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范围内,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被认为是迄今为止为建设公路、铁路和港口等互联互通基础设施而设计的最具雄心的项目。然而最新研究显示,中国仅将“一带一路”建设资金的三分之一用于互联互通的基础设施建设,而将三分之二的资金用于能源项目。
分析人士说,德国柏林的智库墨卡托中国研究中心(Mercator Institute of China Studies, MERICS)发布的调查报告显示,中国正在建设能源设施,旨在将过剩的工业产能转移到近24个不同的国家。
墨卡托中国研究中心在题为《推动“一带一路”建设》的报告中表示:“中国最初对能源项目的关注,为下一阶段的“一带一路”建设创造了先决条件,即产业集群和新的以中国为本的国家供应链。”
部分中国工厂已迁往越南和其它东南亚地区,原因是需求萎缩,以及新的环保法规使得许多中国工厂无法继续使用旧机器。中国竭尽所能让受益国相信,它热衷于帮助这些国家发展公路、铁路和港口等基础设施。因此,预计工业产能不会大规模迁移。
中国的目标
在不同国家转移产业和生产产品,将使中国能够摆脱特朗普政府对中国加征的关税的上调。高关税已经重挫了中国许多出口导向型产业。这些工业部门目前正在寻找不受美国高关税影响的替代目的地。
还有其它与国内经济相关的原因促使中国工业向其它国家转移。
华盛顿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CSIS)高级研究员乔纳森•希尔曼(Jonathan Hillman)表示:“一带一路本应为一些过剩产能提供一条路,但它也可能让中国臃肿的国有企业推迟了急需的裁员。”
全美亚洲研究所(NBR)负责贸易、经济和能源事务的项目经理阿什莉•约翰逊(Ashley Johnson)表示,许多“一带一路”项目“更倾向于中国的增长,而不是项目所在国的增长”。
她表示:“这些项目通常由中国公司建造,允许使用钢铁等剩余材料,并能够利用自己的产品,如太阳能电池板,这些产品同样垄断了全球市场。”
约翰逊说,中国能够成功地在海外推广这些项目,部分原因是仍有10亿人无电可用,他们的巨大需求没有得到满足。因为涉及环境风险,发展中国家和欠发达国家无法为煤炭项目找到资金支持。
她还表示:“中国正在填补许多开发银行无法填补的融资缺口,就化石燃料项目而言,它们也不会提供支持。无论是直接用于能源还是更广泛的互联互通项目,中国都在帮助这些国家满足短期需求,因而受到了许多人的欢迎。”
经济逻辑
面对不断放缓的国内经济和来自美国的贸易挑战,中国正专注于短期内能够完成的项目,以及那些有望带来良好投资回报的项目。电力项目比公路、铁路和港口等长期项目更能满足这些需求。
希尔曼表示:“能源项目可能颇具吸引力,因为与公路和铁路相比,它们为收回投资成本提供了更多选择。”
他还说:“但是他们面临许多相同的挑战,包括延期和成本超支,而且他们还可能面临更多的环境挑战。”
约翰逊说,中国也在试图通过这些项目加强自己的能源安全。通过投资石油和液化天然气终端,以及在邻国发电,“来确保能源和电力供应的多样化”。
中国除了在汽车上使用电池外,还一直提倡以太阳能和风能等新能源为基础,进行绿色发展。但根据墨卡托中国研究中心的说法,在谈到其它国家的“一带一路”项目时,中国政府的想法却是不同的。
墨卡托中国研究中心表示:“中国鼓励本国能源企业在海外寻求合同,而不必要优先考虑任何部门。中国政府既没有领导一场‘绿色’革命,也没有推动化石燃料的复兴,而是两者兼顾。”
报告还发现,中国的能源项目分布广阔。拉丁美洲在完成投资的数量上领先于其它地区,其中主要是在可再生能源和输电方面。东南亚拥有最多的项目,其中大多是火电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