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在解除疫情封控后的表现令人失望,原本期待的报复性消费没有出现,相反消费端和生产端通货指数持续走低,通缩的阴影有增无减。股市动荡不安,涨幅远不及跌幅。当局迟迟没未能推出有力的经济刺激计划进一步影响了全球市场对中国的信心。
彭博社在星期四(5月25日)发表的一篇报道中指出,由于担心中国后疫情时期经济复苏动力不足,投资者纷纷下调对中国今年经济成长的预期,警示信号遍布全球各主要市场。
中国政府最近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成长可能更接近于中国政府之前制定的5%的目标,而不是投资人今年稍早更为乐观的预期。数据还显示,中国经济的增长过度偏重于与消费相关的服务行业,而工业活动严重滞后。
“人们普遍下调他们对中国复苏的预期,”彭博社引述中国国际金融股份有限公司研究部执行总经理兼大宗商品行业组组长郭朝辉的话说。
在股票市场,沪深300指数自去年11月中国疫情防控放开后获得增长部分已经损失一半,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再次破七,反映出市场对中国经济增长前景信心的回落。
彭博社报道说,陷入危机的中国房地产业,销售在短暂反弹后又恢复了疲软之状。加上房地产开发商持续的财务困难,新的房地产项目上马遭遇了新的困难。
房地产是中国经济的支柱产业,占中国GDP的20%左右。基础设施建设又由于地方政府债务负担太重而受到严重限制。彭博社说,中国一家国营公司在濒临违约的最后一刻才筹到偿付债券的钱就是一个例证。
建筑活动的萎缩对许多商品市场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作为经济健康的晴雨表的铜价发生暴跌,目前每吨价格还不到八千美元。 铁矿石价格已经跌破100美元一吨。这两种商品的价格在疫情放开后曾强劲反弹,但目前又回落到疫情放开前的水平。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原油和铜等大宗商品的买家,中国庞大的钢铁企业进口的铁矿石数量超过了全球铁矿石产量的一半。
在服务业推动的复苏中,北京解除旅行限制后,油价表现还算坚挺。但是其他与工业相关的能源产品却没有这么幸运。作为中国工业中最主流的燃料,煤炭的价格自今年年初以来已经下跌18%。美国与欧洲需求转弱,导致中国制造的商品出口下滑也是原因之一。
盛博公司(Sanford C. Bernstein)的尼尔·贝弗里奇(Neil Beveridge)对彭博社说,“很多人期待中国经济今年将会出现强劲增长。”“而我们现在看到的却是中国工业生产相当脆弱的复苏。我们尚未看到国内消费的完全恢复,而且出口也是一个问题。”
在股票市场上,今年表现最差的都是那些与消费者支出相关的股票,这也反映出市场对以消费为主导的复苏的担忧。消费疲软还反映在路易威登(LV)、古驰(Gucci)等欧洲奢侈品品牌股价的暴跌。欧洲奢侈品品牌的股价在本周两天之内就跌掉600亿美元的市值。而国际投资者也在抛售中国大陆的股票,一天之内外逃的资金就高达十亿美元。
“(中国的)增长故事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彭博社引述法国外贸银行首席亚太经济学家艾西亚·加西亚·埃雷罗(Alicia Garcia Herrero)的话说。她认为,对中国家庭花费在疫情期间超额储蓄的期待太过乐观。
“在中国,超额储蓄是与恐惧相关联的,而这种恐惧并没有发生变化,”埃雷罗说。
评论区