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链接

中国时间 3:52 2024年11月28日 星期四

中国在缅甸投资再受挫


2012年缅甸伊诺瓦底江上游的中缅合作密松水电站大坝的建筑工人住宅,这个项目已经停止。
2012年缅甸伊诺瓦底江上游的中缅合作密松水电站大坝的建筑工人住宅,这个项目已经停止。

中国和缅甸之间又一个大型合作项目因缅甸国内民众的反对,以及缅甸国家战略平衡的考量而停建。这是2011年以来中国在缅甸投资遭受的又一大挫折。

缅甸铁路运输部日前表示, “缅中皎漂-昆明铁路工程”,因项目合作谅解备忘录已到期,且“中方没有续谈,缅甸铁道部也无实施计划”,因此“有关项目暂缓推动”。

皎漂-昆明铁路工程项目于2011年4月由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和缅甸铁道运输部签署谅解备忘录,规定在签署之日三年内启动施工。中缅铁路工程长1215公里,投资总额约200亿美元,预计于2015年竣工。资金大部分由中国筹措。中国拥有50年的运营权。

今年三月,在中缅铁路工程谅解备忘录到期之前,缅甸交通运输部曾多次表示,因中方是主要出资方,且运营权长达50年,正对该项目进行重新评估。

华盛顿智库布鲁金斯学会东亚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员郭晨熹(Dr. Lynn Kuok)认为,这项工程搁浅的主要原因是缅甸国内民众的反对以及缅甸国内经济和总体发展战略的需要。

“从国内的因素来看,缅甸做出此决定,是对当地居民和人权组织意愿做出的反应,他们出于环境和社会原因反对这项工程。”

《曼谷邮报》引述缅甸政府有关官员的话说,“我们关心人民的意愿,因为大多数人认为这项工程弊大于利。”

据报道,在缅甸的若开邦,17个城镇的公民组织联合举行抗议,公开反对这项缅中铁路工程,指出该工程将导致大量当地居民搬迁,损害他们的经济利益,而且工程会对环境等方面造成负面影响。

有缅甸媒体认为,中国可能借由帮助缅甸建设铁路等基础设施项目,干涉缅甸的内政,从而威胁缅甸的国家安全。

中国官方媒体《人民日报》旗下的《环球时报》说,中国倾听缅甸人民的呼吁,尊重缅甸人民的意见,决定暂缓推动有关项目。

不过,美国智库史汀生中心东亚事务研究员孙韵(Yun Sun)表示,中国实际上是把工程停建归咎于缅甸内部的反华情绪,以及缅甸政府希望在各个大国投资者之间取得平衡的举动。

中国在缅甸投资工程受挫并非第一次。缅甸伊诺瓦底江上游的中缅合作密松水电站大坝工程于2009年12月21日开工。但是,当地民众及环保人士质疑大坝安全、经济利益分配以及对下游民众生计和环境造成的影响,并多次举行抗议活动,最后迫使吴登盛总统于2011年9月叫停工程。

此外,计划投资近11亿美元的莱比塘铜矿项目,于2012年3月奠基。但是当地民众对环境保护以及工程征地赔偿等问题上不满,以各种方式抗议,致使工程建建停停。缅甸总统吴登盛不得不在12月下令由昂山素季担任主席的一个委员会对该项目进行调查。在民众的关切得到解决,承建方承诺更加透明后,工程才得以继续恢复。

2011年,吴登盛在缅甸民选中获胜,出任总统。至此,统治缅甸近50年的军政府退出历史舞台。伴随着缅甸的治国政策从封闭和孤立走向开放和国际融合,缅甸的经济发展也日趋国际化和多元化。

从2013年10月以来,缅甸向47家外国公司批出的开发36块石油和天然气区块,其中没有一家公司来自中国。获得开发合同和许可证的公司是美国石油公司康菲和雪佛兰,英国和荷兰壳牌公司,挪威国家石油公司,法国道达尔等。缅甸新批准的两个通讯许可证分别给了挪威和卡塔尔的公司,中国公司被排除在外。

尽管近年来在缅甸投资受挫,中国仍是缅甸最大的投资国。根据缅甸国家投资和公司管理局的统计,截止到上个月,中国在缅甸的累积投资为约142亿美元,约占缅甸国外投资总额461亿美元的30%。

布鲁金斯学会东亚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员Dr. Lynn Kuok - 郭晨熹 (照片由布鲁金斯学会提供)
布鲁金斯学会东亚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员Dr. Lynn Kuok - 郭晨熹 (照片由布鲁金斯学会提供)

布鲁金斯学会的东亚问题专家郭晨熹博士说,从战略上来讲,缅甸减少中国对其的直接投资,扩大外国投资的国际化和多元化,目的是不要像以前那样完全依靠中国,而是通过减少对中国的依赖,使这种依存关系更加健康。

“我并不认为缅甸的决定被认为是有意远离中国,接受西方,而应被看作是在地区两大霸主之间指明其独立路线的意愿。我从跟缅甸政府官员和业界领袖的交谈中了解到, 美国不被认为是缅甸经济和政治改革的可靠伙伴。奥巴马政府似乎支持缅甸的政治改革,但是国会却对缅甸的政治和经济改革深表怀疑。”

2012年11月,奥巴马总统对缅甸进行了历史性的访问。有舆论认为,奥巴马作为访问缅甸的第一位美国总统,表明了美国重返亚太的战略。2013年5月,缅甸总统吴登盛也访问了白宫。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日前刚刚结束了对拉美四国的8天访问。中国官方媒体盛赞习近平的拉美之行,“硕果累累”,“超出预期”,合作“多点开花”,拓展了“中国的外交战略空间”,中国-拉共体论坛的现实价值和长远意义不容小觑。

智库史汀生中心东亚事务研究员孙韵 (照片由史汀生中心提供)
智库史汀生中心东亚事务研究员孙韵 (照片由史汀生中心提供)

史汀生中心研究员孙韵认为,无论是美国的亚洲外交战略,还是中国的拉美外交战略,都是各自外交政策始终如一的组成部分和追求目标,因此不能简单地以零和的角度来解读美中的外交政策。

“在美中的博弈中间,小国的立场和观点应该有很大的分量,比如美中在拉美的竞争,美中在非洲的竞争。在竞争过程中,其实起到决定作用的是这些受援国,这些小国,他们愿意支持哪个国家,愿意跟中国或者美国进行什么样的交往。”

孙韵说,从1990年到2011年,缅甸军政府形成了对中国单方面、甚至过度的政治和经济上的依赖。她认为,缅甸从3年前开始发展同美国和西方的关系,实际上是在修正21年来对中国在政治上、经济上等方面过分依赖的政策。她说,一些缅甸人认为,中国对缅甸的影响力之大,已经到了威胁缅甸的独立和国家安全的程度。所以缅甸政府现在谋求多边的、在大国之间寻求平衡的外交政策。

孙韵认为,在缅甸从几乎完全封闭到开放并融入国际社会后,中国不应再期待中缅关系回到2011年前的那种关系。如果中国还希望保持跟缅甸过去的那种关系,实际上是不太合理的,也是不太可能的。

“缅甸实际上已经发生了变化,中国对缅甸的看法也应该随之发生变化。中国需要处理的一个问题就是,商业利益和两国关系孰轻孰重。如果中国以个别的商业项目,如密松大坝,或中缅铁路的停建,或在这些商业上发生的问题,作为衡量中缅关系的核心标准,甚至因此对缅甸提出一些不合理的要求,也是很不明智的。因为中国从国家政策的高度上来考量应该有更为宏观,更为综合的考量。”

VOA卫视最新视频

时事大家谈:促出口迎战特朗普贸易战,中国此举能否奏效?
请稍等

没有媒体可用资源

0:00 0:20:04 0:00

美国之音中文节目预告

  • 7/23【时事大家谈】拜登退选中国网民热议 “把他赶下台”影射习近平?拜登退选牵动美外交政策 下届总统恐对中更强硬?嘉宾:美国“信息与战略研究所”经济学者李恒青; 美国《当代中国评论》国际季刊主编荣伟;主持人:樊冬宁

XS
SM
MD
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