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链接

中国时间 5:19 2024年11月27日 星期三

两会面对的中国经济现状:究竟是强劲扩张还是回光返照?


中国江苏省宿迁市一家半导体芯片公司的工人在生产线上。(2023年2月28日)
中国江苏省宿迁市一家半导体芯片公司的工人在生产线上。(2023年2月28日)

本星期,中国政府公布的二月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数据(PMI)不仅打破预期,而且显示经济正以十年来最快速度扩张。与此同时,财新中国服务业PMI回升2.1个百分点至55.0,连续两月扩张,创2022年9月以来最高。在资本投入上升的带动下,2023年2月财新BBD中国新经济指数(NEI)也有所回升。中国央行预计,2023年国内经济将普遍回升。但专家认为,这一数据仅反映了去年经济衰退后的恢复,有网友指出,其中还有季节性因素。

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数据从 1 月的 50.1 飙升至 52.6,超过了活动扩张和收缩的 50 分界线,远超分析师预测的 50.5,是自 2012 年 4 月以来的最高读数。

对此,美国主流财经媒体难掩兴奋之情,“全球市场为 PMI 的巨大惊喜欢呼雀跃,” 彭博社报道,“亚洲股市和澳元扭转了早些时候的跌势,离岸人民币走强,油价上涨。投资者对中国经济前景持更加乐观的看法”。

日本的《产经亚洲》认为,“如果经济全面复苏,加上人民币汇率稳定,那么中国今年有可能成为高收入国家。”

同样来自中国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中国去年人均GDP收入为12,608美元。这跟世界银行将高收入国家定义为人均名义国民总收入(GNI)超过13205美元为高收入国家的标准仅差几百美元。

彭博社还报道,中国领导人已经被经济反弹如此迅速“惊”到了。报道引用消息人士的话说,中央高层甚至觉得不必再采取额外的刺激经济措施了。

中国“两会”召开前夕,乐观的经济数据和媒体的美好预测一扫数月前清零政策下供应链断裂、外贸萎缩、经济萎靡的气氛。但这些数据与对中国微观经济的观察相去深远,同时其中可能还有季节性调整问题。

网友问:到底哪个才是真的?

“刚才看了央视新闻30分,说制造业回暖,订单稳步上升,经济向好。”网友勇者原野ez在《今日头条》发帖。“但是一些自媒体发布的消息是,珠江三角工厂外迁,外贸一片哀嚎?外贸订单大量减少?大量人被工厂拒之门外?到底哪个才是真的?”

另一位网友Mr李雨晨写道: “原以为熬过了三年寒冬,今年会迎来报复性的订单潮。谁知现在不但没有迎来想象中的开门红,” 东莞一些工厂开工的朋友告诉他,“刚开工就已经准备放假了。”

中国采购经理人指数(PMI)由中国国家统计局与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根据中国制造企业采购经理的月度问卷调查联合编制,被认为是衡量中国制造业健康状况的指标。

“接受填表的企业要么是经过大风大浪后生存下来的,都是有竞争力的企业,他们对市场的前景肯定持比较乐观的预期。” 英国牛津大学经济学博士刘芍佳说。“没有填表的企业,要么在疫情中倒闭了,他永远不会再填表了,还有的企业转移走了,也不会填表了。”

这次的PMI还可能受到季节性因素影响。今年春节在一月,而去年在二月,“今年跟去年做同比,这就出现了一个统计陷阱的问题。”齐俊杰看财经在《今日头条》中写道。由于工人返乡,通常春节期间是工厂的最淡季节。

另外,一月份疫情在许多地方爆发,不少工人提前返乡,而春节后,“各家工厂也会集中开工,”“所以二月份,制造业也确实出现了明显回升的现象。”

齐俊杰看财经得出结论:“仅凭这个数据,恐怕还不能认为经济已经强复苏了。”

了解中国经济的真实状况对所有人来说都是严峻挑战,关键在于中国官方的数据常常经不起实际的检验。

美国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客座研究员许成钢(照片提供:许成钢)
美国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客座研究员许成钢(照片提供:许成钢)

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客座研究员、伦敦帝国理工学院客座教授、香港大学名誉教授许成钢认为,中国PMI数据基本上是可信的,“因为去年的情况坏透了。就是说如果我们相信去年的实际情况是负增长,那么人们认为今年不是负增长,那当然就是非常大的上升。”

“如果所有人都认为这个疫情带来的萎缩要结束了,那么当然看上去它就是一个扩张,” 许成钢说。“但是这个含义并不是真正的经济扩张,而是经济复苏。就是说,从这个疫情带来的严重的经济衰退变成复苏。”

去年中国经济是负增长?

根据许成钢的分析,中国政府说去年经济增长为3%是不实的。因为根据全国高速公路上的物流统计数——“它与GDP增长率的相关性高达99%”,2022年中国的增长率是负的,“它的波动的区间大体上是在12%,负的12%到负的18%之间。”

实际上,中共二十届二中全会公报本身就表达了对中国目前经济处境的忧虑:“必须准备经受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这包括“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的“深层次矛盾”,不仅要“防范化解重大经济金融风险,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甚至还要“防止发生规模性返贫”。

许成钢说,中国金融危机风险不仅在于300%于GDP的高杠杆债务,更由于这些债务多数是性质最坏、危险性最高的土地、房产的抵押贷款。

“当你的抵押贷款的抵押价随着经济下行,当抵押价自个儿下行的时候,你就把银行的资产负债表给搞坏了。你银行的资产负债表都搞坏了,银行就要破产的呀。当你一系列的银行破产,你就是金融危机了呀。”

许成钢说,中国其实面对的是金融稳定和经济增长之间的深刻的内在矛盾,”许成钢说。“就看你图什么?如果你图经济增长,你得把市场放开,中国今天已经酝酿好了这个金融危机的条件,你怎么办?” 而放开印钞对国有银行注资, “通货膨胀真的上来,快起来以后也是循环性的,就控制不住了。”

许成钢认为,中国经济今年实现4%、5%的增长是可能的,“但是这个并不意味着它变成了长远有一个5%的增长的趋势,不是这样的。只是因为去年是负增长,在去年负增长的背景下,它在恢复的时候可以相对的看上去好,但是这是个暂时的,是个波动,稍微高一点是个波动。”

许成钢说,中国经济处于长远的整体的经济下行的总趋势中已经有10年之久,“这是不会改变的,除非它的制度有基本变化,因为它这个整体的经济下行的趋势是由它的经济制度带来的。”

但是,英国牛津大学经济学博士刘芍佳说,他对中国经济还是抱有信心。“尽管中国的制造业存在很多负面因素,但不会影响中国经济总体的增长。因为制造业目前在中国只占GDP 不到40%,服务业超过中国GDP的55%,还有8%左右的能源或农业这种最上游的行业。如果制造业今年增长不像预期的理想,哪怕只有2%或3%,但是服务业如果超过6%或7%以上的话,由于其占比重,也会带动整体的GDP增长。”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 1 月份将中国 2023 年的增长预测上调至 5.2%,并预测中国今年将对全球增长贡献三分之一左右。

不过,早在今年初,中国国务院参事室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员魏加宁就已经明确指出,伴随着经济下行,中国经济已经出现了“僵尸化”的风险。从市场到企业,从银行到央行,从财政收支到政府决策,到处都是僵尸现象。观察人士说,那些在今年的两会上接掌中国经济大权的人们,面对几个利好的数据,会不会把僵尸的回光返照看成经济的强劲扩张,从而放弃真正有意义的经济改革,人们还得拭目以待。

评论区

VOA卫视最新视频

时事大家谈:政坛新星马斯克崛起,为何中国高层谈论他?
请稍等

没有媒体可用资源

0:00 0:19:40 0:00

美国之音中文节目预告

  • 7/23【时事大家谈】拜登退选中国网民热议 “把他赶下台”影射习近平?拜登退选牵动美外交政策 下届总统恐对中更强硬?嘉宾:美国“信息与战略研究所”经济学者李恒青; 美国《当代中国评论》国际季刊主编荣伟;主持人:樊冬宁

XS
SM
MD
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