch)星期三(4月10日)将中国的主权信用评级展望由“稳定”下调至“负面”,理由是中国公共财政风险增加。
这是继去年12月国际信用评级公司穆迪将中国政府信用评级展望从“稳定”下调至“负面”之后,再有国际机构下调评级,反映国际商界对中国经济发展的不安日益加深。
惠誉在一份声明中表示,这次下调主要是反映中国公共财政前景面临的风险日益增加,特别是中国从依赖房地产的增长模式向政府认为更可持续增长模式的转型过程中,经济前景必须应对越来越多的不确定性。
“从评级角度来看,中国近年来巨额的财政赤字和不断上升的政府债务已经侵蚀了财政缓冲,”该机构警告。
惠誉补充说,“未来几年,预计财政政策在支持增长方面将发挥重要作用,从而推动债务持续上行。”
中国财政部迅速做出回应,表示这一决定“令人遗憾”。
中国财政部称,惠誉的指标体系未能有效前瞻性地反映中国政府促进经济增长的努力。
对于惠誉指出的财政可持续性风险,中国财政部则表示,适当的财政赤字有利于发挥政府举债融资积极作用,保持对经济社会高品质发展的必要支撑。
中国财政部强调:“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趋势没有改变,中国政府维护良好主权信用的能力和决心也没有改变。”
与此同时,惠誉维持对中国信用的“A+”评级,原因是“相较同类评级国家而言中国依然稳健的GDP增长前景、在全球货物贸易市场中不可或缺的作用、强劲的外部融资以及人民币的储备货币地位等”。
位于香港的法国外贸银行(Natixis)高级经济学家吴卓殷(Gary Ng)说,惠誉的展望下调反映了中国公共财政在增长减速和债务增加的双重打击下,面临着更具挑战性的形势。
吴卓殷指出,这并不意味着中国很快就会违约,但一些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可能会出现信贷两极分化,特别是在省级政府财政状况恶化的情况下。如果需要的话,仍可通过注入流动性和重新分配国家资源来缓解压力。
中国政府正在努力推动这个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发展,同时还要应对一系列不利因素,包括房地产危机、青年失业率飙升、外资断流及全球对中国商品的需求疲软等。
近几个月来,政策制定者宣布了一系列针对性措施,并大规模发行数十亿美元的主权债券,旨在增加基础设施支出并刺激消费。
北京上个月设定了2024年约5%的经济增长目标,分析认为这一目标雄心勃勃。
在惠誉的预测中,中国2024年的经济增长率将从2023年的5.2%放缓至4.5%。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2月预测,中国的实际GDP增速在2024年会放慢至4.6%,远低于该组织去年预测的5.4%,且到2028年,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将降至3.4%。
(此文参考了法新社和路透社的报道。)
相关内容
美国之音中文节目预告
-
7/23【时事大家谈】拜登退选中国网民热议 “把他赶下台”影射习近平?拜登退选牵动美外交政策 下届总统恐对中更强硬?嘉宾:美国“信息与战略研究所”经济学者李恒青; 美国《当代中国评论》国际季刊主编荣伟;主持人:樊冬宁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