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机构最近的调查发现,很多中国的学者通过代写、代投、伪造同行评审的方式,支付“第三方” 人民币数千到10万不等的费用,在国际刊物上发表的论文中造假。这次调查发现的100多篇论文被出版社撤销,其中英国现代生物出版社撤销43篇论文中41篇来自中国;德国施普林格出版集团撤回的64篇论文绝大多数来自中国;《柳叶刀》和《细胞》等刊物撤销的9篇论文都来自中国。
调查发现,代写、代投、伪造同行评审国际论文“一条龙”服务灰色产业链在腐蚀着中国的学术界。中国科协对卷入造假的学者进行了严厉查办,涉事者被撤销因在国际刊物上发表论文而评上的职称。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撤销以被撤论文作为支撑依据获得的基金资助,并追回已拨付经费,情节严重的涉事者3-5年内不得申请基金资助。
中国科协主席韩启德说,“撤稿事件给我国学术界在国际学术界的声誉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再次表明我国学术界、科学家仍然面临着雪峰浮躁、学术失范的严峻挑战”。不过也有专家指出,中国科学家的学术不端并非主流,绝大多数科研人员的基本道德操守还是好的,在职称或基金申请中对国际论文数量的崇拜,反映了科研评价体系的不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